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药分剂
《要药分剂》药学著作。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组成部分。作者根据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予以分类,共选药420种,分别对各药的性味、七情、主治、归经及禁忌等方面予以详细论述。书中还记述了前贤的有关论述间附作者按语。现存乾隆刻本,1949年后有单行本。
-
白鱼
白鱼的别名翘嘴红舶、娇鱼、白扁鱼、翘咀白、黄白鱼、翘嘴《*辞典》:白鱼出处孟诜拼音名BáiYú别名鲌鱼(《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④《开宝本草》:"主胃气,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2.支气管哮喘之人,癌症患者,红斑性狼疮者,荨麻疹,淋巴结核以及患有疮疖者忌食。
-
叭哒杏仁
概述:叭哒杏仁为中药名,出自《要药分剂》,即《本草纲目》记载的巴旦杏仁的别名。别名:巴达杏仁、叭哒杏仁。性味:甘,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滑肠通便。主治肺虚久咳,肠燥便秘。但服小量杏仁产生的微量氢氰酸,则不致引起中毒,且可镇静呼吸中枢,奏镇咳、平喘的功效。苦杏仁油有驱虫、杀菌作用。
-
泄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其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湿剂
湿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润燥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引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茯神木
《*辞典》:茯神木:出处:《纲目》拼音名:F Sh nM 别名:黄松节(《药性论》),松节(《脚气治法总要》),茯神心(《卫生宝鉴》),茯神心木(《本草备要》)。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性味:甘,平。①《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③《中药志》:宁心安神。
-
羖羊角
《*辞典》:羖羊角:出处:《本经》拼音名:GǔY nɡJiǎo来源: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绵羊的角。性味:咸,凉。治小儿惊痫,风热头痛,烦闷,吐血,青盲,肿毒。不计时候,以糯米粥饮,调下二钱。《本经》咸温,《别录》苦微寒,甄权大寒,察其功用、应是苦寒居多,非苦寒则不能主青盲、惊悸、杀疥虫及风头痛、吐血也。
-
黄土
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Hu nɡTǔ别名:好土(《本草拾遗》),好黄土(《东医宝鉴》)。去瘀血,续绝伤。(《千金方》)⑥治牛马肉毒及肝毒:好土三升,水煮清,一升服。(《肘后方》)各家论述:《本草经疏》:黄土,入药治泻痢冷热赤白,腹中热毒绞结痛者,取其味甘而气和,能安和脾胃,止下血及解百毒也。
-
椒目
《*辞典》:椒目: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JiāoM 别名:川椒目(《赤水玄珠》)。⑤《本草备要》:治胀,定喘,及肾虚耳鸣。(《千金方》)②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补缺肘后方》)⑤治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椒目、巴豆、菖蒲、松脂。
-
麋茸
性味:甘,温。归经:①《要药分剂》:入肾经。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少阴经。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下。(《本事方》麋茸丸)②治老人骨髓虚竭,补益:麋茸五两(去毛,涂酥炙微黄,为末)。(《杨氏家藏方》麋茸万病丸)各家论述:①《医学入门》:先辈云:鹿茸补阳,麋茸补阴,一云鹿胜麋,一云麋胜鹿。
-
墨
痈肿发背。(《梅师集验方》)③治天行毒病鼻衄,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好松烟墨捣之,以鸡子白和丸,丸如梧桐子大,水下,一服十丸,并无所忌。(《僧深集方》)④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好墨末一钱匕,服。(《千金方》)各家论述:①《本经逢原》:墨,止吐衄血逆上行,或生藕汁,或莱菔汁,或鲜地黄自然汁磨服即止。
-
宣剂
痰郁用南星、橘皮化之,甚则瓜蒂、藜芦涌之;王好古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皆宣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重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重可去怯,滋石、铁粉之属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下剂之重者,兼用血分药。
-
重方
复方:重方是复方的古称,指古代七方中两方及两方以上组成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重剂:重方即重剂,为十剂之一。《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怯则气浮,如丧神守而惊悸气止,硃砂、沉香、黄丹、寒水石皆镇重也。
-
沈氏尊生书
《沈氏尊生书》医学丛书。沈金鳌撰。全书共七种,即:《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于医理、诊法、内、儿、妇各科临床证治均有论述,在治疗上除方药外,对气功疗法亦颇为重视。
-
轻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滑剂
滑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通利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百合花
煎服:4.5~2.晒干研末,油调,敷天疱湿疮。运用:百合的种子名百合子,酒炒研末服,治肠风下血。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平,味甘微苦。归经:《滇南本草》:入肺。①《滇南本草》:止咳嗽,利小便,安神宁心定志。③《要药分剂》:润肺清火。附方:治老弱虚晕,有痰有火,头目昏晕:百合花三朵,皂角子七个(微焙)。
-
沈金鳌
沈金鳌清代医家(1717-1776年)。至中年,犹屡试不中,遂矢志攻医,于临证各科,均甚精通。后来又勤于著述,先后撰成《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总其名曰《沈氏尊生书》,内容赅博,论述亦精辟,颇有精辟,颇有影响。
-
补剂
《本草纲目·序例》:“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苦柏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之补心血;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