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血
肝血指肝所藏之血,与肝气相对而言。具有滋养肝脏,营养机体的功能。肝血可调节全身各部分血量,制约肝阳偏亢,维持肝脏各方面功能。肝血不足可出现血虚,两目干涩昏花,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
-
肝虚雀目
概述:肝虚雀目(liver-deficiencysparroweye)为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又称肝虚雀目内障、雀目、鸡盲(见《证治准绳·杂病》)、夜盲、雀盲(《证治准绳·杂病》)、雀目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统秘》)、黄昏不见(《银海精微》)、鸡蒙眼(见《银海精微》)、阴风障(清
-
肝虚雀目内障
概述:肝虚雀目内障为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作肝虚雀目。肝虚雀目(liver-deficiencysparroweye)为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又称肝虚雀目内障、雀目、鸡盲(见《证治准绳·杂病》)、夜盲、雀盲(《证治准绳·杂病》)、雀目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统秘》)、黄昏
-
化肝消毒汤
功能主治:《洞天奥旨》卷六引岐公方之化肝消毒汤主治两胁胀满,发寒发热,痛极生痈。《辨证录》卷十三方之化肝消毒汤:处方:白芍3两,当归3两,炒栀子5钱,生甘草3钱,金银花5两。功能主治:《辨证录》卷十三方之化肝消毒汤主治素多恼怒,容易动气,一旦两胁胀满,发寒发热,既而胁痛之极,手按痛处不可忍。
-
肝主筋
肝主筋是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肝主要合于筋,因称。筋,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等,其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赖肝血的滋养。肝阴不足,可致筋痿不用;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筋脉拘挛抽搐,可见于肝风内动。
-
门静脉与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将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侧侧吻合,吻合口大小决定分流术的降压作用和门静脉向肝血流量。就手术原理来讲,断流术并没有影响门静脉的供肝血量,相反能维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且手术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应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死亡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分流术。
-
冠-腔静脉分流术
主张手术的理由为尽管只有1/3左右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并发破裂出血,但大出血的病死率很高;就手术原理来讲,断流术并没有影响门静脉的供肝血量,相反能维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且手术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应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死亡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分流术。
-
冠状静脉与下腔静脉搭桥分流术
主张手术的理由为尽管只有1/3左右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并发破裂出血,但大出血的病死率很高;就手术原理来讲,断流术并没有影响门静脉的供肝血量,相反能维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且手术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应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死亡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分流术。
-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将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侧侧吻合,吻合口大小决定分流术的降压作用和门静脉向肝血流量。就手术原理来讲,断流术并没有影响门静脉的供肝血量,相反能维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且手术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应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死亡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分流术。
-
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手术名称: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别名: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分流术分类:普通外科/门静脉高压症手术/门体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ICD编码:39.105概述: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前者是两血管直接吻合,减少吻合口血栓形成的机会,但不适用于两血管间距较大的患者。
-
门腔静脉端-侧分流术
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胃冠状静脉是常用的门体分流术血管,而肠系膜上静脉作分流术的部位一般取其外科干。③手术并发症少,病死率低;这是一种被医学界广为接受的手术适应证。2.脾切除或脾肾分流术后再出血。9.先松开下腔静脉阻断钳,再开放门静脉阻断钳,若吻合口有较大裂隙,重新阻断后补缝1或2针;
-
门静脉与腔静脉端-侧分流术
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胃冠状静脉是常用的门体分流术血管,而肠系膜上静脉作分流术的部位一般取其外科干。③手术并发症少,病死率低;这是一种被医学界广为接受的手术适应证。2.脾切除或脾肾分流术后再出血。9.先松开下腔静脉阻断钳,再开放门静脉阻断钳,若吻合口有较大裂隙,重新阻断后补缝1或2针;
-
柴胡抑肝散
处方:柴胡、青皮、香附、丹皮、焦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蒲黄(炒)、荆芥(炒)、棕榈灰。功能主治:和肝气,清肝火,养肝血。主妇人因事暴怒,经行气逆而厥;怒伤肝,肝藏血,因而崩注。各家论述:肝气不和,青皮、香附和肝气也;肝火独盛,柴胡、丹皮、栀子清肝火也;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
芎归鳖甲散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二方之芎归鳖甲散:别名:芎归鳖甲饮、芎归鳖甲汤组成:当归、川芎、芍药、青皮、陈皮、茯苓、制半夏各一分,鳖甲(醋炙)五钱。鳖甲滋肝阴以散结,当归养肝血以益营,川芎散血中之邪,白芍敛营中之阴,茯苓渗湿和脾,青皮利气和胃,半夏燥湿前脾,乌梅敛津以收肝,生姜散痰涎以截疟也;
-
肝实质研究
肝实质研究指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等途径探讨中医肝本质的研究课题。(1)肝藏血。已证实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前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55%.正常人一旦应急时,肝脏可提供1000ml~2000m1血液来保证足够的心脏排出量。肝脏血流量是受神经、激素所控制的
-
苏葛饮
《医略六书》卷三十:组成:苏木1钱半,紫葛1钱半,白芍1钱半(酒炒),当归3钱,蒲黄3钱,桂心1钱半,生地汁1合。主治:产后两胁痛胀,脉涩大浮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生地汁冲服。苏木疏肝胆以破血,紫葛行血分以升阳,当归养肝血之虚,蒲黄破瘀血之滞,桂心通闭平肝,白芍敛阴和血,生地汁壮水以滋荣肝木也。
-
血不养筋
血不养筋为病机。筋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主藏血,淫精于筋,其华在爪。若肝血不足,则会出现筋挛拘急、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爪甲脆裂、干枯变形等症,称为血不养筋。《难经·二十二难》:“血主濡之。”《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
-
补血荣筋丸
《杏苑生春》卷七:补血荣筋丸:处方:肉苁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熟地补阴滋肾以生肝血,鹿茸暖肾补阳以振生气,菟丝子补肾荣木,苁蓉润燥温肝,淮膝补肝肾壮筋骨,天麻散风湿发肝阳,五味故津液以养肝,木瓜舒筋络以醒脾也。
-
肝血不足
肝血不足指因生血不足,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肝血所引起的症候。如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夜寐多梦、耳鸣如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肌肉(目闰)动、妇女经量少或经闭等。治宜滋补肝血。
-
肝
肝小叶的中央有一中央静脉,中央静脉的周围有大致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板(肝板),肝板之间为肝血窦,相邻肝细胞之间有微细的胆小管。检查者用右手掌面平放在肋缘下部自下而上进行触诊,触诊的手应与呼吸运动密切配合,随着被检者呼气时腹壁下陷而下按,随着吸气时腹壁隆起而上抬,有利于触诊肿大的肝下缘。
-
毛细血管
介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分布于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为缝隙连接(缝隙宽150埃),称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内分泌腺、肾脏等处的毛细血管,除有缝隙连接外,细胞本身有许多小孔,(孔径800~肝、脾血窦的基膜不完整或无基膜,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大,较大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可以通过。
-
微血管
介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分布于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为缝隙连接(缝隙宽150埃),称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内分泌腺、肾脏等处的毛细血管,除有缝隙连接外,细胞本身有许多小孔,(孔径800~肝、脾血窦的基膜不完整或无基膜,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大,较大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可以通过。
-
肝血池扫描
操作名称消化系统-肝血池扫描适应症肝血管瘤定性、定位诊断,肝内占位病变鉴别诊断。方法及内容1.如采用99mTc示踪剂,于注射前1h给服过氯酸钾200mg,以减少甲状腺及胃肠道辐射剂量。4.血池显像技术还可用于其他组织或器官血管瘤诊断、心包积液与心脏扩大的鉴别、纵隔肿瘤鉴别等。3.肝血池相放射性低于脾区及心腔。
-
左归饮
治真阴肾水不足,腰酸遗泄,眩晕耳鸣,口燥盗汗等症。佐以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山药益阴健脾滋肾。摘录:《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罗氏会约医镜》卷九方之左归饮:组成:熟地3钱或7-8钱,山药2钱,枸杞1钱半,甘草(炙)1钱,茯苓1钱半,枣皮1钱,麦冬1-2钱,当归2钱,白芍1钱半,丹皮1钱。用法用量:水煎服。
-
魂
魂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指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思维意识活动。《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杨上善注:“魂者,神之别灵也。”汪昂注:“魂属阳肝藏魂,人之知觉属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说明精神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具体指出魂与肝血的关系。
-
肝热恶阻
肝热恶阻病证名。恶阻证型之一。多因孕妇平素肝阳偏亢,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孕后聚血以养胎,肝血益虚,阴虚阳盛,肝火上炎,木横侮土,肝热犯胃,而致恶心呕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晕口苦等。治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麦冬、芦根、姜、枣)。
-
补剂
《本草纲目·序例》:“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苦柏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之补心血;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营养不良性肝硬化
概述:营养不良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营养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导致肝硬化的机制可能是:①缺乏含胱氨酸的蛋白质时,则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来源减少,使肝细胞内酶的生成及其活性受到影响,肝细胞因而受各种因素的损害而发生变性坏死。18个月可出现性征方面改变,如性欲减低,男性乳房发育,女性闭经及第二性征改变。
-
七味红花殊胜丸
七味红花殊胜丸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weiHonghuaShushengW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18-95处方:红花112.5g天竺黄75g獐牙菜75g诃子100g麻黄75g木香马兜铃75g五脉绿绒蒿75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黄褐色水丸;
-
保痘汤
《辨证录》卷十四处方人参1钱,白术2钱,黄耆2钱,当归2钱,麦冬2钱,陈皮5分,荆芥1钱。功能主治大补脾胃之气,佐以补血。主痘疮7-8日,脾胃气弱,肝血不生,疮平浆薄,饮食少减。用法用量如痒,加白芷3分,蝉蜕2分;如痘色白而薄,倍加参、耆,1剂而白者不白,薄者不薄矣。
-
补肝四物汤
处方:当归9g,熟地9g,白芍12g,川芎3g,枸杞子9g,炒枣仁9g,龙齿6g。功能主治:补养肝血。主肝血不足,目发干涩,视物昏渺,神光细弱,兼见头晕目眩,多梦易惊,胆怯怕事,脉弦细。各家论述:方中四物汤补血调血,重用白芍取其味苦有滋胆之功,枸杞子补益肝肾而明目,炒枣仁、龙齿养肝镇惊而安神。
-
大剂归芍汤
处方:当归2两,白芍2两,枳壳2钱,槟榔2钱,滑石3钱,广木香1钱,莱菔子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痢疾感湿热而成,红白相见,如脓如血,至危至急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妙在用归、芍至二两之多,则肝血有余,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肠有传送之功;摘录:《傅青主男女科》
-
紫茸膏
处方:紫草白芷各6克归身15克甘草3克麻油60克功能主治:滋肝养血,祛风除湿。治眉风癣,因肝血枯燥,风湿外袭,初起作痒,搔之流脂,蔓延额上眼胞;及小儿胎毒疥癣,两眉生疮,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漓,经年不愈者。用法用量:上药同熬至白芷黄色为度,滤清后再加白蜡、轻粉各6克。摘录:《疡医大全》卷十
-
育阴退翳汤
《张皆春眼科证治》:方名:育阴退翳汤组成:酒生地9g,当归6g,蝉蜕3g,密蒙花6g,木贼3g,车前子6g,元参9g。主治:冰瑕翳。青睛生翳,隐隐微现,如冰上之瑕。各家论述:方中酒生地、当归补养肝血;蝉蜕、密蒙花、木贼退翳明目,密蒙花且能清热养阴;车前子养肝明目,利水道以除热邪,固精窍以养肾阴。
-
润木安魂汤
《辨证录》卷八:方名:润木安魂汤组成:当归1两,白芍1两,甘菊花3钱,北五味5分,茯苓5钱,白术5钱,炒栀子1钱,金樱子3钱,甘草5分。主治:肝血燥,怒气伤肝,忽然梦遗,久而不止,凡增烦恼,泄精更多,两胁多闷,火易上升于头目,饮食倦怠,发躁发胀。用法用量:水煎服。
-
逐客汤
《辨证录》卷十:方名:逐客汤组成:柴胡2钱,茯苓5钱,半夏3钱,白芍1两,炒栀子3钱,菖蒲1钱,枳壳1钱,神曲3钱,甘草1钱,白术3钱,白矾2钱。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平肝气而泻火,补肝血而化痰,痰火既清,邪又何藏?
-
滋补养荣丸
《东医宝鉴 杂病篇》卷四引《医方集略》:方名:滋补养荣丸组成:远志1两半,白芍1两半,黄耆1两半,白术1两半,熟地黄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川芎1两,当归1两,山药1两,陈皮8钱,白茯苓7钱,生干地黄5钱,山茱萸4钱。主治:虚劳。气血俱不足,精神短少,脾胃虚弱。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散思汤
《辨证录》卷八:方名:散思汤组成:生地1两,白芍5钱,丹皮5钱,白术1两,地骨3钱,柴胡1钱,当归5钱,陈皮5分,炒栀子2钱,荆芥1钱。用法用量:水煎服。
-
熟四物汤
《医门八法》卷四:方名:熟四物汤组成:川芎3钱,酒芍3钱,熟地3钱,桂心2钱,附片2钱,荆穗5钱(炒,研),姜炭3钱(捣),艾叶1钱半(捣),当归身7钱(炒)。主治:经血正行,误饮冷水,或受寒风,经血忽止,诸痛旋作,且有兼见发热憎寒,谵语发狂者。用法用量:水煎,成人黄酒1大杯热服。功效:敛肝气,养肝血。
-
肌腱
每一块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的功能。《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筋为刚。”筋束骨,系于关节,维持正常的屈伸运动,须赖肝的精气濡养。
-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是肝原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破坏,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所致。通过肠肝循环到达肝的胆素原也可经损伤的肝进入体循环,从尿中排出。所以,临床检验可以发现血清凡登白实验双向阳性,尿胆红素阳性,尿胆素原增高。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肝实质性病变,如各种肝炎、肝肿瘤等。
-
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
3.肝脏的血流灌注评价,如肝血流量测定,肝动脉、门脉血流比的测定等。(3)显像方法:①显像时间:常规平衡后血池相于注药后5、15和30min各进行一次静态影像。④图像处理:用3D显示技术,可更直观地显示肝血管瘤的“热区”病变,肝胶体和肝血流与血池显像的对比分析,可对肝内占位性病变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
怒则气上
怒则气上为病机。怒为九气之一。肝藏血,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精神过度刺激,则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出现胸胁胀满、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甚则肝血失藏,血随气升而出现昏厥、呕血等症。《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
水生木
水生木是指肝木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肾水的滋养,肾水(肾阴)充足可以助肝化生阴血,防止肝阳过亢;滋水涵木为治法。表现为头目眩晕、眼干发涩、耳鸣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弦数,可用干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玄参、龟甲、女贞子、何首乌等药。
-
滋阴柔肝
滋阴柔肝为治法。指用具有滋养肝阴、补养肝血作用的方药以柔和肝气,治疗肝阴肝血亏虚所致病证的治法。
-
鸭血鲫鱼汤
概述:鸭血鲫鱼汤可养肝血,调治贫血。制作方法:取鸭血、鲫鱼、白米各100克,煮粥服食。功效与作用:《黄帝内经》记载“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平补肝食鸭血,民间认为多吃鸭血可补肝,因鸭血性平和、营养丰富。鸭血也是肝病患者的保肝食品之一。
-
噎膈·津亏热结证
噎膈·津亏热结证的症状:噎膈·津亏热结证患者吞咽梗涩而痛,食入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形体逐渐消瘦,口干咽燥,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粪,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质红干,干裂少津,脉弦细数。方以梨汁、藕汁、牛乳养胃生津,生姜汁和胃降逆,菲汁活血行瘀。详见噎膈条。
-
经行泄泻·肝郁脾虚证
经行泄泻·肝郁脾虚证(menstrualdiarrheawithsyndromeofliverqidepressionandspleendeficiency)是指肝气素郁,经前及经期,肝血下注于冲任,肝气更难于疏泄,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水湿并入大肠,以月经将潮或经行期间,日泻数次,腹痛即泻,脘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乳房胀痛为常见症的经行泄泻证候。
-
五花猪肉羹
概述:五花猪肉羹以五花猪肉、核桃、鲜笋、松仁、白面或藕粉为主要原料,具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原料:五花猪肉、核桃、鲜笋、松仁、白面或藕粉、葱白、生姜、精盐、酱各适量。适用人群:五花猪肉羹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秘以及肺肾两虚所致的久咳、气短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小儿偏风
小儿偏风为病证名,又名偏风口噤。若脾肺虚弱,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吐泻后内亡津液,不能养脾,致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诸证,皆属肝血不足,肝火生风,宜滋肾水养肝血,壮脾土。”因脾胃气虚而风内动者,治宜培土熄风,用异功散加钩藤、桑枝;脾肺虚而外邪所乘者,用钩藤饮;津液不足者,治宜益胃生津,用白术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