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应象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吴崑注:“天地之阴阳,一人身之血气;应象者,应乎天地,而配乎阴阳五行也。”本篇阐发事物的阴阳属性及其运动,并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论述阴阳五行的道理及其运用于有关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提示阴阳理论的重要性。
-
生之本
生之本即生命的源泉与根本,指阴阳。《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天地之道,所以生命的发生及其全过程,都由天地阴阳相反相成的作用所支配,故人的生命,亦以阴阳为根本。
-
道生
道生“与道俱生”的略词,即指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永远同时存在。引伸有养生、摄生的意思。《素问·上古天真论》:“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
沈谦
沈谦(1669-1732年)清代医家。字受益,号牧庵,江苏苏州人。尝撰《人身一小天地亦有南北两极论》。认为人体之命门、心主犹如天地之南北两极,以静主动;另有《命门脉诊辨》,认为命门乃生气之源。两文皆载于《吴医汇讲》,其子孙多继其业。
-
真人
对养生达到最高境界者的尊称。他们能掌握自然法则,顺应自然变化,超越世俗,身心合一,生命可达于极限。《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以终时,此其道生。”
-
岁候
岁候为运气术语。每岁天地之气的始终。《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其岁候何如?”张景岳注:“岁候者,通岁之大候,……总其气数之始也。”
-
虚无
虚无指心境恬憺空净,无欲无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
-
中运
中运为运气术语。见《素问遗篇·本病论》。凡十干所统之运的通称。因天气在上,地气在下,运居于天地之中、气交之分,统司一岁之气,故名。
-
挈
挈用手抓握,引申为掌握、驾驭。《素问·上古天真论》:“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
三才穴
三才穴指百会、璇玑、涌泉三穴。见《标幽赋》:“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
-
九九制会
九九制会意指人与地以九州、九窍为准度,以配合天之六六之节。九九,指九野、九州、九窍、九脏等;《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
大运
大运为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即“中运”。中运为凡十干所统之运的通称。见《素问遗篇·本病论》。因天气在上,地气在下,运居于天地之中、气交之分,统司一岁之气,故名。
-
发陈
发陈指生机勃发,推陈出新。《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张志聪注:“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
阳精
阳精是指天地间温热的精气。《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夭。”
-
至人
至人古时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超脱世俗,顺应自然而长寿的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
升麻鳖甲汤去蜀椒雄黄方
《证治汇补》卷一:组成:甘草、桂枝、麻、当归、鳖甲。主治:外感天地毒气,入阴经而发病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覆取微汗为度。
-
自然
①自然指自然界。②自然即天然,非人意或人力所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国·王弼:“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宋·王安石:“本者,出之自然,故不假乎人之力而万物以生也。”③自然是东汉·王充《论衡》一书的一篇名。
-
玄武天地煎
《症因脉治》卷二:组成:天地煎加玄武胶。主治:肝肾气虚劳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