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峻补
峻补补法之一。用强力补益药治疗气血大虚或阴阳暴脱的方法。极度虚弱和危重证候非大剂峻猛补药,不足以挽救垂危。故称。如产后亡血,用十全大补汤;峻补元阳用参附汤之类。
-
张从正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
张子和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
加味养荣丸
功能主治:《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加味养荣丸主治月经先期,潮热烦躁,咳嗽食减,头昏目眩,久不受孕,或胎动胎漏,及痰火不受峻补之证。功能主治:《疡医大全》卷二十六方之加味养荣丸功在调经养血。经脉参前,外潮内烦,咳嗽,饮食减少,头晕目眩,带下,血风血气,久无嗣息,一切痰火不受峻补,又治胎前胎动胎漏。
-
腰酸
《张氏医通·诸痛门》:“腰酸悉属房劳肾虚,惟有峻补。”方用金匮肾气丸、补肾丸、青娥丸、六味丸、八味丸加减。《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根据腰痛程度、部位、病因、症状的不同,有腰脊痛、腰背痛、腰胯痛、腰脚痛、卒腰痛、久腰痛及外感腰痛、内伤腰痛等。
-
补法
概述:补法:1.治则,八法之一;补法是指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方法。根据病情急缓和体质虚弱程度,又可分峻补与缓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徐疾、捻转、开阖、提插、呼吸、迎随各不同。
-
敦复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敦复汤:处方:野台参12克乌附子9克生山药15克补骨脂(炒,捣)12克核桃仁9克萸肉(去净核)12克茯苓4.5克生鸡内金(捣细)4.5克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法用量:水煎服。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功效:温肾补脾。
-
醴泉饮
盐山 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醴泉饮:处方: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轧细.摘录:盐山 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衷中参西》卷上:醴泉饮:处方:生山药1两,大生地5钱,人参4钱,玄参4钱,生赭石4钱(轧细),牛蒡子3钱(炒、捣),天冬4钱,甘草2钱。
-
三黄补血汤
概述:三黄补血汤为方剂名,出自《兰室秘藏·衄血吐血门》处方:牡丹皮、黄芪、升麻各一钱,当归、柴胡各一钱五分,熟地黄、川芎各二钱,生地黄三钱,白芍药五钱。黄耆补肺气以摄血,白芍敛肺阴以止衄,生地滋阴凉血,熟地滋肾补阴,当归养血归经,丹皮凉血止血也。附注:按:《医略六书》无升麻、柴胡。
-
四物加通草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组成:当归1钱半,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2钱,通草5分,桔梗5分,丹皮1钱2分,玄参1钱,青皮1钱,香附1钱,枳壳1钱,葱白5寸。主治:产后3日外,蒸乳发热。各家论述:是方四物补血,加丹皮、玄参凉血清热,陈皮、香附、青皮行气,桔梗、枳壳、通草、葱白疏肝通窍,开结下乳。
-
四顺附子汤
《妇人良方》卷八:组成:生附子1两(去皮脐),白姜1两(炮),甘草1两,人参1两。功效:峻补。主治:下痢纯白,状如鱼脑,脐腹冷痛,日夜无度,手足逆冷;甚者,四肢逆冷,六脉沉绝。加减:吐泻、腹痛,加桂半两;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两。用药禁忌:凡痢疾虽体寒,手足逆冷,冷汗自出,六脉沉伏,不宜轻用附子。
-
青硫丸
《圣惠》卷九十八:方名:青硫丸组成:木香1两,硫黄(细研)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肉豆蔻(去壳)1两,槟榔1两。主治:一切气,脾肾久冷,心腹虚胀,脐腹多疼。功效:峻补元脏。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空心盐汤送下。如腰脚疼痛,用木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拌匀,蒸木瓜肉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
红细枯长舌
红细枯长舌为舌象。舌干红而长细。此为阴亏已极之象,因手少阴之气竭于内,不能上通于舌本所致,属危重证候,急当峻补真阴(见《伤寒舌鉴》)。
-
益气救脱汤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方名:益气救脱汤组成:人参、三七粉。功效:峻补元气,止血固脱。主治:产后气虚血崩之轻证。
-
徐大椿
简介:徐大椿(1693~前后行医五十年,经验丰富,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室治病。另外还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慎疾刍言》、《兰台轨范》等,并曾对《外科正宗》、《临证指南》等书加以评定。在医疗上反对滥用峻补辛热药剂的时风,主张医生必通药性等。
-
失血心痛
失血心痛为病证名。一名杀血心痛。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火,皆致痛也。”症见血崩心痛较甚,血色浅淡如水,小腹喜按,治宜收敛止血,用乌贼骨炒为细末,醋汤调服,再以补中益气汤升举之。若血崩色紫有块,心痛拒按者,为血瘀凝滞不散,治宜行瘀止痛,先用失笑散,后用十全大补汤以补之。
-
斑龙散
《纲目拾遗》卷九:斑龙散:处方:鹿胫骨。功能主治:生肌收口。摘录:《纲目拾遗》卷九《验方新编》卷十一:方名:斑龙散组成:鹿茸1两(酒泡透,炙酥,研末)。主治:精血耗涸,上热下寒,耳聋口渴,腰痛白浊,不受峻补者。制备方法:用真乌梅煮成膏,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斑龙丸。
-
补汤
处方:防风2两,桂心2两,车前子2两,五加皮3两,丹参5两,鹿茸5两,巴戟天5两,干地黄5两,枸杞皮5两。功能主治:补肾。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补汤者,补肾脏之真阳。故用桂心、巴戟、鹿茸、地黄峻补精血,兼收防风之走督脉利腰脊,为鹿茸之外使;车前子分清浊,涩精气,为补肾之首推也。
-
大济阴汤
处方:当归1钱5分,白芍1钱5分,川芎8钱,生地2钱,熟地2钱,丹参1钱5分,丹皮1钱5分,麦冬1钱5分,黄耆1钱,人参8分,防风5分,五味子5分,蔓荆子8分,小麦1撮。主产后去血多,阴虚而孤阳上越,身无汗,但头有汗,至颈而还。各家论述:是方四物加丹皮、丹参、麦冬峻补其阴,人参、五味、麦冬以敛心火,缘汗乃心之液也;
-
调中归耆汤
处方:人参、首乌、远志、茯苓、黄耆、当归、肉桂、地黄。功能主治:滋厚脓血,峻补脾胃。主产后流注溃后,脓水不止,而形衰食少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六
-
固本止崩汤
处方:大熟地1两(9蒸),白术1两(土炒焦),黄耆3钱(生用),当归5钱(酒洗),黑姜2钱,人参3钱。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若血崩数日,血下数斗,六脉俱无,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气将脱不能受峻补也;各家论述:此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唯补血,又不只补血,而更补气,非唯补气,而更补火。
-
加味四圣膏
处方:紫河车8两,龟版胶8两,麋角胶8两,茯苓8两,天麦冬共16两,生熟地共16两,地骨皮8两。制法:先熬2地、2冬、茯苓、地骨3次,河车焙干研末,将3次药汁再熬,入2种胶、河车末收膏。功能主治:峻补精血。主消耗性慢性疾病及贫血患者(如肺结核等)。摘录:《医学碎金录》
-
补益法
八法之一。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别,补法也相应有异,故补益法又分为补气法、补血法、气血双补法、补阴法、补阳法5类。常用方如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常用药如龟板、鳖甲、女贞子、旱莲草、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等。常用药如肉桂、鹿茸、鹿角胶、巴戟天、仙灵脾、仙茅、补骨脂、锁阳、菟丝子、杜仲等。
-
黄精膏
处方:黄精1石。制法:去须毛,洗令净洁,打碎,蒸令好熟,压得汁,复煎,去上游水,得1斗,纳干姜末3两,桂心末1两,微火煎之,看色郁郁然欲黄,便去火待冷,盛不津器中。欲长服者,不须和酒,纳生大豆黄。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黄精为辟谷上药,峻补黄庭,调和五脏,坚强骨髓,一皆补阴之功,故以姜桂汤药配之。
-
冷补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冷补丸:处方:熟地黄(酒蒸,焙)生地黄(洗)天门冬(去心)川牛膝(去芦,酒浸)白芍药地骨皮(去木)白蒺藜(炒)麦门冬(去心)石斛(去根)元参磁石(火煅七次,细研,水飞)沉香(另研,不见火)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
-
祛火至圣汤
处方: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麦冬15克北五味15克玄参9克地骨皮9克丹皮3克沙参15克白芥子3克芡实15克车前子3克桑叶7片功能主治:峻补真阴,兼清虚热。治肾阴不足,又感寒邪,夜热昼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
参归鹿茸汤
处方:鹿茸3钱(酒涂炙,稍可用,酥炙更好),嫩绵黄耆5钱(蜜炙),甘草6分(炙),人参3钱(去芦),当归身1钱(酒洗)。功能主治:峻补其血。主痘疹色淡白,根脚四围无一丝红色,浆不足者。痘有水疱无脓者,血少不能化脓。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好龙眼肉3个,同煎,去滓,入酒1杯温服。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九
-
参苓壮脾圆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及中焦痞,不任攻击,脏腑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饮食,及久病泄痢,肠胃虚滑,并宜服之。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四物瓜藤散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木瓜、钩藤、川断、丹皮、防风。主治:产后气血虚,风寒客于皮肤,入于经络,致顽痹不仁,甚则拘挛,筋节不能自如。是方以四物养血为主,而佐以钩,瓜、川断,舒筋祛风,通周身关节,丹皮祛血中游风伏火,防风通行十二经,处方之平易近人也。
-
消湿化怪汤
《石室秘录》卷四:方名:消湿化怪汤组成:白术9钱,茯苓3钱,薏仁9钱,芡实9钱,泽泻5钱,肉桂5分,车前子2钱,人参3钱,牛膝2钱,萆薢3钱,白矾5分,陈皮2钱,白芥子3钱,半夏2钱。功效:峻补脾气,分消湿邪。主治:脾经湿气,结成肿块,脚肚之上,忽长一大肉块,如瘤非瘤,如肉非肉,手不可按,按之而痛欲死。
-
归茸丸
《医学入门》卷七:归茸丸:处方:鹿茸(酒蒸)当归(酒蒸)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用乌梅水煮去核,与前末捣匀,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精血枯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暗,口干多渴,腰痛脚弱,小便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者。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主治:月候不干。用法用量:阿胶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