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序
无序指系统的要素间的关系是不确定和不规则的。是关于系统的质的反面测度,即与有序相反的性质和状态。参见“有序”。
-
有序度
有序度指系统的有序性的程度。或者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要么有序性下降,无序性上升;系统的有序度高,表明系统的有序的程度高,无序的程度低;系统的有序度升高,表明系统从有序程度低向有序程度高的进化。目前,系统科学对于有序度变化的描述已经提出了信息、熵、序参量等几个重要概念。
-
耗散结构体系
因此,自组织有序结构也就可以称为耗散结构。此外,在平衡态,体系的熵量已经增至极大,无序度已经增至极大,从而也不可能产生有序。这种非线性作用,在化学体系中是体现在反应链上存在着自催化或交叉催化的环节,即某些反应物分子的一个生成物正是它们自身所需要的催化剂,从而使反应速率达到雪崩式的加快(自催化);
-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中的一种学说。这就阐明了开放系统通过耗散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机制和规律。80年代以来,耗散结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研究迅速发展,在中医学的应用研究引入注目,关于正邪斗争与内外涨落、气化与气化结构,阴平阳秘与有序稳定、熵变与熵病等方面的研究尤显活跃。
-
有序性原理
有序性原理系统论的主要原理之一,认为系统的整体性的质的规定性在于系统的有序性。在现代系统科学中,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系统有序化的机制和规律,提出了描述系统的有序性的信息、熵、序参量等概念。“调”为特定有序度的保持,“失调”为特定有序度的下降。
-
有序化
有序化指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度低到有序度高的变化。系统的有序程度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可以从无序志向有序,从有序度低走向有序度高,这种变化称为有序化。它对应着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机程度的提高。与此相反的过程可以称为无序化。
-
熵增加原理
熵增加原理指在孤立系统内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的数值增大。196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开放系统在不违背熵增加原理的条件下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规律,为从热力学角度研究生命的有序稳定和熵病开辟了道路。
-
稳定
这种稳定可以呈现在不同的有序水平上,封闭系统的热力学平衡态是一种熵极大(无序)的稳定,非平衡线性区的最小熵产生定态是一种非平衡的稳定,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呈现的耗散结构是一种有序稳定;人的生命活动状态的稳定与不稳定,是医学特别是其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指开放系统在远离热力学平衡的条件下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而形成的有序稳定结构。是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概念。这种结构是系统自组织的表现或产物,它在宏观上是稳定的,但不同于平衡结构的稳定,平衡结构的稳定是无序的,而耗散结构的稳定是有序的,是在一定有序度上的稳定。
-
有序
有序指系统的要素间的关系是确定和规则的。系统科学用有序性来描述一个系统的质,它包括有序和无序两个方面,有序是关于系统的质的正面测度。二是“过程之秩序”,即系统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持续关系是确定和规则的。电磁波干扰是无序的,无线电通讯电波是有序的。
-
有序性
有序性指系统的有序与无序的性质。系统科学用以描述系统的质,认为一个系统的质的水平,主要在于系统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是否有序,以及有序的程度。有序性强,标征着系统的整体性强,系统的质的水平高;因此,用有序与无序、以及有序度来描述一个系统的质,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同一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
-
观察的客观性
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必须注意排除王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到以下几点:适当使用并不断改进科学仪器,借助理性思维,排除假象和、错觉造成的干扰;加强认识论、方法论的学习和训练,克服先入之见的干扰;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在临床诊治中特别重要,是防止发生误诊、误治的一个重要条件。
-
熵流
熵流指系统通过边界与外界交换的熵。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开放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过程,也就是交换熵的过程,即与环境之间存在熵的流通,流通的实际结果,对于系统的熵变化来讲,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deS为负值且其绝对值大于diS时,系统的熵变化dS为负值,即系统呈负熵产生,从无序走向有序。
-
系统自组织理论
系统自组织理论是研究自组织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和规律的各学科的总称。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的学科探求一个共同的目标:自组织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机制和规律。耗散结构理论指出“耗散导致有序”,协同学指出“协同导致有序”,超循环理论指出“超循环导致有序”,信息论和控制论也揭示了信息、负熵、负反馈等机制。
-
协同学
概述:协同学是研究系统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呈现有序化的自组织现象的学科。是现代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物理学家哈肯(1327~协同学与医学:在医学领域,协同学的协同、序参量、功能结构、目的点等概念和支配原理,对于深入研究生理、病理、治疗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在中医学的应用研究已有一定进展。
-
错语
错语为症状名。又称言语错乱。指语言前后颠倒,错乱无序,语后自知,不能自主的表现。患者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因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
-
破窗实验
心理学家将一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摆放在某社区,几天后,发现这辆汽车仍然完好无损。又过没多久,这辆汽车被人偷走。针对这一现象,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有关专家,提出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的破玻璃又得不到及时更换或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
-
热力学
研究宏观物体系统处于平衡态的行为和稳定性,而不涉及系统的原子和分子的结构。19世纪中期,焦耳等人用实验确定了热量和功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宏观机械运动的能量与内能可以互相转化。在卡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克劳修斯等科学家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了宏观非平衡过程的不可逆性。
-
严漫翁
严漫翁即严振。严振为明代针灸学家。《循经考穴编》下册署有“严振(漫翁氏)识”,有谓本书即严振所编。分上下两册。因此,本书有谓严振所编。书无序文,引用书籍多属明万历(1573~1620年)以前,故有谓明代之作。书中内容按十四经顺序,随经列穴考注,较《十四经发挥》详细。后附奇经八脉及脏腑图。
-
循经考穴编
《循经考穴编》为针灸经脉专书。下册署有“严振(漫翁氏)识”,故有谓严振所编。《循经考穴编》专论经脉流注,对经脉的流注与路线、经穴的位置与主病进行了较详细的考证。书无序文,引用书籍多属明万历(1573~书中内容按十四经顺序,随经列穴考注,较《十四经发挥》详细。后附奇经八脉及脏腑图。
-
加成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
含有重键的单体分子,如乙烯(C2H4)、氯乙烯(C2H3Cl)、丙烯(C3H6)、苯乙烯等,它们是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的。C2H3Cl分子中若将带氯原子的碳原子看成是头,则不带氯的碳原子就是尾了。混乱无序连接。一种连接方式,相邻碳原子上有氯原子;连接方式不同,所形成的聚氯乙烯分子的结构不同,反映在性质上也就有差异。
-
液晶
液晶是液态晶体的简称,它通常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的有机化合物。但这些化合物的光学特性能在分子水平上反映出它们的有序程度。当其分子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时,它的形状与电荷分布之间会形成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又决定了它的性能。
-
破窗理论
心理学家将一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摆放在某社区,几天后,发现这辆汽车仍然完好无损。又过没多久,这辆汽车被人偷走。针对这一现象,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有关专家,提出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的破玻璃又得不到及时更换或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
-
严振
严振为明代针灸学家。《循经考穴编》下册署有“严振(漫翁氏)识”,有谓本书即严振所编。参见《循经考穴编》:《循经考穴编》为书名。分上下两册。因此,本书有谓严振所编。书无序文,引用书籍多属明万历(1573~书中内容按十四经顺序,随经列穴考注,较《十四经发挥》详细。后附奇经八脉及脏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