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癖
酒癖病名。《诸病源候论·酒癖候》:“夫酒癖者,因大饮酒后,渴而引饮无度,酒与饮俱不散,停滞在于胁肋下,结聚成癖,时时而痛,因即呼为酒癖,其状胁下气急而痛。”《外台秘要》卷八:“酒癖,饮酒停痰水不消,满逆呕吐,目视(目巟)(目巟),耳聋,腹中水声。”可选用大七气汤、消饮丸、姜桂丸、曲蘖丸、海藻丸等方。
-
茶癖
茶癖病名。见《丹溪心法·积聚痞块》。《儒门事亲》卷八:“好茶成癖,积在左胁。”证见饮食减少,面黄,乏力,腹痛等。《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治用磨积丸、星术丸等方。或用石膏、黄芩、升麻为末,砂糖水调服。
-
疳癖
疳癖病证名。出《普济方》。指小儿疳疾而致癖证。症见癖块潜藏于右胁下,其状如梳,触之隐痛。兼见肌肉不生,渐成羸瘦,或作潮热,肚腹渐大。治宜消疳化癖,用消食丸合消癖丸加减。
-
癖积
《儒门事亲》卷三:“癖积,两胁刺痛,三棱、广茂之类。”《医钞类编》卷九:“陈飞霞曰:癖者,血膜裹水,侧癖胁旁,时时作痛,时发潮热,或寒热往来似疟。凡疟发过之后,必令其热退尽,方可饮食,若热未尽而饮食之,则中脘多蓄黄水,日久而成癖积。”如因疟疾久治不愈形成癖积,当采用疟母(疟疾、脾肿大)治法。
-
惊癖
惊癖病证名。指惊风、癖证并存者。由惊而起,惊气与痰涎相搏成癖。盘旋胁间,或在左,或右,常作惊啼。治宜涤痰化癖,用礞石滚痰丸。
-
瘴疟丹
《岭南卫生方》卷中:方名:瘴疟丹组成:常山、缩砂仁、三棱、莪术各等分。癖疟者,胸肋间有气癖一块,或因喜怒而得,或因积聚而得之;食疟者,因饮食伤脾而为疟也。用法用量:当发前日,服30丸,冷酒送下,次早又服。制备方法:上四味同炒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久癖
久癖为病证名,指癖病积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久癖,谓因饮水过多,水气壅滞,遇寒热气相搏,便成癖,在于两肋下,经久不瘥,乃结聚成形段而起,按之乃水鸣,积有岁年,故云久癖。”
-
痰癖
即痰邪癖聚于胸胁之间所致病证。《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痰癖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即谓之痰癖。”与此病相类者,另有饮癖,均属痼疾。
-
化癖金丹
处方:蟾酥(水泡)2钱,黄蜡2钱,羚羊角5分,牛黄5分,麝香3分,巴豆肉1钱,硇砂2分,冰片2分。制法:上为末,为丸如菜子大。功能主治:积癖。用法用量:每用1粒,用扁头针在患处刺破皮入之,用膏药贴上,一伏时揭起。其癖化脓血,出尽,服调理脾胃之药而愈。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
癖结
癖结病名。指水邪与宿食相搏,结聚于胁下而成的癖块。《诸病源候论》:“此由饮水聚停不散,复因饮食相搏,致使结积在于胁下,时有弦互起或胀痛,或喘息短气,故云癖结。脉紧实者,癖结也。”参见癖有关条。
-
癖气
癖气病名。癖的别称。见《太平圣惠方·癖气》。详见癖条。
-
寒癖
指水饮停积胁下,遇寒即痛的病证。《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寒癖之为病,是水饮停积胁下,弦强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谓之寒癖。”脉多弦大。寒癖,留滞不消,用葫芦巴丸;饮食不化、心下虚满如水状,用枳实汤等方。参见癖、癖饮条。
-
益儿饼
处方:水红花子使君子(去亮)山楂肉各15克白术(去芦)12克槟榔4.5克木香3克神曲(炒)7.5克功能主治:化滞消癖。摘录:《万病回春》卷七《回春》卷七:方名:益儿饼组成:白术(去芦)4钱,槟榔1钱半,木香1钱,神曲(炒)2钱半,山楂肉5钱,使君子(去壳)5钱,水红花子5钱。
-
姜豉汤
处方:黄瓜叶3片,生姜块1块,淡豉10粒。功能主治:闪癖走疰,胁下疼痛。用法用量:上研取汁。饮半盏,必吐涎,如不吐,闪癖自然而愈。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一引《傅氏活婴》
-
鳖甲干漆散
处方:鳖甲、琥珀、大黄、干漆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妇人血瘕症癖。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送下。少时恶血即下。若妇人小肠中血下尽,即休服也。摘录:《产科发蒙》附录
-
水晶丸
处方:南星半夏滑石益智巴霜功能主治:治乳哺失节,水浆停滞,胃肠不得宜行,冷气搏之,结聚成癖。用法用量:研末,为丸服。摘录:《幼科折衷》卷上
-
三棱草煎
《千金翼》卷十九:方名:三棱草煎组成:三棱草(切取)1石。主治:癥癖。用法用量:上1味,以水5石,煮取1石,去滓;更煎取3斗,于铜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纳密器中。旦以酒1盏,服1匕,1日2次。每服常令酒气相续。
-
集灵饮
处方:神曲(炒)、青皮、苍术(炒)、陈皮、薄桂、白术(炒)、延胡索、黄芩、草果、半夏。功能主治:瘕癖,消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诚书》卷十一
-
黄漆丸
处方:大黄3钱,生漆1钱半,面粉2钱半。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妇人血癖痼瘕,积年不愈者。用法用量:白汤送下,日3钱。摘录:《名家方选》
-
醋鳖丸
处方:鳖甲、诃黎勒皮、干姜各等分。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症癖。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白汤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玄胡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23克玄胡索(酒煮)6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治血癖腹痛及血刺腰痛。用法用量:每服9克,酒调下。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一
-
恋物癖
恋物癖是一种性变态,指反复出现以某种非生命性物品或异性躯体某部分做为性满足的刺激物,它受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联想所驱使。抚摸、闻嗅这类物品(或伴有手淫)或在性交时患者本人或性对象特此类物品即能取得性满足。此类性渴求、性想象反复出现并付诸于行动至少半年方能诊为恋物癖。异装癖是恋物癖的一种特殊形式
-
烟草点
烟草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最新国外针灸文献汇编》。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胸膛窝下2寸处是穴。主治烟癖。一般直刺0.5~1.0寸。
-
悬癖
悬癖病名。胁下有癖气,起如弦索状,咳唾引痛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悬癖者,谓癖气在胁肋之间,弦亘而起,咳唾则引胁下悬痛,所以谓之悬癖。”
-
新肋头
新肋头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胸部,胸骨两侧,第一、二肋间各1穴,第二、三肋骨间各1穴。左右计4穴。主治瘕癖、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支气管炎、喘息、呃逆、呼吸困难等。一般每穴灸3~7壮。
-
俞弁
俞弁明代医家。号守约居士。履贯未详。尝谓:不明医术者,不得称为孝子,事亲者不可不知医。故癖于论医,闻师友讲谈,或披阅诸史百家之文,辄手抄以备忘,积久成《续医说》十卷(1522年)。另著《脉证方要》十二卷,已佚。
-
疟痞
疟痞病名。即慢性疟疾或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肝脾肿大。亦称疟母。见《鸡鸣录》。《症因脉治·疟母》:“即痰血痃癖也。疟久不愈,胸腹胁肋,有癥瘕痞癖,为患不瘥,此疟母之症也。”详见疟母条。
-
消癖散
《仙拈集》卷三:方名:消癖散组成:鳖甲(醋炙)每1岁用1钱,全蝎3个(去头足,焙干),雄黄2分。主治:癖。用法用量:用脂麻1撮(略炒),沙糖拌,五更时送下。10岁服10剂,20岁服20剂。制备方法:上为末。
-
消癖酒
《仙拈集》卷三:方名:消癖酒组成:红花5钱,当归3两,芝麻嫩根10两。主治:癖疾。用法用量:用好酒10斤,煮3炷香,埋土内3日,取出服之,10日全消。
-
三棱饮
《幼幼新书》(古籍本)卷十七引《婴孺方》:方名:三棱饮组成:三棱根3分,鳖甲3分,大黄3分。主治:癖疟,发无时。用法用量:水8合,煮2合半,分为3服。用药禁忌:乳母忌苋菜,油腻。附注:本方方名,人卫本作 三棱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