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肿
喉肿病证名。系指咽喉肿痛的病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证起于脾经,食煎炒油炽等物,及饮酒太过而行房事,以致毒气不能流行,聚结喉根,若不速治,毒闭即死。”详见咽喉肿痛条。
-
热伤风咳嗽
热伤风咳嗽病名。天时应寒反暖,人感而发为咳嗽。其证咳嗽头痛,喉肿咽干。《医学心悟·咳嗽兼症》:“俗称热伤风咳嗽者,何也?答曰:热伤风者,如冬温之候,天应寒而反温,自人受之,则为头痛、喉肿、咽干、咳嗽之属,与正风寒之咳稍异。”治用止嗽散、甘桔汤加味等。
-
狂言喉风
狂言喉风病名。系由血热气盛,肺冒毒火上冲咽喉所致。《张氏医通》:“若有头痛发热,先与一味香豉浓煎,加葱涕探吐。后用荆、防、牛蒡…如口不开者,以牙皂末吹鼻取嚏,方可下药。”《喉科种福》卷四则将此病分为两种,采用不同治法,即认为:喉肿见鲜红色者,乃由风火引起,治宜疏风泻火,方用三黄凉膈散加减;
-
一捻金散
治虚损劳嗽,咯血吐血,心胸不利,上气喘急,寒热往来,盗汗羸瘦,肢节酸痛,肌肉枯槁,咳嗽不已,痰涎壅盛,夜卧不安;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传信适用方》卷二引何仲颜方之一捻金散:《传信适用方》卷二引何仲颜方之一捻金散组成为全蝎(微炒)、郁金、白僵蚕(去丝头,炒)、炙甘草各半两,地龙八钱。骨鲠,干咽;
-
一点雪
概述:一点雪为《传信适用方》卷二引陶赞仲方。组成为火硝三两,白矾(水飞)一两。口闭出血,用新汲水漱之。治喉闭喉肿。用法用量:以1钱掺口中。口噤不开者,用半钱入于小竹筒内,吹在鼻中;如口内血出,即用新水漱之。制备方法:上2味,拌匀。用药禁忌:忌热面。
-
辟瘟散
功能主治:伤风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身痛,项痛,背强腰痛,目胀鼻塞,身重,风痰咳嗽,上呕下泻,口渴便赤,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四时不正之气,霍乱转筋,痧症,瘟疫,瘴气,疠气、疟疾、赤眼、口疮、湿流毒、流注、脚气、腮肿、火喉、喉痈,喉风,喉肿,痢,热斑症,赤游。
-
麻后喉风
麻后喉风病证名。指麻疹后期,突然喉肿,呼吸困难的证候。症见高热,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深陷,上腹内缩,咽喉充血并水肿,面青,唇紫,不能进食。治宜清热通闭,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马勃散。并结合针刺少商、商阳、天突、尺泽、合谷、曲池。
-
经闭喉肿
经闭喉肿病名。系指妇女经水不调兼见咽喉肿痛的病证。《医学心悟》卷四:“经闭喉肿,女人经水不调,壅寒经脉,亦令喉肿。”治宜通经活血化瘀。方用四物汤加减。
-
喉风
参见急喉风、紧喉风、锁喉风、缠喉风、哑瘴喉风条。喉风的分类:历代文献虽载喉风者有十二证(《喉科秘旨》)、十六证(《喉科杓指》)、十八证(《喉证全科紫珍集》)、三十六证(《重楼玉钥》)等,然因其发病的病因病机不同,而有酒毒喉风、阴虚喉风、肺寒喉风、劳碌喉风等之分;急喉风又称“走马喉风”。
-
新清宁片
新清宁片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本品每片含熟大黄以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8mg。用于便秘,临睡前服5片。
-
七味血病丸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weiXuebingW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17-95处方:藏紫草200g木香80g寒水石(制)150g甘草70g余甘子(去核)170g巴夏嘎100g藏木香12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用于培根坏血窜散引起的肺病,血盛上壅,目赤,咳嗽,咯血痰,声哑,喉肿胸满。
-
辰字探吐方
处方:真胆矾9克制法:冬月用青鱼胆拌,阴干,研极细末。功能主治:豁痰催吐。主喉肿、乳蛾。用法用量:水调送下。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
鼠粘子解毒汤
处方:鼠粘子(炒,研)桔梗青皮升麻黄芩花粉甘草(生)元参桅子(生,研)黄连连翘(去心)葛根白术(土炒)防风生地各等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名:鼠粘子解毒汤组成:鼠粘子、甘草、升麻、生地黄、天花粉、连翘、白术、黄芩、黄连、山栀仁、桔梗、青皮、防风、元参。水煎,食后服。
-
笑靥花
《*辞典》:笑靥花: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Xi oY Huā别名:小叶米筛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叶绣线菊的根。雌蕊花柱5,分离,子房上位。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及溪谷两旁、山野灌丛中、路旁及沟边。功能主治:治哂喉肿痛:笑靥花根一两,半边莲、金银花各五至六钱。水煎,酌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
玉露汤
《慈幼新书》卷二:组成:陈茶叶、川黄连、荆芥穗、薄荷、甘草。主治:初生喉肿。
-
钟乳粉
《扁鹊心书 神方》:方名:钟乳粉组成:石钟乳1斤。主治:劳咳咯血,老人上气不得卧,或膈气腹胀,久咳不止,及喉风喉肿,两目昏障,童男女骨蒸劳热,小儿惊风,胎前产后发昏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粟米汤送下。一切虚证,先于脐下灸300壮,后服此药更效。制备方法:煅成粉,再入石鼎内煮3炷香,为极细末。
-
顺气香砂饮
《喉科紫珍集》卷下:方名:顺气香砂饮组成:元参、山栀、粘子、木香、枳壳、赤芍、青皮、桔梗、茯苓、半夏、陈皮、砂仁、厚朴各等分。主治:喉肿。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
清肺化毒汤
《会约》卷四:方名:清肺化毒汤组成:甘草1钱半,桔梗2钱,苦参2钱,大黄2钱,黄连1钱半,黄柏1钱,连翘(去心)1钱半,知母1钱半,麦冬1钱2分,牛蒡子1钱,荆芥8分,白芷1钱,山豆根1钱。主治:阳毒喉肿,或疮痈脓血,便结脉实。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如大便实,加芒消1-2钱,或加升麻8分。
-
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
不包括纤维喉镜、频闪喉镜以及电子喉镜等无创性检查操作。(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2.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接受培训的医师应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参与咽喉科内镜手术操作、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术后随访等。
-
银花四君子汤
《验方新编》卷一:方名:银花四君子汤组成:台党参5钱,生首乌4钱,怀山药4钱,甘草1钱,金银花2钱,冬桑叶2钱,云茯苓3钱。加减:如白喉兼微黄,左边甚者,加黄连、牛子、羚羊角;口苦,加黄芩;痰多,加浙贝母、川贝母、茯苓;头痛,加粉葛、菊花;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如再不大便,再加玄明粉3-4分,加入药碗内冲服。
-
血虚喉痛
概述:血虚喉痛为病证名。指喉肿痛而伴有血虚症状者。症状及治疗:《喉科心法》:“红面不肿,或时痛时止,左手脉数无力,午后潮热,或痛在午后,四物汤加黄柏知母。”若兼有其他症状,可随证选方用药。
-
十八喉风
十八喉风为病证名。历代文献虽载喉风者有十二证(《喉科秘旨》)、十六证(《喉科杓指》)、十八证(《喉证全科紫珍集》、三十六证(《重楼玉钥》)等,然因其发病的病因病机不同,而有酒毒喉风、阴虚喉风、肺寒喉风、劳碌喉风等之分;因其发病后症状不同而有紧喉风、呛食喉风、脚根喉风、哑瘴喉风、叉喉风等之变。
-
一次散
《虺后方》:组成:白矾1两(生熟各半),硼砂3钱。主治:喉肿痛并口舌生疮。双单蛾风,先以箸挑开上牙,按紧舌根,看疮有黄紫泡者,将筷子破开,藏针于内,露针杪1分,用线紧缚,挑破疮泡。待血水尽,用梁上扬尘煎水数碗,吞漱恶水后,复用1次散吹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每末1钱,加冰片1厘半。
-
神保丹
主治:左瘫右痪,或一手顽痹,一足不仁,或半身不遂,口喎,喉肿,及脚上生疮,耳内虚鸣,眼肿。喉闭,生姜、薄荷酒送下;妇人血风久瘫,豆淋酒(用黑豆炒熟,以酒投之,去豆,只用酒)送下;伤骨,乳香酒送下;脚上生疮,木瓜酒送下;眼肿,菊花酒化下。瘫风,先服顺气散,后服此药,瘫风3-5日者,服之甚效尤捷。
-
清金一贯饮
用法用量:水煎服。见点血热,即加生地大8钱至2两,中5钱至1两,小3钱至5钱;艳红,加生地、大黄、丹皮、石膏、元参;大泻,加石膏、大黄;痰迷,加黄连、犀角、川贝母;鼻衄,加大黄、山栀3钱、生地、犀角;泄泻,加泽泻1-2线、条芩1-2钱;大便不通,加大黄、枳实、滑石;腹痛,加大黄、赤芍、青皮;
-
清疹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方名:清疹散组成:生石膏5钱,乌犀角5钱,京知母5钱,全蝉退4钱,白僵蚕4钱,青连翘4钱,金重楼3钱,薄荷叶4钱,芦根1两,金银花1两。功效:清热解表,解毒透疹。主治:疹毒不透,喉肿音哑,胸高气喘,呼吸急促,腹痛便溏,神昏谵语,四肢热厥,搐搦瘈疭。用药禁忌:忌鱼腥、辣物。
-
(虫天^韭)舌喉痈
(虫天^韭)舌喉痈病名。系指舌下血脉胀起疼痛,状如小舌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四:“凡舌下生如小舌样者,为(虫天^韭)舌,连喉肿痛即为喉痈。”也即(虫天^韭)舌喉痈。详见该条。
-
乌翣膏
《千金》卷六:方名:乌翣膏别名:射干膏组成:生乌翣10两,升麻3两,羚羊角2两,蔷薇根(切)1升,艾叶6株(生者尤佳),芍药2两,通草2两,生地黄(切)5合,猪脂2斤。主治:脾热,喉肿塞。薄绵裹膏似大杏仁,纳喉中,细细吞之。附注:射干膏(《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
减味普济消毒饮
处方:连翘1两,薄荷3钱,马勃4钱,牛蒡子6钱,芥穗3钱,僵蚕(直者)5钱,元参1两,银花1两,板兰根5钱,苦桔梗1两,生甘草5钱。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湿毒咽痛喉肿。摘录:《白喉证治通考》
-
(舌天^韭)舌喉痈
(舌天^韭)舌喉痈病名。系指舌下肿起如小舌,连喉肿痛的病证。属喉痈的一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四。本病多由体胖形盛之人,血热气盛,感受外邪或过食肥甘醇酒,以致湿热薰蒸酿痰而成,治宜凉血解毒,祛痰消肿。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
舌根痈
舌根痈为病名。《重楼玉钥续篇》:“舌根生痈,红而且肿。”《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若溃后口中腥腐,久不收口者,用银花、甘草、硼砂等煎水漱口。因舌痈颜色、部位、病状等不同,又有舌红痈、舌上痈,卷舌痈等不同名称。
-
酒毒喉闭
酒毒喉闭病名。指因酒毒薰蒸所致的咽喉肿痛闭阻,吞咽不利的喉疾。喉闭的一种。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又有酒毒喉闭,由酒毒蒸于心、脾二经,热壅咽喉,喉肿色黄,其人面赤,目睛上视,以桐油饯导吐痰涎,宜服鼠粘子解毒汤。”
-
喉痈
发于舌下如生一小舌样,连喉肿痛者名(chā插)舌喉痈;病因病机:多因六腑不和,气血不调,肺胃热蕴,风热痰火邪毒之气上冲咽喉,或过食辛辣醇酒炙煿厚味所致;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以伤七情郁结成痈毒生喉间”(《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
冰梅上清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ingmeiShangqingWan标准编号WS3-B-1330-93处方冰片8g乌梅肉96g儿茶600g桔梗184g诃子123g山豆根30g浆粉120g硼砂100g芒硝20g甘草82g薄荷80g制法以上十一味,取儿茶60g备用,将甘草、薄荷共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于上焦积热,喉肿疼痛,鼻干口苦,口舌生疮。噙化,一次1g;主要成份为硫酸钙。
-
八正顺气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别名八正顺气汤处方厚朴、砂仁、半夏、陈皮、茯苓、青皮、桔梗、芍药、枳壳、木香、玄参、鼠粘子、山栀仁。功能主治外感寒邪,内伤热物,或大寒后便入热汤洗,将寒气逼入脾经,冷气阻于中脘,邪气热客于心热,致生喉闭者。用法用量八正顺气汤(《喉科紫珍集》卷下)。
-
抱青丸
《惠直堂方》卷四处方雄精2钱,辰砂2钱,琥珀屑2钱,竹沥霜5钱,明天麻7钱(面煨),胆星1两(九制),珍珠5分,金箔100张,麝香5分。制法上为细末,甘草熬膏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痰嗽口臭,喉肿,痰涎壅盛,厥逆癫痫,一切风火等症,及大人痰火症。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灯心汤送下。
-
赤豆散
《普济方》卷四○六:赤豆散:处方:赤豆(研)1分,伏龙肝(研)1分。摘录:《普济方》卷四○六《直指》卷二十四:赤豆散:处方:赤小豆1分,吴茱萸1分,赤色白胶1分,厚黄柏1分,黄连1分,贝母1分,硫黄1分,糯米(焙)1分,虢丹(煅)半分。用法用量:加野芒麻根和鸡蛋白调敷,日一换。主治:热毒腮颊肿痛。
-
甘桔化毒汤
《片玉痘疹》卷九:甘桔化毒汤:处方:甘草、桔梗、射干、连翘、大力子(炒)。功能主治:痘疮初起,失于调解,以致毒火熏蒸,喉舌生疮;又失于解毒,其疮稠密,饮水则呛,食谷则哕,甚者失声;摘录:《片玉痘疹》卷九《会约》卷二十:组成:甘草钱半,桔梗钱半,射干钱半,黄连(酒炒)钱半,牛蒡子(炒)钱半。
-
喉痛饮
处方:甘草1钱,贝母1钱,黄芩1钱,黄连1钱,薄荷1钱,川芎1钱,桔梗3钱,玄参2钱。功能主治:喉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加减普济消毒饮
主治温毒痄腮及发颐。初起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正赤;主治风热邪毒上壅耳窍。摘录:何任方《医学探骊集》卷四方之加减普济消毒饮:处方:荆芥穗3钱,酒黄芩4钱,马勃3钱,苍术4钱,山栀子3钱,升麻2钱,鼠粘子3钱,桔梗2钱,薄荷3钱,连翘3钱,紫花地丁3钱,独活4钱,甘草2钱。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经验秦艽汤
处方:秦艽4钱,川羌活3钱,红木香3钱,大力子2钱,独活2钱,元胡索2钱,威灵仙2钱,芫荽子2钱,桃仁2钱,乌药2钱,茜草2钱,江枳壳1钱,红花1钱。用法用量:水煎服。脐下痛,加青皮;胁下痛,加柴胡;面肿,加薄荷;手足肿,加钩藤;内热,加连翘、知母;痰多,加贝母、瓜蒌;心痛,加蓬术;面黑,加苏木;
-
新清宁胶囊
新清宁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新清宁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缓下。用于内结实热,喉肿,牙痛,目赤,便秘。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牛子解毒汤
《喉科种福》卷四:组成:牛子、连翘、栀子、元参、生地、黄芩、黄连、青皮、桔梗、防风、花粉、葛根、升麻、白术、甘草各等分。主治:酒伤喉闭。酒毒蒸于心脾,面赤、目睛上视,喉肿色黄。用法用量:水煎服。
-
风温·寒包火证
风温·寒包火证(wind-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coldenvelopingfire)又称风温伤寒,风温兼寒,是指伏气温病,外感风寒,或天时温暖,复感风寒,郁而暴发,以初起头痛身热,微恶风寒,继则灼热自汗,咳嗽渴烦,尺肤热甚,剧则鼻鼾多眠,语言难出,手足瘛疭,面若火熏,或初起头痛恶风,恶寒无汗,继即身热咳嗽
-
噙化龙脑丸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方名:噙化龙脑丸组成:冰片2分半,射干2分半,钟乳粉1钱,升麻1钱,牙消1钱,黄耆1钱,大黄5分,甘草5分,生地5钱。主治:喉肿。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