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胞中
胞中为人体部位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即子宫。张景岳:“胞中者,子宫是也,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惟女子于此受孕,因名曰胞。”如是,胞中也应包括男子精囊、睾丸等。
-
子满
辨证分型:子满·脾气虚证:子满·脾气虚证(hydramnioswithsyndromeofspleenqideficiency)是指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浸淫胞中,以孕妇胎水过多,超过2000毫升伴腹大异常,腹部皮肤薄而发亮,下肢及阴部水肿,甚至全身浮肿,食少腹胀,神疲肢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为常见症的子满证候。
-
逐瘀夺命丹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名:逐瘀夺命丹组成:益母草、白芷、泽兰、甘草、冬葵子、生地、丹皮、干姜、官桂、当归、附子、赤芍、南星、苏木、牛膝。药后白带减少,经期小腹冷痛好转,诸恙亦有减轻,效不更方,守原方继进5剂。益母、泽兰、芎、归、生地、丹皮、赤芍又能行血、养血、破血,胞中无瘀血填塞,则自下矣。
-
羊水
亦名孤浆、胞浆、胎浆、胞浆水。若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称为羊水过多症。病因病机:多由体质素弱,脾阳不振,不能输布精微,反聚为水湿,胎气夹湿,湿浊与水谷之气相并,水与血相搏,血化为水,水湿停于胞中则腹大异常,若儿未成形胎多损坏,致手足软短,或形体残疾,渍于肌腠则头面四肢浮肿,浸于肺则喘息气逆不安。
-
羊水过多症
概述:羊水过多症为病名。属胞中蓄水之症,即胎水肿满。病因病机:多由体质素弱,脾阳不振,不能输布精微,反聚为水湿,胎气夹湿,湿浊与水谷之气相并,水与血相搏,血化为水,水湿停于胞中则腹大异常,若儿未成形胎多损坏,致手足软短,或形体残疾,渍于肌腠则头面四肢浮肿,浸于肺则喘息气逆不安。
-
八脉
奇经八脉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
-
大黄朴消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大黄朴消汤:处方:大黄牛膝各15克朴消牡丹甘草紫菀各9克(千金翼作紫葳)代赭10克桃仁虻虫水蛭干姜细辛芒消各6克麻仁10克制法:上十四味,哎咀。功能主治:主妇人经年月水不利,属风寒瘀血阻于胞中者。功能主治:小儿惊热涎风,前后不通。用药禁忌:忌见风。
-
十二经之海
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也。循行路线:起于少腹之内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挟脐左右上行并足少阴足阳明之脉至胸中而散上挟咽别络唇口奇经冲脉经别循行路径图冲脉病:患冲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气从小腹上冲、腹中胀急疼痛。冲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疝瘕,喘动应手,不孕,痿证等。
-
奇经八脉
奇经是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和阴维脉。修佛禅行者,用功较后阶段,内气由会阴穴起,通小腹胞中,经中脉过脐 ,破喉结过喉 入脑,再破眉心内 (不破时微细昏沉现起),达头顶囟会穴下端。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
-
冲脉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循行路线:起于少腹之内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挟脐左右上行并足少阴足阳明之脉至胸中而散上挟咽别络唇口奇经冲脉经别循行路径图冲脉交会穴: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载,冲脉交会穴有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等14穴。
-
少腹痛
血瘀用手拈散;寒郁以二陈汤加干姜、吴萸、苍术、厚朴;热郁以四逆散加黄连、山栀、香附、黄芩;《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痛连阴茎,按之则止,肝血虚也,宜补血清热,用当归、生地、白芍、艾草、牛膝、麦冬、丹皮、童便、甘菊。
-
MSH
α-MSH、β-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多肽链中有共同的-甲硫-谷氨-组氨-苯丙氨-精氨-色氨-甘氨部分,ACTH也有与MSH相类似的生物学作用。给这几种动物移植脑垂体或给与合MSH物质,则黑色素颗粒扩散,结果皮肤变黑。〔2〕促黑激素是从脑下垂体中间部(parsintermedia)分泌的激素,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系同一物质。
-
促黑激素
α-MSH、β-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多肽链中有共同的-甲硫-谷氨-组氨-苯丙氨-精氨-色氨-甘氨部分,ACTH也有与MSH相类似的生物学作用。给这几种动物移植脑垂体或给与合MSH物质,则黑色素颗粒扩散,结果皮肤变黑。〔2〕促黑激素是从脑下垂体中间部(parsintermedia)分泌的激素,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系同一物质。
-
垂体中叶激素
α-MSH、β-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多肽链中有共同的-甲硫-谷氨-组氨-苯丙氨-精氨-色氨-甘氨部分,ACTH也有与MSH相类似的生物学作用。给这几种动物移植脑垂体或给与合MSH物质,则黑色素颗粒扩散,结果皮肤变黑。〔2〕促黑激素是从脑下垂体中间部(parsintermedia)分泌的激素,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系同一物质。
-
胞脉
胞脉又名胞络。《中医药学名词》(2010):胞脉(uterinevessels)是指分布在胞宫上的脉络。因这两条经脉均起于胞中,与女子的月事、妊娠有直接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张景岳注:“胞者子宫是也。
-
胞络
概述:胞络:1.分布于胞宫的脉络;2.心包络;《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指联系胞宫的经络,主要是八脉中的冲脉和任脉。杨上善注:“任、冲之脉起于胞中,为经络海,故曰胞脉也。”《医门棒喝二集》卷一:“胞络居于膻中,…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无名指近端指节的腹面。
-
子满·气滞湿阻证
子满·气滞湿阻证(hydramnioswithsyndromeofqistagnationanddampretention)是指气机郁滞,转输不利,水湿停聚,蓄积胞中,以孕妇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则喘不得卧,肢体肿胀,皮色不变,按之压痕不显,苔薄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子满证候。
-
血瘀崩漏
血瘀崩漏的治疗:血瘀崩漏的治疗宜活血行瘀,方用佛手散合失笑散,或用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乌贼骨、龙骨、牡蛎)。关于崩漏:崩漏亦名崩中漏下。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以致冲任不固所致。
-
血瘀不孕
不孕症型之一。血瘀不孕因情志内伤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被寒凝,以致瘀血停滞,内阻冲任胞脉不能摄精受孕。气滞血瘀者,兼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乳房胀痛,治宜行气理血,方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寒邪客于胞中者,兼见手足不温,小腹凉痛,治宜温经散寒,方用《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
-
息胎
息胎病名。胞衣不下的一种病理情况。宋·薛轩《坤元是保》:“恶血流入胞中,胞为血胀而不下,谓之息胎。”详胞衣不下条。
-
子脏冷无子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子脏冷无子者,由将摄失宜,饮食不节,乘风取冷,或劳伤过度,致风冷之气,乘其经血,结于子脏,子脏则冷,故无子。”即胞寒不孕。因肾阳不足者,兼见腰酸腿软,小便清长,治宜温阳补肾,方用桂附八味丸或温胞饮(白术、巴戟肉、人参、山药、芡实、杜仲、兔丝子、附子、肉桂、补骨脂);
-
子瘖
子瘖(yīn音)为病名,出自王肯堂《胎产证治》。亦名身重瘖、哑胎、妊娠失音、妊娠不语。《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人有重身,九月而瘖。”因孕至八九个月,胎儿长大,阻绝胞中之络脉,胞脉受阻,肾阴不能上荣舌本,以致逐渐或突然不能发声。如无其他症状,一般不需治疗,待分娩后,胞络通,肾水上滋舌本,其音自复。
-
子门
子门为人体部位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子门当指子宫颈口。《类经》:“子门,即子宫之门。”
-
痰积血崩
痰积血崩病证名。多因痰浊郁于胞中,清气不升,经脉壅遏而致血崩。症见腹满或脐腹(疒丂)痛,下血量多成块,血出则快,血止则闷,或脐上动悸。方用半夏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半夏、雄黄、生姜)或旋复花汤等。
-
胎水肿满
概述:胎水肿满为病名。病因病机:妇女妊娠五六个月后,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胞中蓄水,泛溢周身,以致遍身肿满,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喘不得卧的病证。相当于羊水过多症。辨证论治:宜健脾行水。用茯苓导水汤。此症宜早治,因胎水过多,胎儿可能发生手足软短,形体残疾等畸形,或子死腹中。应中西医结合诊治。
-
胎肥
概述:胎肥(neonataladiposis)为病证名。是指以出生后肌肉肥厚,遍身色红,满月后逐渐消退,五心热,大便难,时时吐涎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症状:小儿生下遍身肌厚,肉色通红,满月以后,渐渐消瘦,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吐涎。病因病机:多由在胎时,母食甘肥,湿热太过,深入胞中,以致形质虚肥。
-
石瘕
治宜温经行气、活血逐瘀。古代瘕病名目繁多,有食瘕、鳖瘕、虫瘕、蛲瘕、虑瘕、血瘕、酒瘕、谷瘕、水瘕、青瘕、燥瘕、黄瘕、脂瘕、狐瘕、肠覃、石瘕等。《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血瘕,留着肠胃之外及少腹间,其苦横骨下有积气,牢如石,因而少腹急痛,阴中若有冷风,亦或背脊疼,腰疼不可俯仰。”
-
任主胞胎
任主胞胎指任脉主女子的胞宫与胎孕。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类经·任冲督脉为病》:“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养任也。”任脉与冲脉同起于胞中,女子肾气充盛,发育成熟,冲、任二脉气血流通,即有月经来潮和孕育胎儿的能力。任脉对孕育胎儿起着重要作用,故称。
-
经络之海
经络之海指冲、任二脉。《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
-
冲为血海
“血海”是指十二经脉之海。《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冲脉是十二经脉气血会聚的要冲,有调节诸经气血的作用,其脉起子胞中,与妇女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王冰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
半产胞衣不下
半产胞衣不下为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出《经效产宝》。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气虚者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若气血凝滞或作胀不下者,治宜养血逐瘀,方用生化汤合益母膏。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或手术处理。
-
补气完胞汤
处方:人参1钱5分,白术1钱5分,川芎1钱,当归1钱,桃仁5分,橘皮5分,黄耆1钱,茯苓6分。功能主治:妇人分娩,误损尿胞,遂得淋沥。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猪、羊胞中煎汤,极饥时服。摘录:《杏苑》卷七
-
救母丹
《辨证录》卷十二:救母丹:处方:当归12克川芎6克人参6克荆芥9克益母草6克赤石脂末3克功能主治:治难产子死胞中。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人参、川芎、当归以补产妇之气血,益母草下死胎,赤石脂化痰血。况益母草又善下死胎,石脂能下瘀血,自然一涌而出,无少阻滞矣。
-
益肝汤
处方: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苍术10克,藿香10克,茵陈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泽兰15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12克。摘录:关幼波方《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名:益肝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白术、牛膝、川断、山药、木瓜、远志、乌药、乳香。功效:调荣卫,和气血。
-
穿刺刺胞
穿刺刺胞指可将刺丝刺入目标(靶体)体内的一种刺胞类型。在刺胞中这是最普通的类型。淡水水螅触手上的刺丝胞(stenotele)是一般所熟悉的例子。具有从刺丝尖端射出毒液以麻醉猎物和预防外敌侵入的作用。
-
白色素胞
白色素胞指在虹色素胞中,反射小板微细,体色变化时在细胞内出现凝集、扩散等运动,有时也包括虹色素胞。一般与黑色素胞作相反方向运动,通过黑色素胞刺激素可使小板发生凝集,在有神经支配时,则可通过神经的刺激而扩散。
-
小室压力法
小室压力法pressurechambermethod亦称瓶压法。如从装氮的钢瓶中把氮气送入容器内井逐渐增加容器内的压力,在切断时一度被吸入导管和管胞中的液体,又在切口逐渐溢出。导管中液体的渗透压一般比较低,这种负压与水势极相近,而正确的水势是浸透势与该负压之和。(王佑林译)
-
细胞壁
细胞壁是指位于植物细胞最外层的包围细胞膜(原生质膜)的被膜。在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上起重要的作用。维管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细胞壁虽然有纤维素纤维,但在绿藻类的管藻目(Siphonales)和红藻类中不含纤维素,而有木聚糖纤维或甘露聚糖纤维。此外,藻类里还含有藻酸、岩藻多糖、昆布多糖、琼脂等特异的细胞壁多糖。
-
黄症病毒属
ORF6由亚基因组RNA翻译,编码7kDa蛋白。在韧皮部薄壁细胞的细胞质中可看到成群的病毒粒子,在转移细胞和拌胞中也可看到病毒粒子,有时在液泡中存在病毒结晶体。黄症病毒属病毒可侵染100种以上的单子叶植物,包括燕麦、大麦、小麦和一些杂草,引起植物矮化和褪绿症状,大麦的病症轻于燕麦,小麦更轻。
-
带下生理研究
带下生理研究是关于白带产生机理和生理作用的研究课题。当肾气育盛、肾精充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固健时,阴液源源泌淖于胞中,布施于前阴空窍,是为生理带下。研究发现,月经周期中生理性带下的基本规律与现代医学之阴道脱落细胞及宫颈粘液羊齿状结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提示带下与生殖有关。
-
一源三歧
一源三歧为经络术语。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歧。
-
太冲脉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疝瘕,喘动应手,不孕,痿证等。循行路线:冲脉的循行路线,所载多有出入,《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
-
水通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伤寒小便不通:支沟、水通、阴谷。”水道为经穴名(ShǔidàoST28)。出甲乙》。属足阳明胃经。有清湿热、利膀胱的作用。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腹胀满、二便不通、疝气偏坠、腰背强急、胞中瘕、子门寒、痛经等。或温灸10~
-
血室
概述:血室出自《伤寒论》:1.冲脉;《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冲脉与任、督两脉同起于胞中,浅出于腹股沟当气冲穴的部位,与足少阴肾经(《难经》作足阳明胃经)并行向上,到胸中而弥漫散布。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疝瘕,喘动应手,不孕,痿证等。
-
冲任损伤
冲任损伤为病机。是房室劳伤、感染及孕育过频,伤及冲任二脉病机通称。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与肝、肾、气、血关系密切,二脉损伤则见月经不调、小腹疼痛、腰酸、崩漏、习惯性流产或不孕等。冲脉起于胞中,与足阳明经、足少阴经关系密切,有总领诸经气血的作用;任脉起于胞中,有担任调养全身阴脉的作用。
-
经血之海
经血之海指冲脉、任脉。《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张隐庵注:“冲脉任脉,奇经脉也。二脉并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循腹上行,为经血之海。”
-
恶露不下
恶露不下·气滞血瘀证:恶露不下·气滞血瘀证(lochioschesiswithsyndrome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机阻滞,瘀血内停,胞脉闭塞,以产后恶露不下或甚少,色暗红,小腹胀痛,痛处有块、拒按,胸胁胀痛,精神抑郁,舌淡紫暗,脉弦涩为常见症的恶露不下证候。血虚者加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
-
儿衣不出
儿衣不出为病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经效产宝》记载之胞衣不下。胞衣不下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气虚者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若气血凝滞或作胀不下者,治宜养血逐瘀,方用生化汤合益母膏。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或手术处理。
-
下部冰冷不孕
出《傅青主女科》。胞寒不孕又名宫冷不孕、胞冷无子、子脏冷无子、下部冰冷不孕。或经期调摄不慎,风寒客于胞中,以致胞宫寒冷,难以摄精而致不孕。因肾阳不足者,兼见腰酸腿软,小便清长,治宜温阳补肾,方用桂附八味丸或温胞饮(白术、巴戟肉、人参、山药、芡实、杜仲、兔丝子、附子、肉桂、补骨脂);
-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为气功功法。即胎息法。原为道士修炼方法之一。古人认为,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好象胎儿在胎胞中的呼吸一样(据《抱朴子》),故名。近代又称胎息为丹田呼吸法或脐呼吸法。练功时要求意守中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自觉有气自丹田向内收合。吸气后稍作停留,随后将气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