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孤拐骨
孤拐骨即踝骨。踝骨为骨骼名。指踝关节内、外侧圆形的骨性隆起。在内者称内踝,是胫骨的下端;在外者称外踝,是腓骨的下端。又手腕两旁的圆形高骨古时亦名踝骨。杨上善说:“足胫骨与足腕骨相属之处着胫骨端内外高骨名日内踝;手之臂骨之端内外高骨亦名为踝也。”
-
踝
俗名孤拐骨。《黄帝内经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手掌后高骨·踝:手腕两旁的圆形高骨古时亦名踝骨。《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
-
踝骨
踝骨为骨骼名。俗名孤拐骨。指踝关节内、外侧圆形的骨性隆起。在内者称内踝,是胫骨的下端;在外者称外踝,是腓骨的下端。又手腕两旁的圆形高骨古时亦名踝骨。杨上善说:“足胫骨与足腕骨相属之处着胫骨端内外高骨名日内踝;手之臂骨之端内外高骨亦名为踝也。”
-
孤拐
孤拐即外踝。踝骨为骨骼名。俗名孤拐骨。指踝关节内、外侧圆形的骨性隆起。在内者称内踝,是胫骨的下端;又手腕两旁的圆形高骨古时亦名踝骨。杨上善说:“足胫骨与足腕骨相属之处着胫骨端内外高骨名日内踝;手之臂骨之端内外高骨亦名为踝也。”
-
外踝
外踝为骨名。出《黄帝内经灵枢·骨度》。又名核骨。俗称孤拐。《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参见踝骨:踝骨为骨骼名。俗名孤拐骨。指踝关节内、外侧圆形的骨性隆起。在内者称内踝,是胫骨的下端;杨上善说:“足胫骨与足腕骨相属之处着胫骨端内外高骨名日内踝;手之臂骨之端内外高骨亦名为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