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气
《决气》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决,分的意思;气,这里指精、气、津、液、血、脉六种物质而言。此名虽为六,而总由一气所化,即本于先天真元之气,而生于后天水谷之气,是一气而辨为六名,故名决气。本篇主要论述六气的来源、性质及其作用,以及在不足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病变特征。
-
液
又:“故五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素问绍识》:“汤液,是煮米取汁,醪醴是酝酿所成。”《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汤液十日,以去其八风五痹之病。”
-
汁
《素问·腹中论》:“以四乌鲗骨一(艹^虑)茹二物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③指饮食中的精微物质。《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④指胃中津液。《素问·痹论》:“脾病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灵枢·上膈》:“寒温不时,则寒汁留于肠中。”
-
泽
泽①聚水的洼地。《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脾,则梦丘陵大泽。”《灵枢·经脉》:“血不流则髦色不泽。”《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与“干燥”相对。《素问·气交变大论》:“有泽有燥。”王冰注:“泽,湿润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德泽下流,子孙无忧。”
-
天然不泽
天然不泽诊断学术语。指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
受气
受气①受纳水谷精微之气。《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②吸收天空之清气。《灵枢·阴阳清浊》:“受谷者浊,受气者清。”
-
色夭
色夭为皮色枯槁无华。见于久病、津液气血严重耗损的患者。《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
-
淖泽
淖泽①浓厚滑润《素问·离合真邪论》:“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灵枢·五变》:“肉不坚而淖泽。”③指稠厚精微物质的蓄积。《灵枢·决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④喻脉象按之如泥柔软模糊。《灵枢·刺节真邪》:“脉淖泽者,刺而平之。”
-
毛
毛①动物体表上所生的丝状物。《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抵阴器。”⑤脉象名。指肺的常脉。《素问·宣明五气篇》:“肺脉毛。”
-
两神相搏
两神相搏指男女媾合。《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
血之府
血之府是脉管的别称。血行脉中,脉为血液汇聚、活动的场所。脉管为气血运行的通道。《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黄帝内经灵枢·决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与心密切相连,为心气所推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
精脱
精脱为病证名,即指肾精的虚损脱失。指过劳伤精耗气,导致肾中精气亏损脱失,官窍失养的病理变化。《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类经》四卷注:“肾藏精,耳者肾之窍,故精脱则耳聋。”
-
精
精指水谷之精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日月五星:指日月五星。
-
津
3.水汁、水分;来源于饮食,随三焦之气,出入于肌肤腠理之间,以温养肌肉,充润皮肤。反之,汗多则津不化水下行,小便就会减少,由此而进行生理性的体液调节。而汗尿排泄过多则伤津。经脉中,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唾液·津:津指唾液。《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
津脱
津脱为病机,即大汗亡阳。是指大汗伤津,或吐下伤津,造成津液大量脱失的病理变化。《灵枢·决气》:“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张景岳注:“汗,阳津也。汗大泄者津必脱,故曰亡阳。”
-
肺主皮毛
肺主皮毛(lunggoverningskinandhair)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肺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还有散布卫气、外卫肌表的功能。如肺气虚,肌表不固,可见自汗;肺合皮毛,肺之精气具有润泽皮毛,固护肌表的作用。肺主宣发,司腠理的开合,皮毛上汗孔散气和排泄汗液亦由肺调节,故称肺主皮毛。
-
口唇淡白
口唇淡白为症状名。指嘴唇缺乏血色而发白的表现。上下口唇缺乏血色而发白,亦有称为“唇色无华”、“唇色苍白”。口唇淡白常与面色苍白同时存在,主要见于虚寒证与血虚证。如《黄帝内经灵枢·五色》云:“白为寒。”《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亦云:“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
-
夭然不泽
夭然不泽指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黄帝内经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
血脱
出《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脱血,冲脉病也。病因病机:血脱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思虑、劳倦、房室、酒食所伤,或慢性出血后,以至真阴亏损,血海空虚而成。治疗:治疗宜益阴补血,可用四物汤,补荣汤,加减四物汤等方。如见大量出血,可用独参汤,参附汤。
-
血虚津亏
血虚津亏是指反映血与津液相关的病机。《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血虚津亏指出人身血、津等体液的同源性,故血的虚损也会导致津液的不足,表现出口干、无泪、无涕、无汗、尿少、大便干结及眼、鼻、口等腔道黏膜干燥破损的病证。例如“夺血者无汗”和“夺汗者无血”。
-
利
《灵枢·病本》:“大小便不利。”②腹泻下利。《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吐利。”《素问·脏气法时论》:“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素问·调经论》:“按而致之,刺而利之。”《灵枢·决气》:“骨属伸曲不利。”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⑧顺利,引申为中。
-
六气
概述:六气:1.人体六种基本物质;出《黄帝内经灵枢·决气》。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自然界六种气候·六气:六气指自然界的风、寒、暑(热)、湿、燥、火六种气候,又称六元。初之气配厥阴风木、二之气配少阴君火、三之气配少阳相火、四之气配太阴湿土、五之气配阳明燥金、六(终)之气配太阳寒水。
-
血脉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月经亦名月水、月水汁、月信、月行、月汛、月使、月运、月事、月经水、月脉、月客、月浣、月候、月候血、月期华水、月漏、月潮、月露、红脉、红漏、红潮、血经、血信、血脉、经水、经月、经汁血、经血、经事、经脉、经信、经候、信水、癸、癸水、朝信、潮水、水中金等。
-
气脱
气脱指正气的耗损脱失。由于邪气太盛,正气骤伤;或大汗大吐大出血致气随液脱、气随血脱等原因,导致气不内守而外逸脱失的危重病理变化。《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气脱者,目不明。”临床见证除了目失所养而视物模糊不清外,尚可有气息低微、面色苍白、脉微弱,甚则冷汗淋漓,昏不知人等表现。
-
阴液亏虚
概述:阴液亏虚为证候名。辨证论治:津液来源虽同,但有清浊稀稠之别。液稠而浊,主里,流于关节及脑髓腔道,能利关节,濡空窍,补脑髓。《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故阴虚液亏也有相类似的见症。治宜滋阴补肾生髓,如左归饮、滋阴补髓汤等。
-
液脱
病名·液脱:液脱(fluiddepletion)是指津液大量急剧耗失,气阴欲脱,以形体消瘦,口唇焦裂,皮肤枯瘪,眼眶凹陷,关节不利,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干无津,脉细弱,血压显著降低等为常见症的脱证。《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
-
上焦
概述:上焦:1.三焦分部名;其主要功能是输布水谷精气至全身,以温养肌肤、骨节,通调腠理。《难经·三十一难》:“其治在膻中。”《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温病三焦辨证之一·上焦:上焦为温病学三焦辨证之一。
-
部主
部主①六气运行的主气与客气之间的主宰与从属关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明其气数。”②指所属部位。《灵枢·决气》:“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
津液
津与液的合称·津液:津液为津与液的合称,是人体的正常水液。它是饮食水谷通过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作用而化生,并借助它们而输布的营养物质。《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又《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从而说明尿与汗均由津液化生,并对体液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