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傍
四傍指心、肝、肺、肾四脏。与五脏中的脾为中土相对而言,位居四方,配合四时,故称。《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
扬刺
概述:扬刺为古刺法。十二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操作方法: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针,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刺的部位较为分散。说明:《黄帝内经太素》“扬刺”作“阳刺”,与阴刺对举。治疗痹证寒邪稽留范围较大。
-
重强
重强病证名。①脾气功能失调所致四肢沉重不举,九窍不通的病证。《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王冰注:“脾之孤藏,以灌四傍,今病则五脏不和,故九窍不通也。《八十一难经》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重,谓脏气重迭;②沉重而强直之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少腹满,腰椎重强。”
-
伤食腹痛
《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食在上脘,宜消不宜下,保和丸、枳术丸。
-
气虚腹痛
气虚腹痛为病证名。指中气虚弱的腹痛。《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
-
脾主中土
脾主中土生理学术语。即脾属中央土,有化生万物的功能。因其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脏腑器官、四肢百骸,故称。《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张景岳注:“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本,故运行水谷,化津液以灌溉于肝心肺肾之四脏者也。”
-
蒸鸡丸
《普济方》卷三七九引《金婴方》:方名:蒸鸡丸组成:黄连1两,柴胡1两,芜荑半两,鹤虱半两,秦艽1两,知母1两,茯苓1两,使君子1两。主治:小儿疳劳,骨蒸潮热,盗汗瘦弱,腹急面黄,饮食不生肌肉,日哭夜啼,多渴少餐。用药禁忌:忌食猪肉、黄雌鸡肉。附注:《补要袖珍小儿》无茯苓,有丹参。
-
虫积腹痛
指脘腹、脐腹、少腹部等疼痛。《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虫痛为病证名。
-
三豆汤
《朱氏集验方》卷七方之三豆汤:方名:三豆汤组成:乌豆、赤小豆、绿豆各等分。《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三豆汤:方名:三豆汤组成:赤小豆1钱,豆豉1钱,天南星(制)1钱,白敛1钱。主治:小儿脐突。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保健汤·三豆汤:三豆汤以绿豆、赤豆、黑豆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消暑、解毒的功效。
-
伤暑腹痛
伤暑腹痛为病证名。《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
-
伤湿腹痛
伤湿腹痛为病证名。指因受湿邪所致腹痛。《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
-
孤脏
孤脏人体器官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张志聪注:“四时之脉,止合四脏,而脾脏之脉各王四季月十八日,不得独主于时,故为孤脏。”肾主水,为阴脏,心、肝二脏为阳脏,一阴二阳,故称之。《素问·逆调论》:“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水,故不能冻栗。”
-
血虚腹痛
阴虚阳旺者,知柏四物汤、归芍地黄丸等方。《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
-
风气腹痛
风气腹痛为病证名。寒热,脉浮者,宜防风汤;《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
-
灵宝膏
《普济方》卷八十六引《朱氏家藏方》:灵宝膏:处方:黄丹3钱,乳香3钱,蜜2两。制法:上以瓷器安药在中,慢火熬成膏子,地下出火毒。用法用量:每1豆大,涂目四傍。目热赤,以生地黄汁调,或龙脑薄荷汁调;风气眼,荆芥汤调;烂睑风眼,用枫木水调。虚眼,煎黄耆汤调涂。主治:一切痈疽、脑疽、发背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