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丹
与内丹相对而论的外丹,是指古代炼丹家用“五石”、“八石”等矿物原料配制后,放入炉鼎中烧炼而成的化合物,即道教所谓的“仙丹”或“金丹”。服饵长生,莫过于内外丹。”外丹术源于先秦以来的神仙方术,至秦汉时因统治阶级的狂热推奉而十分盛行,迄至隋唐,仍风行不衰,并成为道教尤其是丹鼎派道教的主要道术之一。
-
炼丹
炼丹道教主要道术之一。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陈师道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
内外丹
内外丹为内丹与外丹的合称。参见内丹、外丹:内丹为气功术语。道家称进行气功练功活动,吐故纳新,为炼内丹。外丹为古代藉服用炼成的丹药和其他药物以求长生,这些药物统称外丹。
-
九转
外丹术认为,外丹炼制次数越多,药力越足,服后成仙越速,而以九转为贵,《抱朴子内篇·金丹》对此有具体说明。又有指五脏真气、三田真气与神水和合于下丹田,如《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秘传还丹诀》:“以五脏真气、三田真气合和神水下丹田,而曰九转。”
-
内丹
内丹为气功术语。道家称进行气功练功活动,吐故纳新,为炼内丹。内丹术是宗道家逆修返源、长生驻世之旨,以人身作炉鼎,以精、气为药物,神为驭能,经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致某种有形之物结于丹田而成内丹。其炼养核是性命双修,修炼过程可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
-
甘石
概述:甘石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品汇精要》,为《外丹本草》记载的炉甘石之简称。功能主治: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1.治目赤翳障,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水飞点眼用。2.治湿疹,疮疡脓水淋沥或久不收口,阴部湿痒,研末撒患处。药理作用:外用能部分吸收创面分泌液,有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皮肤的作用。
-
金丹
金丹原为外丹术术语。参见内丹条。《医学入门》卷七:方名:金丹组成:苍术4钱半,草乌2钱,巴豆1钱半,羌活2两,杏仁21个。《医碥》卷七:方名:金丹组成:枪消1钱8分,蒲黄4分(生),僵蚕1钱,牙皂1分半,冰片1分。《外科传薪集》:方名:金丹组成:黄牛粪(煅)1两,黄柏1两,人中白(盐泥固封,煅)1两,大梅片1钱。
-
火候
概述:火候:1.煎药的火力;2.炼丹术语;3.气功术语。指炼丹时用火烧炼的程度。指气功练功的程度。《悟真篇·自序》:“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掌握与否火候细则,为内丹炼养成败的关键,故火候被内丹家视为秘中之秘,向来有“圣人传药不传火”之说。火候之要,有活子时、文火、武火、沐浴、六候等之分。
-
服食
服食养生术语。指服食药饵以求长生。《论衡·道虚》:“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自秦汉至唐代,服食盛行,又以服食丹药者尤众。历代所载服食专著甚多,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等20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用《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等48种、八十六卷。
-
羊甘石
概述:羊甘石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即《外丹本草》记载的炉甘石的别名。1.治目赤翳障,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水飞点眼用。2.治湿疹,疮疡脓水淋沥或久不收口,阴部湿痒,研末撒患处。药理作用:外用能部分吸收创面分泌液,有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皮肤的作用。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养生专著。本书大旨是参合“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而会归于一,能“妙契大道”,故名。后代名家亦多本内丹、外丹、房中等说注释之。在唐代被推为内丹要籍,认为本书借助八卦学说等,论述了阴阳为作丹的根基、大丹乃阴阳的作用、火候是阴阳变化的表象等内丹术的重大理论问题。
-
秋石
秋石养生名词。外丹术指丹鼎内所生芽状物,内丹术借指药物(元神、元气)。《周易参同契》:“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俞琰注:“古记之龙虎,黄帝之金华,淮南之秋石,至阳之黄芽,无非托号以寓其微意而已。”又称龙虎石。淡秋石含有少量激素,可能对抗衰老有积极意义,但尚待现代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
鼎炉
鼎炉养生术语。原为外丹家用以熔炼仙丹的器具。后被内丹家借用,以人身为丹功的鼎炉。尚有大小鼎炉等之说。
-
雌黄
雌黄古代炼制外丹常用的矿物原料。即三硫化二砷(Ab2S3)。为八石之一。亦系中药。
-
天葵
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天葵:天葵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根生叶丛生,有长柄;小叶柄短,有细柔毛;(《湖南药物志》)摘录:《*辞典》锦葵科植物菟葵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天葵:天葵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菟葵之别名。入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
炉甘石
炉甘石的功效与主治:炉甘石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的功效:炉甘石治目赤翳障,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水飞点眼用。炉甘石治湿疹,疮疡脓水淋沥或久不收口,阴部湿痒:研末撒患处。炉甘石药典标准:品名:炉甘石LuganshiCALAMINA来源: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
-
大药
概述:大药:1.道家对内丹和外丹的总称;内丹炼成,也称金丹大药。别名:苦桔梗、玉桔梗、大药来源及产地: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根。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肺、胃经。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治感冒咳嗽,痰多不爽,咽喉肿痛,音哑,胸满痞闷,肺痈咳吐脓血。
-
曾青
曾青古代炼制外丹常用的矿物原料,即硫酸铜(CuSO4)。气味酸、小寒、无毒。主治1、风热目疾(眼红或烂,怕太阳光,眼屎多,常流泪,或痒或痛)。用曾青四两,蔓荆子二两,炮姜、防风各一两,共研细,经常以少许吸入鼻中,有效。用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二钱五分,共研为末,搽疮上。
-
白礜
白礜为中药名。即硫化砷铁(FeAsS)。为八石之一。在天然矿中,色白如银。《抱朴子·金丹》:“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也。”古代炼制外丹的常用矿物原料。
-
黄芽
黄芽养生术语。原系外丹家用指丹鼎内所生芽状物,视其为生机方萌之象,又其色黄,故名。内丹家借用,谓先天一气萌生的象征。《悟真篇》:“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即指入静之中,先天真气渐生渐聚,如同方萌黄芽。又为“药物”的异名,参见该条。
-
丹砂
概述:丹砂为中药名,即《本草经集注》记载的朱砂的别名。原为方士炼制外丹的常用原料。《抱朴子内篇·金丹》:“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内丹术借指药物、内丹。性味归经:甘,微寒,有小毒。1.治癫痫,惊风,心悸,失眠多梦,眩晕。2.治疮疡肿毒,疥疮,咽喉肿痛。水飞与他药配伍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