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交
阳交穴主治胸胁、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下肢痿痹,癫狂,现代又用阳交穴治疗胸膜炎,咽喉炎,坐骨神经痛,精神病,膝踝肿痛,脚气,惊厥,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腓浅神经疼痛或麻痹,癫痫等。
-
臂脑
概述:臂脑即臂臑。主治病症: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一般直刺0.5~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
臂臑
别名头冲,颈冲、背臑、臂脑、别阳。臂臑有清热明目,通经通络的作用。臂臑穴主治病证: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
颈冲
臂臑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主治病症: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
背臑
概述:背臑即臂臑。主治病症:臂臑穴主治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急性结合膜炎,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瘿气,瘰疬,头痛等,为针麻开胸常用穴之一。一般直刺0.5~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类经图翼》: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
臑交
概述:臑交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臑交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膈窌
概述:膈窌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膈窌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臑髎
概述:臑髎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臑髎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臑会
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臑会穴位于肩髎与肘尖(尺骨鹰咀)连线上,肩髎直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处。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
-
合阳
合阳穴主治腰腿及前阴等疾患:如腰脊强痛,脚腨酸重,腿筋挛急,足跗痛,疝气,崩漏,带下,阴暴痛,癫疾,瘈疭,腹痛,肠游,下肢痿痹,膝胫酸重,寒疝,现代又多用合阳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痔疾,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睾丸炎,前列腺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肠出血,疝痛,腓肠肌痉挛等。阳,指足太阳经。
-
头冲
臂臑主要用于颈项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颈项拘急、颈淋巴结核、瘿气、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坐位或卧位,在腋前皱壁上端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取穴。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0.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部或肘部放散。天府配合谷、迎香,治鼻衄。
-
清吴
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所属部位:上臂清吴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清冷渊穴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
-
清灵
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清灵穴主治病证: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针灸大成》:主肩痹痛,臂臑不能举,不能带衣。
-
清泠渊
清泠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或于天井穴直上1寸取穴。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分布。
-
清冷渊
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和中侧副动、静脉末支。
-
清冷泉
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清冷泉穴主治病证: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
-
阳陵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常规消毒后,将2寸毫针向腘窝方向刺入1.5寸,针刺手法均采用捻转泻法。
-
尺之五间
手五里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手五里穴的位置(肌肉)手五里穴的位置(骨骼)取法:屈肘,在曲池与肩的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手五里穴主治肘臂疼痛不举,中风偏瘫,挛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胀满,寒热疟疾,身黄嗜卧,惊恐,风湿肿胀等。
-
尺之五里
手五里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手五里穴的位置(肌肉)手五里穴的位置(骨骼)取法:屈肘,在曲池与肩的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手五里穴主治肘臂疼痛不举,中风偏瘫,挛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胀满,寒热疟疾,身黄嗜卧,惊恐,风湿肿胀等。
-
手之五里
手五里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手五里穴的位置(肌肉)手五里穴的位置(骨骼)取法:屈肘,在曲池与肩的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手五里穴主治肘臂疼痛不举,中风偏瘫,挛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胀满,寒热疟疾,身黄嗜卧,惊恐,风湿肿胀等。
-
臂五里
手五里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手五里穴的位置(肌肉)手五里穴的位置(骨骼)取法:屈肘,在曲池与肩的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手五里穴主治肘臂疼痛不举,中风偏瘫,挛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胀满,寒热疟疾,身黄嗜卧,惊恐,风湿肿胀等。
-
手五里
手五里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手五里穴的位置(肌肉)手五里穴的位置(骨骼)取法:屈肘,在曲池与肩的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手五里穴主治肘臂疼痛不举,中风偏瘫,挛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胀满,寒热疟疾,身黄嗜卧,惊恐,风湿肿胀等。
-
郄中
布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
-
足阳关
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膝阳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肌肉)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足阳关穴的取法: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膝阳关穴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
-
寒府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
-
膝阳关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
-
关陵
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膝阳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肌肉)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关陵穴的取法: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膝阳关穴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
-
关阳
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膝阳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肌肉)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关阳穴的取法: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膝阳关穴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
-
秩边
秩边穴主治二便、腰腿等疾患:如腰骶疼痛,下肢痿痹,阴肿疼痛,二便不利,痔肿,癃闭,遗精白浊,腰骶痛,痔疾,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阴痛,小便不利,便秘,痔疮,现代又多用秩边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臀肌劳损,膀胱炎,下肢瘫痪,急性腰扭伤,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脑血管病后遗症,生殖器疾病,脱肛等。有臀下动、静脉。
-
消泺
消即消除,泺为泊名,此穴如清凉之水,能清热消渴,故名消泺。快速取穴:先取肩髎(外展上臂,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肩髎穴),其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上7横指处即是消泺穴。所以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后深筋,深刺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时,应尽量避开桡神经管内的血管神经束。头痛头晕,颈项强痛,臂痛背肿,癫痫牙痛。
-
阳维
概述:阳维:1.经穴别名;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不能握及耳聋等症。镇痛:针刺外关有一定镇痛作用,如将家兔用钾离子透人法测痛,电针一侧“合谷”及“外关”,以弱刺激和强刺激,针刺20min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150%和140%。
-
外关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经小指伸肌的桡侧入小指伸,深进在拇长伸肌的尺侧入示指伸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肌支支配。外关配内关、阳陵泉,治胁肋痛。镇痛:针刺外关有一定镇痛作用,如将家兔用钾离子透人法测痛,电针一侧“合谷”及“外关”,以弱刺激和强刺激,针刺20min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150%和140%。
-
别阳
1寸,局部酸胀;阳交穴主治胸胁、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下肢痿痹,癫狂,现代又用阳交穴治疗胸膜炎,咽喉炎,坐骨神经痛,精神病,膝踝肿痛,脚气,惊厥,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腓浅神经疼痛或麻痹,癫痫等。
-
四渎
四渎穴主要用于耳病及口齿疾患等:如头痛,耳聋,齿痛,暴喑,臂痛,上肢麻痹,耳鸣,暴聋,齿龋痛,咽痛,暴瘖,手臂痛,偏头痛,咽阻如梗,眩晕,呼吸气短,臂膊疼痛,上肢瘫痪,现代又多用四渎穴治疗喉头炎,腮腺炎,及肘关节炎,臂神经痛,臂神经麻痹,耳聋牙痛,咽喉痛,上肢麻痹,瘫痪,神经衰弱,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