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骨中线
胸骨中线为经穴定位线,即前正中线之胸段。为任脉经所过,分布有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诸穴。
-
璇玑
璇玑穴主要治疗胸肺、咽喉疾患等:如胸胁支满,哮喘,支气管炎,喉痹,咽肿,水浆不下,胃中有积,贲门痉挛,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咳逆上气,喘息,水浆不下,小儿喉中鸣,呕吐,泄泻,支气管哮喘,食管痉挛,喉痹咽肿,胸胁之满,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痉挛等。
-
紫宫
概述:紫宫为经穴名(ZǐgōngCV19,RN19)。紫宫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如咳嗽,气喘,吐血,唾如白胶,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咽塞,饮食不下,咳嗽,呃逆,胸闷,呕吐,食不下,心烦,两乳肿痛,烦心咳嗽,呕吐痰涎,胸膺疼痛,现代又用紫宫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胸膜炎,食道痉挛等。仰卧取穴。
-
华盖
华盖穴主要用于胸肺、咽喉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胸胁痛,咽肿喉痹,胸胁满痛,咽喉痛,胸胁胀痛,胸痛,胁肋痛,喉痹,水浆不下,现代又用华盖穴以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胸膜炎,喉炎,肋间神经痛等。肾经之或中,平任脉之华盖,即起阴潜之肾水,滋娇柔之肺金。华盖配尺泽、肺俞,治咳嗽气喘。
-
胸第一侧线
胸第一侧线为经穴定位线。距胸骨中线2寸的纵线为足少阴肾经经过处,分布俞府、或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各穴。
-
饮郄
饮郄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第六肋间隙中,距胸骨中线6寸处。主治腹痛、肠鸣、胸肋痛、肺炎、胸膜炎、肝区痛等。—般斜刺0.3~0.5寸;可灸。
-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操作名称:乳腺癌的放射治疗适应证:乳腺癌的放射治疗适用于:1.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病变位于外侧象限,肿块≤5cm,术后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时,不建议行术后放射治疗;切缘阳性或有肉眼可见的残余灶,T3和T4肿瘤,有淋巴结被膜外浸润者以及有4个或4个以上淋巴结阳性者,除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外,均应照射胸壁。
-
龙头
概述:龙头:1.经外奇穴名;鸠尾为经穴名(JiūwěiCV15)。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任脉络穴,膏之原穴。有宽胸化痰、和胃降逆、清热熄风作用。如胸满咳逆、胸痛、癫痫、胃痛、呕吐、呕血、食不下等。现代多用以治疗心绞痛、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精神病、胃痉挛、急慢性胃炎等。配内关、中脘治呕吐、呃逆。
-
胸正中线
胸正中线为经穴定位线,即胸骨中线。为任脉经过处,分布天突、璇玑、华盖、紫富、玉堂、膻中、中庭各穴。
-
胸第三侧线
胸第三侧线为经穴定位线。距胸骨中线6寸的纵线,为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处。分布有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各穴。
-
胸第二侧线
胸第二侧线为经穴定位线。距胸骨中线4寸的锁骨中线,为足阳明胃经经过处。分布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各穴。
-
应突
应突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第六肋间隙下1寸,胸骨中线旁开6寸处。主治饮食不节、腹中胀满、肠鸣泄注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