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青主女科
概述:《傅青主女科》为中医妇科著作,清代傅山撰。又名《女科》、《傅氏女科》、《女科摘要》、《女科仙方》。主要内容:《傅青主女科》主要从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研究妇女的经、带、胎、产疾病及其他特有疾病的辨证论治。现存版本:《傅青主女科》现有数十种清刊本。
-
补气解晕汤
处方: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30克(不酒洗)黑芥穗9克姜炭3克功能主治:补气养血。主正产气虚血晕。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黄耆补气,使气壮而生血;当归补血,使血旺而载气;荆芥炭引血归经;姜炭温经行瘀。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补气升肠饮
处方:人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酒洗)30克,土炒白术15克,川芎(酒洗)9克,升麻0.3克。功能主治:补气升提。主气虚失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加参安肺生化汤
概述:加参安肺生化汤为方剂名,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方。川芎3克人参3克知母3克桑白皮3克当归6克杏仁2.1克(去皮、尖)甘草1.2克桔梗1.2克半夏2.1克橘红0.9克功能主治:主治产后虚弱,外感风寒,咳嗽有痰,或身热头痛汗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虚人多痰,加竹沥10毫升、姜汁5毫升。
-
加减养荣汤
《医钞类编》卷七:加减养荣汤:处方:当归、黄耆(蜜炒)、白术(土炒)、白芍(酒炒)、熟地黄、白苓、志肉(甘草水浸)、玉竹、石斛、橘红、五味、甘草、人参、何首乌功能主治:吐血初起,兼外感者,经用加减参苏饮、加减地黄汤与加减清肺汤后,宜用本方。加减:虚烦,加竹沥,姜汁,去川芎、麦冬,再加竹茹1团。
-
加减养胃汤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加减养胃汤:处方:炙草4分,白茯苓1钱,半夏8分(制),川芎1钱,陈皮4分,当归2钱,苍术1钱,藿香4分,人参1钱。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神曲,弱人兼服河车丸;凡久疟不愈,兼服参术膏,以助药力。主治:产后寒热往来,头痛无汗类疟者。
-
健固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健固汤:处方:人参15克白茯芩9克白术30克(土炒)巴戟15克(盐水浸)薏苡仁9克(炒)功能主治:补脾渗湿。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十剂。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辨证录》卷十一:方名:健固汤组成:人参5钱,茯苓3钱,白术1两,巴戟5钱,薏仁3钱。主治:妇人脾气之虚,行经前先泻3日,而后行经。
-
健脾消食生化汤
处方:川芎1钱,人参2钱,当归2钱,白术1钱半,炙草5分。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伤食,血块已除。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傅青主女科 产后编》卷上:方名:健脾消食生化汤组成:川芎1钱,人参2钱,当归2钱,白术1钱半,炙草5分。
-
降子汤
别名:降子散处方:当归1两,人参5钱,川芎5钱,红花1钱,川牛膝3钱,柞木枝1两。功能主治:交骨不开难产。各家论述:此方用人参以补气,芎、归以补血,红花以活血,牛膝以降下,柞木枝以开关解骨,君、臣、佐、使,同心协力,所以取效如神,在用开于补之中也。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解郁汤
《医学入门》卷七:解郁汤:处方:柴胡黄连黄芩黄耆地骨皮生地热地白芍各等分功能主治:养血解郁,清热泻火。治气郁化火,迫血妄行而致衄血者。1剂而闷痛除,2剂而子悬定,至3剂而全安。《疡医大全》卷二十六:方名:解郁汤组成:苏叶、广陈皮、半夏、当归、郁金、香附、白芍、远志肉、白茯苓、青皮(醋炒)、钩藤钩。
-
救败求生汤
处方:人参2两,当归2两(酒洗),白术2两(土炒),九蒸熟地1两,山萸5钱(蒸),山药5钱(炒),枣仁5钱(生用),附子1分或1钱(自制)。功能主治:补气以回元阳,摄血以归神,生精而续命。主少妇产后半月,不慎房帏,血崩昏晕,目见鬼神。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救损安胎汤
处方:当归30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生地30克(酒炒)白术15克(土炒)炙草3克人参3克苏木9克(捣碎)乳香3克(去油)没药3克(去油)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祛瘀安胎。治妊娠跌损,致伤胎元,腹中疼痛,势如将堕。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利气泄火汤
处方:人参3钱,白术1两(土炒),甘草1钱,熟地5钱(九蒸),当归3钱(酒洗),白芍5钱(酒炒),芡实3钱(炒),黄芩2钱(酒炒)。主妊娠多怒堕胎。用法用量:水煎服。故加黄芩于补气之中以泄火,又有熟地、归、芍以滋肝而壮水之主,则血不燥而气得和,怒气息而火自平,不必利气而气无不利,即无往而不利矣。
-
两地汤
《傅青主女科》卷上:两地汤:处方:大生地30克(酒炒)元参30克白芍药15克(酒炒)麦冬肉15克地骨皮9克阿胶9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治肾水不足,虚热内炽,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粘,伴有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阿胶、白芍养血益阴。主治:喉痹。下喉即愈,不必2剂。
-
木香生化汤
概述:木香生化汤为方剂名,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处方:川芎二钱,当归六钱,陈皮三分,炮姜四分,木香末(冲)二分。川芎6克当归18克陈皮0.9克黑姜1.2克功能主治:主治产后郁怒气逆,胸膈不利。及产后血块已除,因受气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清骨滋肾汤
处方:地骨皮30克(酒洗)丹皮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去心)玄参15克(酒洗)五味子1.5克(炒研)白术9克(土炒)石斛6克功能主治:补肾精,清骨热。治妇女阴虚火旺,骨蒸夜热,口干舌燥,咳嗽吐沫,难于生子者。(不孕)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
调肝汤
处方:山药15克(炒)阿胶9克(白面炒)当归9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山萸肉9克(蒸熟)巴戟3克(盐水浸)甘草3克功能主治:补益肾水,平调肝气。主妇人肾水不足,肝气不舒。行经后少腹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
通乳丹
处方: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0.9克桔梗0.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功能主治:补气血,通乳汁。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下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温脐化湿汤
处方:白术30克(土炒)茯苓9克山药15克(炒)巴戟肉15克(盐水浸)扁豆(炒,捣)9克白果10枚(捣碎)建莲子30枚(不去心)功能主治:治妇人下焦寒湿相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脐下疼痛,状如刀刺者,或寒热交作,所下如黑豆汁,及不孕症等。用法用量:水煎服。须在月经未来前十日服之。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
宣郁通经汤
处方:白芍15克(酒炒)当归15克(酒洗)丹皮15克山栀9克(炒)白芥子6克(炒研)柴胡3克香附3克(酒炒)川郁金3克(醋炒)黄芩3克(酒炒)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疏肝泻火,理气调经。治妇女经前腹痛,少腹为甚,经来多紫黑瘀块者。用法用量:水煎,连服四剂。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
益经汤
处方: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30克(土炒)山药15克(炒)当归15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生枣仁9克(捣碎)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3克(炒黑)人参6克功能主治:滋防养血,疏肝解郁。治妇女心、肝、脾经气郁,年未七七,经水先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
止汗散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方之止汗散:组成:煅牡蛎、炒小麦麸各等分。《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之止汗散:组成:人参、当归各二钱,熟地黄一钱半,麻黄根、黄连(酒炒)各五分,浮小麦一大撮,大枣一枚。《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五方之止汗散:处方:牡蛎22.5克白术30克白芷10.5克甘草9克防风15克制法:上为细末。
-
滋荣活络汤
处方:川芎4.5克当归熟地人参各6克黄耆茯神天麻各3克炙草陈皮荆芥穗防风羌活各1.2克黄连2.4克(姜汁炒)功能主治:治产后血虚,口噤、项强、抽搐者。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大便闭,加肉苁蓉4.5克;渴,加麦冬、葛根;汗多,加麻黄根1钱;《产宝》本方用法:用水二盏,煎至七分,稍热服。
-
滋荣养气扶正汤
处方:人参6克炙黄耆白术川芎熟地麦冬麻黄根各3克当归9克陈皮1.2克炙草1.5克大枣5枚功能主治:滋阴益气,固表止汗。治产后寒热有汗,午后应期而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主治:产后寒热往来有汗,每午后应期而发,其症似疟者。附注:滋荣益气扶正汤(《胎产指南》卷七)。
-
生血止崩汤
概述:生血止崩汤为方剂名,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组成:川芎一钱,当归四钱,炮姜四分,炙甘草、荆芥炭、乌梅炭、炒蒲黄各五分,桃仁十粒。川芎1钱,当归4钱,黑姜4分,炙草5分,桃仁10粒,荆芥5分(炒黑),乌梅5分(煅灰),薄黄5分(炒)。若气血衰竭,汗多气促,加人参三至四钱。产后血崩。
-
生津益液汤
《傅青主女科 产后编》卷下:组成:人参1两,麦冬(去心)1两,茯苓1两,大枣、竹叶、浮小麦、炙草、栝楼根。主治:产妇血少多汗,内烦,不生津液,虚弱,口渴气少。附注:方中大枣以后五味用量原缺。《胎产心法》本方用:人参随宜,麦冬一钱二分,茯苓、瓜蒌根各一钱,甘草八分,小麦一撮,竹叶十片,枣二枚。
-
茆俊卿
茆俊卿,1959年5月出生,江苏省高邮市人。学医时间:1978年从医时间:1981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华佗、傅青主、丁甘仁、柳宝诒。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外科正宗》、《医学衷中参西录》、《傅青主女科》、《丁甘仁医案》、《柳宝诒医案》、《蒲辅周医案》。
-
下部冰冷不孕
出《傅青主女科》。胞寒不孕又名宫冷不孕、胞冷无子、子脏冷无子、下部冰冷不孕。或经期调摄不慎,风寒客于胞中,以致胞宫寒冷,难以摄精而致不孕。因肾阳不足者,兼见腰酸腿软,小便清长,治宜温阳补肾,方用桂附八味丸或温胞饮(白术、巴戟肉、人参、山药、芡实、杜仲、兔丝子、附子、肉桂、补骨脂);
-
女科摘要
《女科摘要》为书名,即《傅青主女科》。其中《女科》2卷,内容有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10门,共77篇,论述妇科各病证治。本书又有清·陆懋修校订本(收入《世补斋医书》),其中将《女科》析为8卷,合并为8门,改名《重订傅青主君女科》;
-
内经难字音义
《内经难字音义》为《世补斋医书》系列丛书之一。清·陆懋修撰。刊于1884年。包括《重订傅青主女科》3卷,《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5卷,《重订绮石理虚元鉴》5卷,《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12卷(原书6卷,另6卷包括王氏所撰《伤寒论附余》2卷,《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回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各1卷)。
-
内经遗篇病释
《内经遗篇病释》为《世补斋医书》系列丛书之一。清·陆懋修撰。刊于1884年。包括《重订傅青主女科》3卷,《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5卷,《重订绮石理虚元鉴》5卷,《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12卷(原书6卷,另6卷包括王氏所撰《伤寒论附余》2卷,《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回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各1卷)。
-
生乳丹
概述:生乳丹为方剂名,出自《傅青主女科》卷下方,即通乳丹。别名:生乳丹。组成:人参、黄芪各一两,酒当归二两,麦门冬五钱,木通、桔梗各三分,猪蹄二个。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功能补气养血,通经下乳。主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
黄带病
是指带下以色黄为主的带下病。辨证分型:黄带·湿热下注证:黄带·湿热下注证(yellowvaginaldischargewithsyndromeofdownwarddiffusionofdamp-heat)是指脾虚蕴湿,久而化热,或湿热侵袭,伤及任带,湿热下注,以带下黄黏,气臭秽,胸闷纳少,腹胀便溏,小便涩痛,舌红,舌苔黄厚或腻,脉弦滑或濡数为常见症的黄带证候。
-
产后类疟
病因病机:多因产后气血双虚,阴阳失调,或瘀血停留,荣卫不和所致。辨证论治:气血双虚,若有汗,每日午后而发者,治宜滋荣养气扶正汤(人参、炙黄芪、白术、川芎、熟地、麦冬、麻黄根、当归、陈皮、炙草、枣)。若头痛无汗者,治宜加减养胃汤(当归、苍术、茯苓、人参、半夏、川芎、陈皮、藿香、炙甘草、鲜姜)。
-
产后臌胀
产后臌胀为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或因伤食而停滞,或因血虚而便闭,误进消耗等药,胃气益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滋热助积,郁积之久,遂成臌胀。治当审其误用何物,如误用耗气药,宜益气汤(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白芍、茯苓、陈皮、厚朴、苏梗、炙甘草、大腹皮、木香、磨萝卜子、木通)。
-
血枕痛
出《皇汉医学·产科发蒙》。血枕痛即儿枕痛。亦名血母块、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血母块的治疗: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硬痛拒按,或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祛瘀,方用《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失笑散等。
-
血崩昏暗
出自《傅青主女科》卷上。血崩昏暗的病因:血崩昏暗多因血崩出血过多,心肝失养所致。血崩昏暗的症状:血崩昏暗症见两目昏暗,卒然倒下不省人事。血崩昏暗的治疗:血崩昏暗的治疗宜补血止血,方用固本止崩汤。若崩血不止,汗出肢冷,头晕心悸,脉微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危重症候,宜回阳救逆,用参附汤。
-
郁结血崩
郁结血崩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多因孕妇郁怒伤肝,肝郁则化火,肝伤则血不藏,火热迫血妄行而崩下,症见血崩,伴口舌干渴,呕吐吞酸等症,治宜开郁平肝,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白芍、柴胡、白术、丹皮、生地、当归、黑芥穗、三七根、甘草)。
-
子死产门难产
子死产门难产为病名。指产门未开,死胎堵塞在产道,娩出发生困难。《傅青主女科》卷下:“妇人有生产三四日,儿已到产门,交骨不开,儿不得下。补血以生水,补气以生血,使气血两旺,死子可出而存母命也。(方药:人参一两、当归二两酒洗、川芎一两、益母草一两、赤石脂一钱、芥穗三钱炒黑)。”
-
气逆难产
气逆难产为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下“气逆难产五十九”。指因气逆造成胎儿不能产出。多因产妇临蓐心怀恐惧,恐则神怯,气机不利,气逆不行小儿转动无力所致。治宜利气安神,调畅气机。除安慰产妇之心,使其不可忧虑焦烦外,方用舒气散(人参、当归、川芎、白芍、紫苏梗、牛膝、陈皮、柴胡、葱白)。
-
女子赤白沥
女子赤白沥为病证名,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赤白相兼的粘液,出《针灸甲乙经》。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下注,伤及冲任,夹杂胞络之血所致。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白芍、当归、生地、阿胶、丹皮、黄柏、牛膝、香附、红枣、小黑豆),或用加减逍遥散(白芍、柴胡、茯苓、甘草、陈皮、茵陈、栀子)。
-
女子赤淫
女子赤淫为病证名,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亦名带下赤候。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白芍、当归、生地、阿胶、丹皮、黄柏、牛膝、香附、红枣、小黑豆),或用清白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当归、黄柏、炒白芍、樗根皮、生地、川芎、贝母、炮姜、甘草),加地榆、荆芥、黄芩,以清热止带。
-
陆懋修
陆懋修清代医家。著成《世补斋医书》,包括《文集》、《不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内经运气病释》、《内经运气表》、《内经难字音义》。且重订及校正《傅青主女科》、《广温热论》、《理虚元鉴》、《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合为《世补斋医书续集》。
-
经前腹痛吐血
经前腹痛吐血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指妇人经行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乃肝气不顺、上逆所致,血随气上逆则为吐血,气安则血安。治宜顺气平肝兼行纳气之法。用顺经汤。
-
黄带
黄带为病证名,亦名带下黄候。见《傅青主女科》卷上。指妇女阴道中排出的黄色黏液,黏稠而淋漓不断,或有腥臭味,甚至如脓样色深如茶汁。多因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恣食膏梁厚味酿生湿热;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横克脾土而致肝热脾湿,均能导致湿热下注,损及任带二脉而带下色黄。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易黄汤。
-
肥胖不孕
肥胖不孕病名。不孕症型之一。见《傅青主女科·种子篇》。妇人素体肥胖,兼恣膏梁厚味,以致痰湿内生,流注冲任胞脉;或因体脂过盛,壅塞胞脉和胞宫而致不孕。症见形体肥盛,怠倦乏力,心悸气短,白带量多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方用启宫丸或苍术导痰丸。
-
儿枕块
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硬痛拒按,或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祛瘀,方用《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失笑散等;
-
儿枕不安
《郑氏女科家传秘方》:“恶露不行,脐腹作痛,俗名儿枕不安。”儿枕痛又名儿枕、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出《古今医鉴》卷十二。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硬痛拒按,或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去瘀,方用《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失笑散等;
-
调产
调产指产时调理产妇应注意的事项。《傅青主女科·产后编》:“调产者,产母临月,择稳婆,办器用,备参药。心烦,用滚水调白蜜一匙,独活汤更妙;有生息未顺者,只说有双胎,或胎衣不下,勿令产母惊恐。”
-
产后膨胀
产后膨胀证名。见《傅青主女科·续篇》卷下。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阐述更详,谓:“胎前素弱,产后又亏,胃难纳谷,脾不健运。或因伤食而停滞,或因血虚而便闭,误进消耗等药,胃气益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滋热助积,郁积之久,遂成膨胀。治当审其误用何物,如误用耗气药,宜益气汤;误用消导药,宜健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