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通伯
朱通伯(1918.7~2011.2.13),男。曾任上海同济医院、协和医院骨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务理事、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西德埃森大学客座教授,维也纳罗伦斯贝乐创伤医院、格拉茨创伤医院以及巴德海康复中心的名誉顾问等职。
-
高立山针灸汇粹
初以《针灸心悟》出版介绍锤炼针灸基本的要点,受到读者欢迎,又出《针灸心传》指出提高针灸的几点心传,与《针灸心悟》形成针灸姊妹篇,广泛流传国内外,后由《针灸心悟》《针灸心传》和《针灸心扉》形成了高立山教授学习中医针灸、应用中医针灸、研究中医针灸、交流中医针灸的“针灸三部曲”。
-
体商
美国纽约大学防衰老专家迈克尔—罗伊森博士、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心血管专家迈哈特—奥兹博士、教授在他们的论著中,提出了“体商”的概念。智商IQ和情商EQ通常都不能为我们自己所控制,而体商BQ却不同,它是我们身体的商数,只要对自己的身体予以关心或关注,它就能较好地为我们自己控制和管理。
-
孙柳溪
孙柳溪(?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1915年聘为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外科教授。1919年10月赴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20年8月主持成立了耳鼻咽喉科教室并任主任。1926年1月至1927年8月出任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7年8月至1928年11月出任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
-
海梅·托雷斯·博德
海梅·托雷斯·博德(1902-1974)海梅·托雷斯·博德出生于1903年,曾先后任教育部图书馆司司长(1922--1924年)和墨西哥城市大学法国文学教授。1946年被任命为外交部长,1945年他曾率墨西哥代表团出席在伦敦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1948年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任期四年后辞职。1974年逝世。
-
孟昭威
孟昭威为现代生理学家。北京市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对经络、气功、老年保健都有深入研究。首次提出经络为“第三平衡系统”,颇为学术界所重视。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安徽中医学院教授等职。
-
靳三针
靳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故称“靳三针”。包括智三针、脑三针、鼻三针、耳三针、胃三针、舌三针、颞三针等。
-
增注针经密语
《增注针经密语》为书名。元·王开注。王开为元代针灸家。字启元,号镜泽。兰溪(今属浙江)人。家贫好学,从师窦汉卿,精针灸之术。曾任扬州教授,后辞归。著有《重注标幽赋》、《增注针经密语》及《针灸全书》等,均佚。其子国瑞、孙廷玉,皆绍其业。
-
仲兰
仲兰为明代医家。宝应(今属江苏)人。世业医,先世曾为元代医学教授。其伯昶,天顺中为太医院院判。成化(1465~1487)年间经其伯荐为中书舍人。伯卒,兰入太医院为院使,后擢通政使司右通政,掌院事如故。工医术,尤善书法。
-
刘光大
刘光大为元代医官。字宏甫。西安(今浙江衢州)人。1286年(至元23年)任衢州路医学提领,后任医学教授。曾主持修建三皇庙,创供奉古代名医的先例。
-
许矩
许矩即许律。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许用韶
许用韶即许律。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孙希礼
孙希礼为明代医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世业医。曾祖相为元末医学教授。得祖传,尝为太医院博士。宣德(1426~1435)年间,治愈学正朱仲坚疾,有“神医”之称。子孙皆承祖业,誉为“世医孙氏”。
-
徐夏
徐夏元代医生。字可豫。号神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任海盐州医学教授。精研《灵枢》、《素问》诸书,强调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缓急而灵活用药,故所治多愈。
-
周松龄
周松龄清代医家。字仙渠,里籍不详。嘉庆七年(1802年)其父从栖霞(今南京)李芹学小儿推拿,得其所授《福婴指掌》一卷。松龄幼时即阅此书,后以推拿为业。又研读《推拿秘授》、《推拿直诀》诸书,医术益精。治婴儿险症,常立取功效。
-
刘正宇
刘正宇近代医家(1879-1946年)。字伯松,号野樵,陕西镇安人。幼聪颖,曾从军参加武昌起义,后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授。所著有《四因病理学》、《六经指南》、《奇经直指》等。
-
梁周泰
梁周泰元代医生。字百亨。山西稷山人。至正(1341-1368)年间任平阳路(今山西临汾)医学教授。子权,孙叔东,均传其学。
-
李璆
李璆宋代医家。字西美,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尝任陈州教授,徽猷阁直学士。尝于户部侍郎张致远合辑《瘴论》二卷,是为我国较早之瘴论专书。原书早佚,元代医僧继洪在纂集《岭南卫生方》时,尝辑用其部分佚文。
-
葛成勋
葛成勋(?-?),男,汉族,外科学家。留学日本,曾参与创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14年1月被聘为外科教授。1915年12月至1916年8月出任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其生平事迹不祥。
-
戴启宗
戴启宗元代医家。又作起宗,字同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尝任儒学教授,于医理钻研颇深,尤对脉学有较深造诣,曾撰有《脉诀刊误》,以纠俗传《脉诀》之误,流行颇广。另有《活人书辨》,则未见刊行。
-
张黼卿
张黼卿(?),男,汉族,河北省人,眼科学家。曾留学日本,1913年聘为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眼科教授。1920年校长出国考察期间曾代理校长服务。1922年赴日本、德国进修。1924年8月至1926年1月出任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其余事迹不祥。
-
陈大中
陈大中为现代针灸家。江苏无锡人。专事针灸,对针灸补泻手法研究较深,创“经络经穴导气疗法”。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附属瑞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等职。
-
郭诚杰
郭诚杰为现代针灸学家。陕西富平县人。著有《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现代经络文献研究综述》《针灸医籍选》等。曾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委,陕西省针灸学会理事长等职。
-
曹一鸣
曹一鸣为现代针灸学家。浙江鄞县人。广西派针灸家罗哲初的门生,对子午流注说颇有研究,整理挖掘“子午流注养子时刻注穴法”,公诸于世。并主持编写《腧穴学》。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天津中医学院教授等职。
-
裘沛然
裘沛然为现代中医针灸学家。浙江慈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届“上海市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针灸经络、养生等领域颇多见解。主要著作有《新编中国针灸学》《中医历代各家学说》《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针灸学讲义》等。
-
王尚德
王尚德为明代医生,西安(今属陕西)人。博览经史,善诗赋,尤精医术。秦肃王有疾,诸药弗瘳,应征一匕而愈,被目为神医。遂奏请授迪功郎,秦藩医正,并宜川、邰阳两王府教授事。
-
贝元瓒
贝元瓒为元末明初医家,字彦中,上虞(今属浙江)人。元代医学教授贝良友之子,以医济世,人呼“存仁先生”。
-
叶秋渔
叶秋渔即叶劲秋。1955)为近代医家。浙江嘉善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中国医学院教授,解放后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编审委员。著有《中医基础学》、《伤寒论启秘》、《仲景学说之分析》、《针灸述要》等书。
-
刘宏甫
刘宏甫即刘光大。刘光大为元代医官。字宏甫。西安(今浙江衢州)人。1286年(至元23年)任衢州路医学提领,后任医学教授。曾主持修建三皇庙,创供奉古代名医的先例。
-
许律
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许度量
许度量即许律。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孙相
孙相为元代医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元末官山西平阳府医学教授。世代业医,子思忠为明初名医,孙奉源、典科等皆继其术,曾孙孙希礼以医名世。
-
叶劲秋
叶劲秋为近现代医家(1900-1955年)。字秋渔,浙江嘉善县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中国医学院教授,解放后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编审委员。著有《中医基础学》、《伤寒论启秘》、《仲景学说之分析》、《针灸述要》等书。
-
仲明斋
仲明斋元代医生。江苏宝应县人。精于医术,曾官至医学教授。其子仲昶亦精医,为太医院院判。
-
唐永卿
唐永卿元代医家。先世随宋高宗南渡(1126年),迁居浙江绍兴,世为医官。永卿于元贞(1295-1296)年间为平江路医学教授,定居嘉定(今属上海市)。后世子孙中以医闻名者甚众。
-
傅常
傅常宋代医家。旴江(今江西南城)人。曾任澧阳(今湖南澧县)医学教授。撰《产乳备要》一书,刊于澧阳,今已佚。
-
常德
常德金代医家。饶阳(今属河北)人。一作镇阳人。曾任真定府学教授。兴定中(1217-1221年)授业于名医张子和,参与整理《儒门事亲》。又撰《伤寒心镜》共七篇,首论河间双解散,及子和增减法,余亦皆二家之绪论。
-
按摩博士
按摩博士是古代太医署职称,负责掌管按摩正骨专业的教授考核,官阶在从九品下。按摩博士,隋代设二人,品位不详。唐代设一人,官阶为从九品下。按摩博士负责掌管按摩、正骨专业的教学,下设按摩师、按摩工等作为助手。参见按摩科条。
-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AugustSteenberg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学系的教授。他是生理学领域中许多研究的奠基者之一。1920年,克罗因为发现了骨骼肌里面的微血管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张冰
张冰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毕业学校: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学历:博士出生年月:1959年8月专业技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职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临床中药学
-
奥古斯特·克罗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AugustSteenberg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学系的教授。他是生理学领域中许多研究的奠基者之一。1920年,克罗因为发现了骨骼肌里面的微血管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