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人良方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加味参附汤
《妇人大全良方》卷八:加味参附汤:别名:加减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八)。处方:大附子75克(炮)大人参30克制法:上二味,哎咀。功能主治:治脏腑虚寒,下痢纯白,状如鱼脑,脐腹冷痛,日夜无度,手足逆冷,或有呕逆,全不入食,饮食欲温而恶冷,六脉沉绝者。寒痢阳气脱陷,呕吐不食,手足俱冷。
-
仓公下气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仓公下气汤:处方:归身、川芎、白芍、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厚朴、木香、香附、乌药、杜仲、腹皮、紫苏、前胡。主治:妊娠心腹胀满,两胁肋闷,不下饮食,四肢无力。附注:下气散(《女科万金方》)、下气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本方方名,《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引作 仓公下气散。
-
舒经汤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舒筋活络。治臂痛,下肢关节筋肉痛。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妇人良方》卷三:方名:舒经汤别名:五痹汤、舒筋散、舒筋汤、通气饮子组成:片子姜黄4两,甘草1两,羌活1两,白术2两,海桐皮2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腰以上疾,食后服。
-
通气散
《外科精义》卷下:通气散:处方:玄胡45克猪牙皂角川芎各30克藜芦15克踯躅花7.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名:通气散组成:川芎、当归、白芍、杜仲、阿胶、茴香、川断、补骨脂、山药、橘核、防风、独活、香附、甘草、葱白、萆薢。
-
大效琥珀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灵苑方》:大效琥珀散:别名:琥珀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如是产后诸疾,用炒生姜酒调下。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灵苑方》《妇人良方》卷七引《灵苑方》:大效琥珀散:别名:乌药散、琥珀散处方:乌药2两,莪术2两,当归1两。功效:益血温补,调经养气,进饮食。
-
涌泉散
《产宝诸方》:方名:涌泉散组成:漏芦1分,百部1分,麦门冬(炒,去心)1分,没药1分,乳香1分(研)。主治:气滞少乳,乳胀痛,及乳痛肿。以木梳于乳上梳下。《仙拈集》卷三:方名:涌泉散组成:当归2钱,生黄耆2钱,通草2钱,瞿麦1钱半,木通1钱半,川山甲1钱半,王不留行1钱半。用法用量:每服不拘多少,温酒调下。
-
妇人良方集要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良方大全
概述:《良方大全》为《妇人大全良方》的简称,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二十四卷。主要内容:始自调经,讫于产后,凡八门,门数十余体,总二百六十余论。论后有药,药不惟其贵贱,惟其效。此书于后世妇人科影响甚深,明·熊宗立、薛己等人均曾予以增删注疏,分别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及《校注妇人良方》。
-
催生神妙乳珠丹
别名:神妙乳砂丹处方:乳香(细研)。制法:上以猪心血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晒干。功能主治:催生。胞浆先破,恶水来多,胎干不得卧,或胎横逆不顺,及胎死不下,或胎下胞衣未下。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催生乳香膏”、“乳朱丹”,《本草纲目》引作“开骨膏”。摘录:《妇人良方》卷十七
-
妇人良方大全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陈自明
此书自成体系,一名《妇人良方集要》或《妇人良方大全》,简称《良方大全》。此书于后世妇人科影响甚深,明·熊宗立、薛己等人均曾予以增删注疏,分别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及《校注妇人良方》。陈自明另撰有《外科精要》三卷,于我国外科发展史上亦有一定地位。《妇人大全良方》全文在线阅读《外科精要》全文在线阅读
-
延胡索散
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普济方》卷三三二引《仁存方》之延胡索散主治妇人血风冷,月水不调,攻刺脐腹、腰腿疼痛,面色萎黄,寒热麻木,四肢困弱,饮食减少。《妇人良方》卷二十引《经验妇人方》之延胡索散:别名:延胡散组成:延胡索1两,当归1两,真琥珀1分,蒲黄(炒)1分,赤芍药半两,桂心3分,红蓝花2钱。
-
草果饮子
《杨氏家藏方》卷六:草果饮子:处方:草果子仁、乌梅肉(焙)、紫苏叶(去土)、赤茯苓(去皮)、厚朴(去粗皮,生姜制,炒干)、陈橘皮(去白)、甘草(炙)、肉桂(去粗皮)、人参(去芦头)各等分。功能主治:温脾养胃,顺气消饮,生津液,美饮食。用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滓,食前温服。
-
金不换散
功能主治:妇人冲任脉虚,血海暴崩,淋漓不断。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普济方》卷三三五:金不换散:处方:三棱1两,莪术(并细研)1两,巴豆(去皮)1两。主治:男子女人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喘促满闷,咳嗽涎盛,腹胁胀闷,腰背倦痛。附注:金不换正气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
如神汤
《医方类聚》卷一○七引《神巧万全方》:组成:厚朴2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黄),高良姜1两,甘草半两(炙)。五积散温经调营气,以祛风湿;《霉疬新书》:组成:黄芩、黄连、木通、白芷、丁子香、木香、升麻、茯苓、防风、连翘、大黄、枳壳、沉香、乳香、熏陆香、地黄、土茯苓、白鲜皮各等分,甘草少许。
-
交加散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十《妇人良方》卷二方之交加散:组成:生姜12两,生地黄1斤(2味研取自然汁,将地黄汁炒生姜滓,姜汁炒地黄滓,各稍干),白芍药1两,延胡索(醋纸裹煨令熟,用布揉去皮)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红花(炒,无恶血不用)半两,没药(别研)半两,蒲黄1两(隔纸炒)。若腰疼,用糖毬子煎酒调下;
-
石莲散
处方:石莲肉益智仁龙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摘录:《医学入门》卷七方出《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名见《医略六书》卷三十:组成:人参、石莲肉(不去心)、石菖蒲各等分。主治:小儿脏寒泄泻,下利纯白,腹中绞痛,虚气胀满,手足逆冷。各家论述:《济阴纲目》:石莲,其味甘,其性降,故能益胃清水而治呕。
-
神验胎动方
别名:佛手散(《普济本事方》卷十)、当归汤(《易简方》)、神妙佛手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芎归汤(《摄生众妙方》卷十一)。功效:养血活血,祛瘀止痛,安胎止痛,调益营卫,引血归经。主治:妊娠伤胎,胎动不安,腹痛出血,或子死腹中,及产后血虚,恶露不绝,血崩;崩中、金疮、拔牙去血过多,昏晕欲倒者。
-
保生汤
《女科万金方》处方人参、白术、白茯、甘草、香附、陈皮、厚朴、门冬、丁香、生姜5片。用法用量上以水1盏,先煎蛇皮至5分,去滓,调牛黄顿服。《圣济总录》卷一五六处方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两。
-
妇人大全良方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二仁丸
概述:二仁丸为《校注妇人良方》卷八方,组成为杏仁(去皮、尖,面炒黄)、麻仁(另研)、枳壳(去瓤,面炒为末)、诃子(炒,去核,为末)各等分。功能疏风润肠通便。功能主治:主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致成风秘,大便燥结者。30丸,温水下。主治:虚人、老人风秘,不可服大黄者。
-
半夏解毒汤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处方黄柏(炒)、黄芩(炒)、山栀子(炒)、半夏各等分。功能主治一切暑热毒,五心烦躁,口舌咽干。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
-
槟苏败毒散
处方:人参1钱,羌活1钱,独活1钱,前胡1钱,柴胡1钱,桔梗1钱,枳壳(麸炒)1钱,茯苓1钱,川芎1钱,甘草1钱,槟榔、紫苏。功能主治:疮疡焮痛,寒热,或拘急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
柴术参苓汤
处方:白术(炒)1钱,人参1钱,茯苓1钱,柴胡5分,川芎5分,山栀5分,芍药(炒)5分,甘草(炒)5分,熟地(自制)8分,当归8分。功能主治:妇人肝火血热,遍身瘙痒,或起赤晕,或筋挛结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
肠风黑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肠风黑散:处方:败酱(烧)、木馒头(烧)、乌头(去核)、甘草(炙),各二两。主治:肠风下血腹痛。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
醋煮香附丸
别名:醋附丸处方:大香附子(置盆中擦去皮,以米醋浸半日,用瓦锅慢火煮令醋热,滤出切片)。制法:上研为粉,用米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功能主治:妇人经候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膨胀,头晕恶心,崩漏带下,便血症瘕。用法用量:醋附丸(《校注妇人良方》卷一)。摘录:《医方大成》卷十引《澹寮方》
-
催生万金不传遇仙丹
别名:雄黄丸、催生遇仙丹处方:蓖麻子14粒(去壳),朱砂(研)1钱半,雄黄(研)1钱半,蛇蜕1尺(烧存性)。制法:上为末,浆水饭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催生。主用法用量:雄黄丸(《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经验良方》)、催生遇仙丹(《古今医鉴》卷十二)。摘录:《百一》卷十八,名见《妇人良方》卷十七)
-
催生柞木饮
别名:催生柞木叶饮、催生柞木饮子、柞木饮、催生神柞散、柞木饮子、催生神柞饮处方:大柞木枝1大握(长1尺,洗净),大甘草5寸(并寸折)。功能主治:妇人难产。妇人横产倒生,死胎在腹,胀烂不出。注意:切不可坐草太早,及坐婆乱为也。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产宝》
-
大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2两,乌梅肉1两,当归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血气虚,四肢不举,骨髓热疼。产前后腰腹疼,一切血疼。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白汤嚼下。摘录:《妇人良方》卷十二引《信效方》
-
大五柔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大五柔丸:处方:大黄芍药枳实苁蓉葶苈甘草黄芩牛膝各60克桃仁100枚杏仁40枚制法:上十味,研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制法:上除有油药,并为末,入牛脂、桃仁、杏仁、葶苈、杵数千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效:通营卫,利九窍,消谷,益气力。主治:脏气不调,大便难。
-
当归二黄汤
别名:当归二黄散处方:当归1两,黄耆1两,麻黄根2两。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用法用量:当归二黄散(《医略六书》卷三十)。摘录:方出《妇人良方》卷十九,名见《济阴纲目》卷十三
-
独参汤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独参汤:处方:大人参20~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三《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劳证十药神书》:独参汤:别名:人参汤处方:大人参2两(去芦)。
-
独圣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独圣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50克制法:上一味,细锉如麻豆大。主血热妄行,鼻衄或汗孔出血。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普济方》卷三五三:独圣汤:处方:麦门冬、乌梅(去核)各等分。功能主治:烦热。主治:产后亡血过多,心腹彻痛,然后血下,久而不止,及赤白带下,年深诸药不能疗者。
-
矾黄丸
别名:神仙黄矾丸、蜡矾丸、黄矾丸、护膜丸、黄蜡丸、神仙蜡矾丸、神效黄矾丸、经验矾蜡丸、矾蜡丸处方:白矾1两(为末),黄蜡半两(溶开)。功能主治:定痛生肌,护膜消毒,托里排脓。主痈疽诸疮,瘦瘤痰核,痔漏便毒,蛇咬伤。每服八九十丸,每日一次,食远白汤送下,服三日止。注意:忌食鸡肉3月。摘录:《备急灸法》
-
防风黄芩丸
概述:防风黄芩丸为方剂名,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方。处方:黄芩(炒黑)、防风各等分。功能主治:主治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尿血等证。方解: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
含化丸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含化丸:处方:海藻海蛤(煅)海带昆布瓦楞子(煅)文蛤诃子(去核)五灵脂各30克猪靥14个(焙干,另研)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疡医》卷五方出《本草衍义》卷十八,名见《妇人良方》卷六:含化丸:别名:噙化丸处方:枇杷叶(去毛)、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
-
葵子饮
《普济方》卷三三八引《妇人良方》:葵子饮:处方:葵子1升(一方无葵子,用葵根)。功能主治:妊娠患子淋,亦治小便不通。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八引《妇人良方》《圣济总录》卷九十五:方名:葵子饮别名:葵子汤组成:木通(锉)半两,冬葵子半两,甘遂半两,瞿麦穗半两(上细锉,微炒),滑石(研)2钱。
-
莲蓬散
处方:旧瑞莲蓬(烧作灰)。功能主治:经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8字,热酒1杯调服。摘录:方出《妇人良方》卷一引《妇人经验方》,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
-
灵脂酒
《直指》卷六:灵脂酒:处方:川五灵脂(去砂石,略炒)。摘录:《直指》卷六《魏氏家藏方》卷十:别名:霹雳酒、五灵脂散、抽刀散组成:五灵脂不拘多少(新者,烧存3分性,出火毒)。主治:妇人血山崩及丈夫脾积气。附注:霹雳酒(原书同卷)、五灵脂散(《妇人良方》卷一)、抽刀散(《永类钤方》卷十五)。
-
鹿角屑汤
别名:鹿屑汤、鹿角汤、鹿屑散处方:鹿角屑1两。功能主治:妊娠热病,胎死腹中。用法用量:鹿屑汤(《本事》卷十)、鹿角汤(《妇人良方》卷十四)、鹿角散(《普济方》卷三四○)。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
-
神寝丸
处方:通明乳香15克(另研)枳壳3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功用:瘦胎,滑利易产。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吞下30丸,日一服。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六《妇人良方》卷十六引施少卿方:方名:神寝丸组成:通明乳香半两(别研),枳壳1两。主治:产难。怀孕9个月以后,临入月时方可服。
-
神效开结散
处方:沉香木香各6克橘红120克珍珠49粒(入砂锅内,以盐泥封固,煅赤,取出去火毒用)猪靥肉子49枚(用豚猪者,生项间,如枣子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消瘿散结。治瘿瘤,痰核。用法用量:每服3克,临卧时用酒调,徐徐咽下。注意:服药期间,切忌酸、碱、油腻滞气之物。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
天仙藤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天仙藤散:处方: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荆芥穗、前胡(生姜汁制.姜汁炙)、羌活,各二斤半。《镐京直指》卷二方之天仙藤散:组成:天仙藤3钱,江西术3钱,炒条芩1钱5分,阳春砂8分(冲),大腹皮2钱,炒枳壳8分,制香附3钱,白茯苓3钱,冬瓜子3钱。
-
养真丸
处方:鹿茸当归肉苁蓉禹余粮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紫石英桑螵蛸各60克五味子真琥珀白芍药川芎桑寄生卷柏艾叶川姜白茯苓人参牡蛎酸枣仁各30克钟乳粉120克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外以艾、菊花、薄荷、防风、藁本、藿香、甘松、蔓荆、荆芥煎汤洗之。附注:养真丹(《外科真诠》卷上)。用药禁忌:宜常服。
-
应痛散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三《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经验良方》:方名:应痛散组成:荔枝核30个,石菖蒲半两,吴茱萸半两。《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应痛散组成:荆芥穗1两,桑根白皮1两,地榆1两。《妇人良方》卷七引《必效方》:方名:应痛散组成:良姜(锉细,麻油炒)、赤芍药各等分。妇人脾血气作心脾痛。
-
竹茹丸
处方:当归白术青木香蚕蜕(煅)黑棕刷(煅)川山甲(煅)各30克地榆竹茹川芎白茯苓粉草血余(煅)牡蛎(煅)绵子(煅)各15克熟地黄120克赤石脂(煅)90克制法:凡需煅之药,用绵裹定,入瓶子内,盐泥密封,炭火煅存性;主治:小儿疳气泄泻,烦渴。主治:妇人崩中,赤白带下。制备方法:上为丸,如枣核大。
-
竹叶归耆汤
处方:竹叶4.5克,当归3克,白术3克,人参3克,黄芪6克,炒甘草1.5克,麦门冬(去心)2.1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胃止渴。主胃阴虚亏,胃气虚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
-
滋肾生肝饮
别名:生肝饮(《医级》卷八)。处方:山药山茱萸各3克熟地黄(自制)6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2.1克五味子(杵,炒)1.5克柴胡白术当归甘草各0.9克功能主治:滋肾疏肝。治妇人肝肾阴虚,致患转胞,小腹急痛,不得小便;肝火郁于胃中,倦怠嗜卧,饮食不思,口渴咽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
皂荚根皮
化学成份:同属植物山皂荚的树皮、根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即3-(3-甲基-2-丁烯基)腺嘌呤。性味:《纲目》:辛,温,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根皮:治风热疚气,杀虫。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1~(《普济方》木乳散)②治产后肠脱不收:皂角树皮半斤,皂角核一合,川楝树皮半斤,石莲子(炒,去心)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