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燧
阳燧是指古代取火用的凹面铜镜,用以聚集日光,点燃艾炷施灸。《本草纲目·卷六》,艾火条:“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太阳真火。”
-
穴位照射法
穴位照射法是利用光辐射能作用于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黄帝虾蟆经》中曾有以阳燧来点艾施灸的记载。南宋·洪迈《夷坚志》丁卷,记载有在腹部铺艾于日光下照射的灸法。近代多用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照射穴位以治疗疾病。
-
阳燧锭灸
概述:阳燧锭灸为灸法之一。见《针灸逢源》。制作方法:《理瀹骈文》载阳燧锭的制法:用硫黄一两五钱,铜勺化开,照次序入川乌、草乌、蟾蜍、朱砂等细末各一钱,僵蚕一条(研细末),冰片、麝香二分,搅匀后倾入瓷盆内,荡转成片,剪成麦粒大小,用瓷瓶收贮。适应证: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手足挛急等。
-
上石疽
上石疽为病名,石疽的一种。初起体实者,宜服舒肝溃坚汤;溃后用海浮散、或八宝珍珠散合红升丹外撒,盖以膏药。多因寒凝气滞所致。分上、中、下石疽。服没药丸或阳和汤加减,外敷捣烂之商陆或外贴阳和解凝膏,并配合针灸;溃后及体虚者宜托里透发,服千金内托散与阳和汤化裁,或十全大补汤以温补气血。
-
下火
下火指点燃艾条的火源。见吴亦鼎《神灸经纶·卷之一》:“灸法下火,宜用阳燧……其次用线香火,或麻油灯、蜡烛火”。
-
明灸
明灸为灸法名。见《外科理例·灸法总论》。古代以阳燧映日所点燃的火称为明火,以此火点艾施灸称为明灸。今泛指直接灸法。
-
阳燧锭子
《外科大成》卷一:别名:阳燧锭组成:蟾酥5分,朱砂5分,川乌5分,草乌5分,直僵蚕1条。用法用量:用时取甜瓜子大1块,要上尖下平,先用红枣肉擦灸处,粘药于上,用油灯草火点之,灸5壮或7壮、9壮毕,即饮米醋半酒钟,随用小膏药贴之,出黄水些须,其毒即消。如腿涌膝病,放鬼眼穴灸之;
-
灸火木
灸火木为古代灸治注重点火的火源。认为松、柏、竹、橘、榆、枳、桑、枣的火“皆伤血脉肌肉骨髓;太上阳燧之火,以灸为上;又槐木之火灸,为疮易差;无者,膏油之火亦佳。”参见八木火:八木火指松、柏、竹、橘、榆、枳、桑、枣八种木材燃烧的火。出《黄帝虾蟆经》。
-
万应点灸笔
万应点灸笔是一种新型灸疗工具。是根据古代雷火针、阳燧锭等方法和原理,选用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祛风解毒、镇痛消炎等作用的20余味中药与浸膏压制而成,外形呈笔状。使用时先点燃药笔,再将与药笔配套的专用药纸平铺在穴位上,然后用药笔隔纸对准穴位快速点灼(可根据病情灵活采用穴灸、片灸、围灸和条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