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虚头痛
治法:养血为主血虚头痛的方药治疗:血虚头痛,治宜补血为主,用四物汤加味。若因肝血不足,肝阴亏损,血虚阻虚并见,出现耳鸣、虚烦、少寐、头晕明显则可加首乌、枸杞子、黄精、枣仁等或参照眩晕论治。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
-
内证头痛
《症因脉治·头痛论》:“头痛之因,或元气虚寒,遇劳即发,或血分不足,阴火攻冲,或积热不得外泄,或积痰留饮,或食滞中焦,或七情恼怒,肝胆火郁,皆能上冲头角,而成内伤头痛之症也。”有气虚头痛,血虚头痛,阴虚头痛,阳虚头痛,肾虚头痛,瘀血头痛,痰湿头痛,肝阳头痛等。本证可见于贫血、血管性头痛等。
-
头痛·血虚证
是指血虚不荣,以头痛隐隐,缠绵不休,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头痛证候。头痛·血虚证的病因病机:阴血亏损不能上荣所致的头痛。头痛·血虚证的治疗:《兰室秘藏·头痛门》:“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治宜补血为主,用四物汤加味。见于贫血、血管性头痛等。
-
除风益损汤
《原机启微》卷下:除风益损汤:处方: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各3克藁本前胡防风各2.1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活血通络。主治:眼目外伤,睛珠突出及血虚生翳膜,产后目痛。伤于额交巅,耳上角及脑,加苍术;各家论述:以熟地黄补肾水为君,黑睛为肾之子,此虚则补其母也;川芎治血虚头痛,藁本通血去头风,为佐;
-
天麻头痛片
天麻头痛片药典标准:品名:天麻头痛片TianmaToutongPian处方:天麻、白芷、川芎、荆芥、当归、乳香(醋制)制法:以上六味,天麻、部分白芷及乳香粉碎成细粉,备用;用于外感风寒、瘀血阻滞或血虚失养所致的偏正头痛、恶寒、鼻塞。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用于风寒头痛、血虚头痛、血瘀头痛。
-
一奇散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之一奇散:方名:一奇散组成:生地、川芎、当归、蒲黄(炒)、陈皮、甘草、白芷、益母草、防风、半夏、细辛、南星、香附(姜汁炒,再酒醋炒)。主治:《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之一奇散治产后头痛,由阳实阴虚所致,及风痰头痛。主治:《医钞类编》卷十七方之一奇散治产后血虚头痛。
-
北细辛
《中医大辞典》·北细辛:北细辛为中药名,出自《理伤续断秘方》,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细辛之药材名。性味归经:辛,温,有毒。主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风寒湿痹,寒饮喘咳,鼻渊。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肺热咳喘、阴虚干咳等忌服。化学成分:汉城细辛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等。
-
清巅抑火汤
《玉案》卷四:方名:清巅抑火汤组成:藁本2钱,当归2钱,生地2钱,川芎2钱,防风1钱,蔓荆子1钱,黄连1钱,石膏1钱,白芍1钱,白芷1钱。主治:血虚头痛及偏正头风。用法用量:上加葱白5枚,生姜3片,水煎服。
-
小清空膏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方名:小清空膏组成: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主治:少阳头痛,并偏头痛,或痛在太阳经者。用法用量:或酒或茶清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用药禁忌:血虚头痛不宜。
-
久头痛
如头风、偏头风、气虚头痛、血虚头痛、郁热头痛、痰厥头痛等,多属久头痛。《明医杂著》薛立斋注:“久头痛…出《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除服药治疗外,还可根据病机,配合针灸疗法,常可提高疗效。
-
白归汤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一方加甘菊,去心蒂)。功能主治:血虚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六
-
当归酒
方出《外台》卷二十七注文引《肘后》,名见《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引《元戎》:当归酒:别名:当归煎、当归止血汤处方:当归4两,酒3升。血虚头痛欲裂。用法用量:每服3钱半,醇酒1碗,慢火煎7分,加乳香末半钱,不饥饱温服,以排脓内补散、加味不换金正气散为佐,以熟餔、猪蹄、膂肉为养,荞麦面能起发,可煮食之。
-
珠母补益方
处方:珍珠母60克龙骨30克酸枣仁9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熟地各15克白芍12克功能主治:育阴潜阳,养血宁神,益肾固精。如失眠,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阴虚火旺的头痛、癫痫、诸痛、瘿瘤、瘰疬,肝虚血少的肝炎。若血虚失眠,加党参、黄耆;神志不宁,加茯神、柏子仁、远志;胁痛,加川楝子、延胡索;胸痛,加桔梗、栝楼皮、枳壳;
-
干归
概述:干归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当归之别名。化学成分:本品含藁本内酯(Ligustilide)、阿魏酸、樟脑酸、癸二酸、月桂烯、当归酸、黄樟醚、香荆芥酚、对甲苯酚、鞘磷脂、磷脂酰肌醇、香草酸、新当归内酯、琥珀酸、烟酸、尿嘧啶、维生素B12、维生素A类物质和β-谷甾醇等。
-
小辛
概述:小辛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肺、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1.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风寒湿痹,寒饮喘咳,鼻渊。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肺热咳喘、阴虚干咳等忌服。化学成分:汉城细辛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等。
-
少辛
概述:少辛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细辛之别名。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风寒湿痹,寒饮喘咳,鼻渊。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肺热咳喘、阴虚干咳等忌服。化学成分:汉城细辛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等。
-
鱼鳔散
《外科大成》卷三:方名:鱼鳔散组成:鱼鳔(用裙带者,剪碎,用苘麻剪碎,同炒胖透,去麻)。主治:八般头风。用法用量:每服3钱,卧时葱酒调服。加减:日轻夜重者,血虚头痛也,用当归1两、酒2钟,煎1钟,调服;梅毒头痛目肿者,用治梅毒汤药调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小补血汤
《产孕集》卷下:方名:小补血汤组成:川芎3钱,党参1两,阿胶5钱,生姜2钱。主治:产后血虚头痛,痛连巅项,掣引脑项,紧急欲死。厥阴少阳阳明之脉,会于巅,络于额,贯于脑,骤亡其血,脉络不安,故震动而痛。
-
药熨
指一种外治法。用药末或药物粗粒炒热布包外熨,用以治疗冷寒湿痹,腹腔冷痛等症。如胃气痛,用橘叶炒热后布包揉熨;风寒或血虚头痛用吴茱萸加米饭炒热布包外熨等。《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参熨法条。
-
养血胜风汤
处方:生地18克当归6克白芍4.5克川芎3克枸杞9克五味子1.5克枣仁4.5克柏子仁6克杭菊6克桑叶3克红枣10枚黑芝麻9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治血虚头痛,自觉头脑俱空,目既而弦。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
鸭跖花
来源:毛茛科鸭跖花Oxygraphisglacialis(Fisch.)Bung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疏风散寒,开窍通络。注意: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者忌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