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
智慧、智能:智即智慧、智能、明智。《灵枢·本神》:“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癫狂》:“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智通“志”:智通“志”。《灵枢·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
-
许智藏
许智藏(537~617?)为隋代医生。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因母疾,览医方,以医术名闻乡里,曾任梁、陈、隋之员外散骑侍郎(较高级的近侍官),隋炀帝每病,即请智藏诊治。年八十卒。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佛教著作。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佛教天台宗创始者陈隋间僧人智觊撰(一说由其弟子灌顶整理成书)。分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等10章。论述佛家修禅和觉悟的原则、方法、作用、意义。所述修禅法多与传统气功相通,且下手容易、弊端较少,故较有影响。
-
太素脉秘诀
《太素脉秘诀》为脉学著作。明·张太素撰。撰年不详。此书诊脉,除诊病外,宣扬人之智愚贵贱、寿夭穷通均能从脉象中反映出来,具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前附董志仁《太素脉考》。现存明·清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
七神
七神指五脏中所藏的七种神态。《难经·三十四难》:“五脏有七神,……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
六妙门
亦称六结意。智(岂页)《六妙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其法具有守数呼吸的特点,故又称:“数息观”,被归属于禅定的“五停心观”之一。每一环节又包括修、证两法。按以上六个环节依序修习,称“次第相生六妙门”;
-
六结意
六结意佛教禅法名。《安般守意经》云:“佛有六结意,谓数息,相随、止、观、还、净。”数息即以意念记呼吸之数而调息;相随指数息纯熟而摄心缘息;止指随息纯熟而凝寂其心;观为观照细微的出入息相;至陈隋间智(岂页)改称为六妙门,参见“六妙门”条。
-
聂俞
聂俞为经外奇穴名。《灸法图残卷》:“聂俞,在第八槌(椎)两相,相去二寸三分,主智(胸)支满,食饮逆。”
-
国家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负责人王平。
-
太素脉考
《太素脉考》为书名。《太素脉秘诀》为书名,2卷,明·张太素撰。撰年不详。此书论脉,除诊病外,宣扬人之智愚贵贱、寿天穷通均能从脉象中反映出来,具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前附董志仁《太素脉考》。
-
益智气功
益智气功指有利于激发和强化智能的气功功法,简称益智功。如练太极十八式、向大脑皮层导入良性意念,可使练功者轻松愉快,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通过练禅密功锻炼脊髓部分,畅通任、督二脉、提高神经反射能力,有助于提高智力;练周天功时,到一定阶段头顶可出现跳动,即所谓“开顶”,意味着人的感知力更加敏锐。
-
现代人
现代人Homosapiens是动物分类学中的学名,代表现存的人类,其意为“智人”。他们的特征是脑量大,已经有较高的文化。从1950年末,发现了尼安得特人的头盖骨特别大,已具有高度的文化,因此加强了和现代人同种的这个看法,被定名为现代尼安得特人(Homosapiensneaderthalensis),以和现代人(Homosapienssapiens)区别。
-
八触
八触为气功术语。指气功锻炼过程中,在身心松静情况下出现的八种感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1.隋智顗的《童蒙止观》中指动触、痒触、轻触、重触、冷触、腹触、涩触、滑触。2.另一种说法是一掉(摆动)、二猗(长而美)、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竖、八软。
-
文宥
文宥为宋代医僧。号圆通大智禅师。温陵(今福建泉州)人。通医学,晚年尤精望诊,观面部气血神色而洞知病之所在。著《必效方》三卷,今佚。
-
正性
正性为养生术语。指人体保持精神安定,志闲寡欲。《正一法文修真旨要》说:“人能正性而合元气,少思寡欲,去智离形,然后可以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