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摆触碰法
摇摆触碰法医疗技术名。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适用于横断骨折经过手法使之基本复位后,可用本手法促其复位更为理想。其方法步骤为:用一手固定骨折部位,并将骨折远端向左右上下稍稍摇摆,再沿骨折纵轴加以对挤,使已复位的骨折断端面接触的更加紧密稳固,并可籍以检查骨折端复位的正确与否。
-
指压麻醉
指压麻醉用手指按压穴位来达到镇痛、镇静作用,以便进行手术的方法。又称点穴麻醉。常用于拔牙、甲状腺切除、骨折复位、关节脱位复位等手术中。
-
手提法
手提法为正骨手法。即整复脊椎错位之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其手法复位之步骤方法:患者立于桌前,助手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给予固定。
-
抓髌器
概述:抓髌器是应用机械加压力与金属弹性应变力而使髌骨骨折闭合复位的一种骨科器械。适宜治疗有分离移位的新鲜闭合性髌骨骨折。抓髌器的操作方法:按照无菌操作技术,经股神经麻醉,抽净膝内积血,遂将其间距宽的双钩抓在髌骨上极前缘,将其间距窄的双钩抓在髌骨下极前缘,拧紧加压螺丝,骨折即可自行复位,保持固定。
-
上骱手法
上骱手法为正骨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亦各不同。
-
上髎手法
上髎手法为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亦各不同。
-
旋转屈伸法
旋转屈伸法中西医结合正骨八法之一。该法用于矫正骨折断端所形成的旋转成角畸形。具体方法为:如骨折发生旋转移位时,可将肢体之远折段绕着肢体的近折段按纵轴方向进行逆向旋转,使之复位;对一些近关节骨折所发生之移位,可将该点节屈曲或伸直,使之复位。
-
拉法
拉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又称牵法、引法、拔法。在患处上下两端用力作持续对抗牵拉,或借助器械牵拉,使骨折复位。多用于四肢和腰部疾患。
-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slidingoflongandshortmuscletendonoffibula)为病名。是指以外踝后方肿胀、瘀斑、压痛,足部主动外翻或抗阻力外翻时疼痛加重,背伸、外翻足部时,腓骨肌腱滑向外踝前方,并有弹响和疼痛;跖屈踝关节时自行复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骶髂关节错缝
骶髂关节错缝(dislocationofsacro-iliacjoint)为病名。是指髂骨与骶骨的耳状关节面所构成的关节面所构成的关节,因外力而造成的微小移动,不能自行复位且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
引伸法
引伸法为推拿手法名。牵拉肢体,使关节伸展活动的方法。常用于四肢和颈腰部。有舒展筋脉,缓解挛缩和帮助关节复位等作用。
-
手翻托法
手翻托法为正骨手法名。整复肘关节脱臼的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医者一手把定患肘,另一手牵拉其前臂,然后向上翻折以使肘关节复位。亦可用于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整复。
-
升降法
升降法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指对肢体关节进行上下屈伸活动的一类手法。有滑利关节,舒展筋脉,解除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
-
骨错缝
骨错缝(dislocationofbone)为病名。是指暴力或慢性劳损造成关节部分损伤或微细离位,出现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且不能自行复位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复位手法
复位手法正骨手法之一。即上骱手法。指应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证治可参见上骱手法条。移位骨折断端以手法复其原位亦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