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袭虚
袭虚乘虚而侵入。《灵枢·百病始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
三部
《标幽赋》:“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何谓三部?《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
-
清湿
清湿寒湿类病邪。《灵枢·百病始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
风中血脉
风中血脉为病证名。属中风证之一类。《张氏医通·中风门》:“口颊僻,乃风中血脉也。”《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中血脉则口眼 斜,亦有贼风袭虚,伤之者也。”《医学从众录》:“真中风症…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非表非里,邪无定居,或偏于左,或偏于右,口眼 斜,半身不遂。”
-
新制蠲痹汤
《医略六书》卷二十:方名:新制蠲痹汤组成:苍术1钱半,羌活1钱半,白术1钱半(炒),茯苓1钱半,官桂1钱半,泽泻1钱半,甘草5分。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冲竹沥、姜汁各数匙热服。羌活散寒湿,关节可利;茯苓渗湿清脾肺,泽泻泻湿利膀胱,务使外着之湿自无复留之地。此温经燥湿祛寒之剂,为身重痠疼冷痹之专方。
-
虚邪
2.五邪之一,从母脏传向子脏的邪气。《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王冰:“八正之虚邪,谓八节之虚邪。以从虚之乡来,袭虚而入为病,故谓之八正虚邪。”见《难经·五十难》。
-
中血脉
中血脉为中风类型之一,又名风中血脉。主症为口眼 斜,或见半身不遂,皮肤不仁等。《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中血脉则口眼 斜,亦有贼风袭虚,伤之者也。”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中络为病证名,中风证候类型之一种。见《医门法律·中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