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痰证
湿痰证为证候名。指痰湿内阻,以咳吐多量黏稠痰,痰滑易咯,肢体困重,胸脘痞闷,食少口腻,苔白腻,脉濡缓或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祛痰剂
概述:祛痰剂(phlegm-expellingformula)是指以祛痰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消除痰饮的作用,治疗痰证方剂的统称。祛痰剂的适应证:祛痰剂适用于各种痰病,如湿痰证、热痰证、燥痰证、寒痰证、风痰证等。如脾失健运,湿聚或痰者,治宜燥湿健脾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善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
-
外感湿痰
外感湿痰为病证名。湿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外感痰症》:“湿痰之症,身发寒热,面目浮肿,恶寒头痛,身痛不能转侧,呕吐恶心,烦满不渴,此外感湿痰之症也。”如羌活胜湿汤、化痰二陈汤、平胃散等方。痰证之一。《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日湿痰。”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
-
二陈羌防汤
处方: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羌活、防风。功能主治:燥湿理脾化痰。主湿痰证。身或热或不热,体重足酸,呕而不渴,胸膈满,时吐痰,身体软倦,脉沉滑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渗湿化痰
渗湿化痰为治法。指用具有淡渗利湿、祛除痰涎作用的方药,治疗湿痰证的治法。
-
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为治法。指用具有燥湿化痰作用的方药,治疗湿痰证的治法。由于脾阳不振,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症见痰白易咯,胸闷恶心,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而滑等。用二陈汤等方。针灸常选丰隆、太白、阴陵泉等穴为主,针用泻法。
-
内伤湿痰
《症因脉治·内伤痰症》:“湿痰之症,身或热或不热,体重足酸,呕而不渴,胸膈满,时吐痰,身体软倦,此内伤湿痰之症也。”多因脾胃阳虚,水液停留,生湿酿痰所致。如二陈平胃散、二陈羌防汤、栀连二陈汤、六君子汤等方。《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日湿痰。”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