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行后期
经行后期病名。亦名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经迟、过期经行等。指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推迟一周以上。多因血虚、血寒、肾虚、气滞和血瘀等所致。可分别参见血虚经行后期、血寒经行后期、肾虚经行后期、气滞经行后期和血瘀经行后期等条。
-
月经滞涩
亦名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经迟、过期经行等。多因血虚、血寒、肾虚、气滞和血瘀等所致。当分别用益血、温经、补肾、行气、祛瘀等法治疗。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或痰湿月经过少等。
-
过期经行
过期经行为病名。见《竹林女科证治》。经行后期亦名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经迟、过期经行等。指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推迟1周以上甚至3~多因血虚、血寒、肾虚、气滞和血瘀等所致。当分别用益血、温经、补肾、行气、祛瘀等法治疗。
-
血虚经行后期
属经行后期症型之一。血虚经行后期的病因:血虚经行后期多因素患失血,或大病、久病,或产乳过多,耗伤阴血,以致血海空虚,冲任不足,胞宫不得按时满溢,导致月经过期而来。血虚经行后期的症状:症见经期错后在七八天以上,血量较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不润,眼花心悸,小腹空痛喜按,身体瘦弱等。
-
月水不调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月经不调。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
下部冰冷不孕
出《傅青主女科》。胞寒不孕又名宫冷不孕、胞冷无子、子脏冷无子、下部冰冷不孕。或经期调摄不慎,风寒客于胞中,以致胞宫寒冷,难以摄精而致不孕。因肾阳不足者,兼见腰酸腿软,小便清长,治宜温阳补肾,方用桂附八味丸或温胞饮(白术、巴戟肉、人参、山药、芡实、杜仲、兔丝子、附子、肉桂、补骨脂);
-
月经后期
即经行后期。亦名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经迟、过期经行等。月经后期·血虚证:月经后期·血虚证(delayedmenstruationwithblooddeficiencysyndrome)是指营血亏虚,冲任不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以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脉细弱为常见症的月经后期证候。
-
胶艾丸
处方:香附生地枳壳白芍砂仁艾叶阿胶制法:上药研未,用山药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经行后期太甚。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摘录:《妇科玉尺》卷一
-
月经愆期
月经愆期为病名。出《类证普济本事方》。①月经愆期指经行先后无定期。《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经来前后为愆期。”②月经愆期指错过日期的意思,故或认为是指经行后期。
-
血瘀经行后期
血瘀经行后期的病因:血瘀经行后期多因气滞、寒凝,以致血瘀内阻冲任,经血不能按时下达胞宫所致。血瘀经行后期的症状及治疗:气滞血瘀者:气滞血瘀者,症见经期错后,经量涩少,血色紫黯,血块较多,小腹胀痛。寒凝血瘀者:寒凝血瘀者,症见小腹冷痛,拒按,血块去后则舒。治宜温经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
-
血寒经行后期
为经行后期证型之一。亦名血寒经迟。血寒经行后期的症状及治疗: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绞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畏冷。治宜温经行滞。方用温经汤(《金匮要略方论》):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门冬、生姜)。宜温经养血,方用大营煎。
-
香附芎归汤
《妇科玉尺》卷一:方名:香附芎归汤组成:川芎、当归、香附、白芍、蕲艾、熟地、麦冬、杜仲、橘红、甘草、青蒿。主治:经行后期。加减:半边头痛,加甘菊、藁本、荆芥、童便,去艾、杜仲、香附、橘红。
-
月经落后
出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后期。亦名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经迟、过期经行等。指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推迟1周以上甚至3~多因血虚、血寒、肾虚、气滞和血瘀等所致。当分别用益血、温经、补肾、行气、祛瘀等法治疗。
-
子脏冷无子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子脏冷无子者,由将摄失宜,饮食不节,乘风取冷,或劳伤过度,致风冷之气,乘其经血,结于子脏,子脏则冷,故无子。”即胞寒不孕。因肾阳不足者,兼见腰酸腿软,小便清长,治宜温阳补肾,方用桂附八味丸或温胞饮(白术、巴戟肉、人参、山药、芡实、杜仲、兔丝子、附子、肉桂、补骨脂);
-
肾虚经行后期
肾虚经行后期病证名。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婚育早,分娩次数多,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所致。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补肾养阴调经,方用固阴煎加肉桂;或用六味地黄丸等。
-
月经不匀
即月经不调。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
理气通经汤
处方:当归、川芎、丹参、红花、香附、青皮、益母草。功能主治:开郁行气,活血调经。主肝气郁结,经行后期,经色紫红有块,小腹胀痛,胸胁或乳房作胀。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
月使不调
出自《脉经》。指月经不调。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
月经病
《中医药学名词》(2010):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经质、经色发生异常,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的统称。经期及其前后则有痛经、崩漏、经闭、逆经、经行便血、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来浮肿、经断前后诸症、年未老经水断、年老经水复行、经断复来等。
-
气滞经行后期
气滞经行后期为病证名。属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郁怒伤肝,气机不畅,冲任胞脉血行受阻,以致经血不能按时下达胞官。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涩滞不畅,小腹及乳房胀痛拒按。经量较少,色正常或黯红有块,排出不畅,精神郁闷,或少腹胀痛,或乳胀胁痛等。治宜行气开郁。方用加味乌药汤、七制香附丸等。
-
经水愆期
经水愆期病名。见《女科指掌·调经门》:”愆期是指失期、过期。故经水愆期即经行先后无定期、经行后期。详上两同名条。
-
经水后期
经水后期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
经迟
经迟病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后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