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肺虚身肿
因肺气虚,清肃之令不行所致之身肿。《症因脉治》卷三:“肺虚身肿之症,泻利喘咳,面色惨白,或肿或退,小便清利,或气化不及,小便时闭,大便时溏,即《金匮》脉沉自喘之正水,此肺虚肿症也。”治宜补肺益气,选用生脉散、人参固本丸、都气丸、四君子加杏仁、贝母等。参见身肿、水肿条。
-
身肿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沉而迟,沉则化水,迟则化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有风寒身肿、寒湿身肿、湿热身肿、燥火身肿、黄汗身肿、肺虚身肿、肺热身肿、脾虚身肿、脾热身肿、肝肾虚肿数种。
-
虚肿
是指肿势平坦,根盘散漫的表现。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见《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虚肿的辨证:《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以阴证多寒,寒证多虚。小便清白,大便溏泄者为虚;色悴声短为虚。虚肿的分类:虚肿有脾虚身肿、肝肾虚肿、肺虚身肿等。用实脾饮、参苓白术散、真武汤、《金匮要略方论》肾气丸等方。
-
都气丸
《张氏医通》卷十六:都气丸:处方:熟地黄104克山萸肉干山药(微焙)各52克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泽泻(去毛)各40克五味子30克制法:上药七味为末,炼白蜜丸,如梧桐子大。补肾纳气。主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呃逆,滑精,腰痛。肾水不固。伤肾咳嗽,气逆烦冤,俯仰不利。固摄下焦,必须绝欲。都气丸加牛膝、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