-
冯氏锦囊
《冯氏锦囊》即《冯氏锦囊秘录》。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
-
圆明拨云锭子
《冯氏锦囊》卷六:方名:圆明拨云锭子组成:炉甘石1斤(煅过,用黄连半斤,水2碗煎5-7沸,淬7次,只取净末2两),硼砂1两,片脑1钱,麝香2分,海螵蛸2钱,珍珠1钱,血竭3钱,乳香1钱,没药1钱。主治:远年近日一切眼疾。用法用量:以黄连膏子和剂,捏成锭子,净水磨化点。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润肺化痰膏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二:方名:润肺化痰膏组成:大白梨汁1斤,白茯苓4两(乳制,晒干,研极细末),麦冬4两(熬汁),川蜜1斤,川贝母2两(去心,研末),核桃肉4两(去皮净,捣烂)。主治:小儿哮喘。制备方法:先将梨汁熬熟,次将蜜炼熟,入前药在内,再熬成膏。
-
秘传神效散
《本草纲目》卷七引邵以正方:方名:秘传神效散别名:秘授神效散组成:久碎瓦片(用路上墙脚下往来人便尿处)1块。功效:理伤续断。主治:跌扑损伤,骨折骨碎,筋断痛不可忍。在上食前服,在下食后服。制备方法:上洗净,火煅,米醋淬5次,黄色为度,刀刮细末。附注:秘授神效散(《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九)。
-
通天达地散
《冯氏锦囊 杂症》卷六:方名:通天达地散组成:连翘、防风、贝母、荆芥、玄参、枳壳、甘草、白芥子、赤芍、天花粉、桔梗、牛蒡子、黄芩、射干。主治:诸喉病,痄腮肿毒。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服。用法:外用木鳖子磨醋噙喉中,引去其痰,不可咽下,太酸,少掺清水亦可;随服煎药,后用吹药。
-
梅英稀痘丹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梅英稀痘丹组成:梅花芯7朵(烂研),朱砂(极细,水飞)1钱。功效:稀痘。用法用量:除夕用砂糖调服。出痘必稀,再服1服者,痘可不出。
-
梅疮神效丸
《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方名:梅疮神效丸组成:棉花核半升(炒),肥皂核半升(炒黄),槐花米半升(炒),广胶半升(楚皮拌炒),马料豆半升(炒),麻子半升(炒)。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每服5钱,酒送下。加减:生在上身者,加川山甲2两(土炒)。制备方法:上为末,雄猪胆汁为丸。
-
梅疮膏药
《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方名:梅疮膏药组成:乳香5钱,没药5钱,孩儿茶7钱,冰片1分,轻粉5分,麝香1分。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临用摊贴。制备方法:用猪油(熬,去滓)2两,加香油3钱同熬,离火稍冷,入乳香、没药、孩儿茶搅匀,又入冰片、轻粉、麝香。
-
梅疮擦药
《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方名:梅疮擦药组成:水银1两,胆矾5分,枯矾5分,麝香2分。若病人无力,代擦亦可,擦完仰卧,用被盖暖掩脐,更用帕子包头,再擦手心,连擦3日,食淡粥7日。若口齿发肿,涎水,火也,用绿豆汤含吐。制备方法:先将矾、香于石器中为细末,后入水银,加香油少许研匀,分作3份。
-
清心滋肾地黄丸
主治:痨瘵。用法用量:每服4钱,早空心以莲子(去心衣)煎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熟地捣烂入药,加蜜为丸。
-
滋金壮水地黄丸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一:方名:滋金壮水地黄丸组成:熟地黄3斤(煮汁去滓,炼成膏12两),山茱萸6两(去核,酒拌蒸,晒,干炒),牡丹皮4两(焙),茯苓4两(人乳拌透,晒干,焙),怀山药6两(炒黄),泽泻3两(淡盐水拌,晒干,炒),牛膝4两(淡盐水拌炒),麦门冬(去心)5两(炒)。功效:养阴配阳,滋金壮水。
-
紫草酒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紫草酒组成:紫草5钱,醇酒半盏。主治:痘夹黑点子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稀痘卿鱼方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稀痘卿鱼方组成:鲫鱼不拘大小。功效:稀解痘毒。用法用量:去肠鳞,不可用水洗,将芫荽切细,略用盐,入鱼腹内,外以草纸包裹,火中煨熟,陆续与儿尝食。
-
稀痘蛤蟆方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稀痘蛤蟆方组成:大蛤蟆1只。功效:预防痘疹。用法用量:8月取大蛤蟆,去头皮骨,用净肉,盐花、香油锅内炒熟食之。10余只更妙。
-
稀痘鼠肉方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稀痘鼠肉方组成:雄肥鼠、砂仁。功效:稀痘。用法用量:取雄肥鼠去毛肠秽,用砂仁、食盐和水煮烂食之。痘出稀少。未食荤时与食尤妙。
-
稀痘乌鱼汤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二:方名:稀痘乌鱼汤组成:七星大乌鱼1尾(小者2-3尾)。功效:稀痘。用法用量:12月30日黄昏时,煮鱼汤将儿遍身浴洗,耳鼻口孔,各要水到,不可因鱼腥而用清水洗去。
-
稀痘龙凤膏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稀痘龙凤膏组成:地龙(细小红活白颈者佳)、乌鸡卵1个。用法用量:用鸡卵开1小窍,入地龙在内,夹皮纸糊其窍,饭上蒸熟,与儿食之。每岁立春日食1枚,终身不出痘疮。凡值痘症时行,即食1-2枚甚妙,或春分日亦可食。
-
稀痘鸡蛋方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稀痘鸡蛋方组成:生鸡蛋7个(单养黄雏雌鸡1只,不可与雄鸡一处,及大生蛋7个,照次序圈记收藏,不可写字,切忌蚊虫)。用法用量:空心食之。
-
新定拯阴理劳汤
《医宗必读》卷六:方名:新定拯阴理劳汤别名:拯阴汤、救阴理劳汤、拯阴理劳汤组成:牡丹皮1钱,当归身1钱(酒洗),麦门冬1钱(去心),甘草(炙)4分,苡仁3钱,白芍药7分(酒炒),北五味3分,人参6分,莲子3钱(不去皮),橘红1钱,生地黄2钱(忌铜铁器,酒、姜水炒透)。嗽者,湿痰也,加半夏、茯苓;不寐,加枣仁;
-
新定催生保产万全方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七:方名:新定催生保产万全方别名:催生万全汤组成:人参、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红花、肉桂。用法用量:加大枣1枚,水煎,温服。附注:催生万全汤(《胎产心法》卷中)。
-
蒙姜黄连丸
《济生》卷四:方名:蒙姜黄连丸别名:家姜黄连丸组成:干姜(炮)1两,黄连(去须)1两,缩砂仁(炒)1两,芎1两,阿胶(锉,蛤粉炒)1两,白术1两,乳香3钱(另研),枳壳半两(去瓤炒)。主治:妊娠冷物伤脾,辛酸损胃,冷热不调,胎气不安,气血凝滞,下痢赤白,时有时无,肠鸣后重,谷道疼痛者。赤痢,甘草汤送下;
-
蜜蒙花散
《圣惠》卷八十四:方名:蜜蒙花散别名:羊肝散、密蒙散组成:蜜蒙花3两,青葙子1两,决明子1两,车前子1两。用法用量:每服蜜蒙花1钱半,诸药各半钱,相和令匀,用羊肝1大片,切破,掺诸药在肝内,以湿纸裹,煨令熟,空心量力食之。附注:羊肝散(《普济方》卷四○四)、密蒙散(《冯氏锦囊 杂证》卷十四)。
-
熟枣汤
方出《圣惠》卷三,名见《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二:方名:熟枣汤别名:熟枣仁汤组成:酸枣仁1两(炒令香熟)。主治:胆虚不得睡。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散。附注:熟枣仁汤(《会约》卷七)。
-
女科精要
《冯氏锦囊秘录》为丛书,又名《冯氏锦囊》,50卷,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
-
内经纂要
《内经纂要》为《冯氏锦囊秘录》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冯氏锦囊》。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
-
杂症大小合参
《杂症大小合参》为《冯氏锦囊秘录》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冯氏锦囊》。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
-
耳衄
耳衄的病因病机: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冯氏锦囊》:“耳中出血,少阴火动所致。”治法:滋阴降火。方药:可用六味丸合导赤散、柴胡梅连散之类治疗。外治法:用十灰散或龙骨末吹耳中。《疡医大全》卷十三治耳衄用“白龙骨研细吹耳内。
-
保产万全汤
《仙拈集》卷三处方归身1钱半,川芎1钱半,菟丝1钱半,白芍1钱,贝母1钱,黄耆8分,荆芥穗8分,蕲艾7分,厚朴7分,羌活5分,生甘草5分。主胎前不拘月数,偶伤胎气,腰疼腹痛或血下势欲小产;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婴儿死于腹中,命在垂危。用法用量:上加胶枣1枚,水煎,食前温服。
-
白归汤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一方加甘菊,去心蒂)。功能主治:血虚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六
-
贝母膏
《直指》卷二十四:贝母膏:处方:贝母3钱半,半夏(生)2钱半,南星2钱半,五倍子2钱半,白芷2钱半,厚黄柏2钱半,苦参2钱半,虢丹(煅)1钱半,雄黄1钱。功能主治:诸恶疮,顽痒烘热,及妇人血风,遍身红斑圆点,斑肿渐发疹痱,开烂成疱痒痛。用法用量:灯心汤或淡竹叶汤化下。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擦牙固齿散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擦牙固齿散:处方:花椒4两,细辛4两,白芷10两,川芎10两,青盐20两,食盐20两,生石膏160两。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冯氏锦囊 杂症》卷六:方名:擦牙固齿散组成:生软石膏5钱,骨碎补6钱(去毛,蜜水拌,微火焙),青盐6钱,槐花5钱,寒水石5钱,没食子5钱(酒煮,火烘)。功效:固齿。
-
二妙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8两(微火焙燥),山茱萸4两(去核,酒拌炒),牡丹皮4两(焙),白茯苓3两(焙),怀山药4两(炒黄),汉泽泻3两(淡盐水拌,晒干,炒),川黄柏7钱,熟附子5钱(2味盐、酒同浸1宿,各拣开,黄柏炒褐色,附子焙燥),茅山苍术2两(切大块,米泔水浸透,切片,黑芝麻拌,炒黄)。功能主治:湿热内郁而为便浊。
-
发背熏药
处方:雄黄1钱,朱砂1钱,血竭1钱,没药1钱,麝香2分。功能主治:发背。用法用量:用锦纸为燃,每燃药3分,麻油润灼,离疮半寸许,四围徐徐照之。摘录:《冯氏锦囊·外科》卷十九《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组成:雄黄1钱,朱砂1钱,血竭1钱,没药1钱,麝香2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风气跌扑膏药神方
功能主治:跌扑伤损,痈疽诸毒。制备方法:以上先将松香、黄丹下后,炼至软硬得所,滴水成珠,离火再下乳、没、麝3味,打匀,藏瓷器中。
-
固本耳聪丸
《冯氏锦囊》卷六:固本耳聪丸:处方:熟地120克(焙)柏子仁(焙,去油)人参各30克(焙)石菖蒲15克(蜜酒拌,焙)远志肉30克(甘草制)五味子21克白茯神30克(人乳拌炒)山药60克(炒黄)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功能主治:治心肾不足,诸虚耳聋。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晚食前、食远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蜜为丸。
-
和肝滋肾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8两(酒煮,捣烂入药),山茱萸(去核)4两(酒拌蒸,晒干,炒),牡丹皮2两(酒培),茯苓3两(人乳拌透,晒干,焙),山药4两(炒黄),泽泻2两(淡盐酒拌,晒干,炒),当归身3两(酒拌,炒),白芍3两(蜜水拌,晒干,炒),肉桂(临磨刮去粗皮,不见火)1两。功能主治:和肝滋肾。
-
黑发散
处方:官粉1钱3分,真蛤粉1钱3分,黄丹1钱3分,密陀僧1钱3分,石灰1钱3分。功能主治:乌须发。主用法用量:水调搽上;如干,水洗去药,核桃油润之。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九《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九:方名:黑发散组成:官粉1钱3分,真蛤粉1钱3分,黄丹1钱3分,密陀僧1钱3分,石灰1钱3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黑灵丹
《冯氏锦囊·杂证》卷十三:黑灵丹:处方:广皮(炒)2两,三棱(炒)2两,莪术(炒)2两,青皮(炒)2两,连翘(焙)7钱5分,黑丑(炒,另取头末)7钱5分,干姜(炒黑)7钱5分,槟榔(焙)7钱5分,百草霜1两,砂仁3钱(焙),肉果(面煨,粗纸打去油)5钱,肉桂5钱(去粗皮,不见火)。红痢,砂仁汤或甘草汤下。
-
画眉膏
别名:断乳画眉膏、断画眉散处方:栀子3个(炒存性),雄黄、辰砂各少许。制法:上为末,入香油、轻粉少许,调匀。功能主治:断乳。主用法用量:断乳画眉膏(《寿世保元》卷七)、断乳画眉散(《经验各种秘方辑要》)。方中雄黄,《冯氏锦囊》作“雌黄”。
-
还明散
《眼科金镜》卷二:还明散:处方:夜明砂晚蚕砂谷精草蛤扮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煎黄蜡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六《圣济总录》卷一○八:组成:蚛粟子196枚(并皮用),甘草(炙,锉)2两,水蛭(拣细者,炒)2两,虻虫120枚(去翅足),白芷5两,乌梅(去核)5两。
-
加减八味地黄汤
处方:怀熟地8钱至1两余,丹皮1钱,山茱肉2钱,茯苓2钱5分,山药2钱4分,泽泻(盐水炒)1钱,牛膝1钱,麦冬3钱,五味子6分,肉桂(盐煎,刮去粗皮)1钱。功能主治:凡咳嗽不止,痰唾槁枯,身热骨痛,头眩目胀,或时畏寒,六脉弦数,肌肉日瘦,夜不能寐,甚有两颊之间肿硬者。如尺脉无神者,加熟附子1钱。
-
扑汗方
《魏氏家藏方》卷四:扑汗方:处方:牡蛎蛤粉制法:牡蛎研粉,加入好蛤粉三分之一。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婴童百问》卷九:组成:黄连半两,牡蛎粉半两,贝母半两,米粉1升。主治:表虚自汗。用法用量:熥洗后,用面扑肾囊潮汗处。《全幼心鉴》卷四:组成:牡蛎、麻黄根、赤石脂、糯米粉、贝母。主治:小儿汗证。
-
溯源救肾汤
处方:熟地12克炒麦冬4.5克(去心,炒黄)多蒸白术6克白芍药(酒炒)3克白茯苓3,6克生杜仲6克川续断4.5克牛膝6克姜炭1.8克功能主治:健肾壮腰,调补营卫。主治:产后阴虚发热,身痛自汗,恶食头疼,口干,恶寒恶热者。用法用量:加灯心、莲子,水煎,食前温服。如虚甚者,冲人参汤服。
-
七真汤
《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组成:淫羊藿3分(多则发痒),人参8分,穿山甲(土炒)3分,黄耆1钱5分,甘草5分,川芎(酒洗)5分,当归(酒洗)8分(1方加木香2分)。主治:痘不起胀灌浆。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糯米,水煎服。
-
人参宁肺汤
《冯氏锦囊 杂癥》卷十二:组成:人参3钱,五味子3钱,茯苓3钱,白术3钱,陈皮(去白)3钱,甘草(炙)3钱。主治:小儿肺胃俱寒,涎喘气急,不得安眠。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食远服。《奇效良方》卷三十:组成:人参2钱,陈皮2钱,粟壳1钱半,乌梅1钱半,桑皮1钱,甘草1钱。主治:日久咳嗽不止。
-
西洋药酒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四:组成:红豆蔻(去壳)5分,肉豆蔻(面裹煨,用粗纸包压去油)5分,白豆蔻(去壳)5分,高良姜(切片,焙)5分,甜肉桂(去粗皮)5分,公丁香(各研净细末)5分。主治:膈食翻胃,一切痢疾水泻。
-
奇验金箍散
《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方名:奇验金箍散组成:白芙蓉叶2两(阴干,不经霜者佳),五倍子4钱,白及4钱,白蔹4钱,生大黄6钱。用法用量:用蛋白些小同醋调敷;如干,以生葱头酒润之;已有头者,露出头,敷四围为妙。制备方法:上为末。
-
治血块丸
《丹溪心法》卷三:方名:治血块丸组成:海粉(醋煮)、三棱、莪术(醋煮)、红花、五灵脂、香附、石碱。主治:痰、食积、死血所致之积块。制备方法:上为丸。附注:《冯氏锦囊》本方用海粉(醋煮)、三棱、莪术(醋煮)、红花、五灵脂、香附各等分,石碱减半。每服30丸,白术汤吞下。
-
三疟神方
《冯氏锦囊》卷十三:方名:三疟神方组成:人参8分,白术(炒黄)1钱,青皮4分,陈皮6分,猪苓4分,泽泻4分,甘草3分,柴胡6分,黄芩8分,茯苓8分,半夏8分,常山(酒炒)6分,草果6分,姜皮3片,大枣2枚。主治:疟疾年久不愈。用法用量:水煎7分,发日五更服。
-
香薷煎
《本草图经》引《胡治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八):方名:香薷煎组成:干香薷50斤。主治:水病肿胀,不消食。制备方法:上锉,纳釜中,以水淹之,水出香薷上1寸,煮使气力都尽,清澄之,严火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主治:小儿发迟。附注:香粉膏(《冯氏锦囊 杂症》卷三)、香薷散(《幼科证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