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先补后攻
先补后攻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如肝硬化腹水,需逐水而体虚者,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后用逐水法泻水。
-
逐痰饮
《医碥》卷四:方名:逐痰饮组成:南星、半夏、竹沥、姜汁、瓜蒌、僵蚕、天麻、龙齿、石菖蒲、远志、附子。主治:癫痫,有六畜之声。用法用量:先一夕勿食,次早捣茶子煎汤,束小腹饮之即吐。虚者先补后攻。加减:声如犬吠,加柴胡,如羊叫,加黄连,如牛叫,加白芍,如鸡鸣,加黄芩,如猪叫,加知母。
-
益气养血法
定义:益气养血法(replenishingqiandnourishingb100d)是指用具有补养气血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血虚弱所致各种眼病的治法。如眼胞重坠、久视眼胀、黑睛陷翳日久不愈;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养血时,常要兼顾脾胃。如属虚实夹杂,则可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先补后攻。
-
虚实错杂证
虚实错杂证指正虚与邪实之证错杂并杂。《景岳全书》卷一:“实中复有虚,虚中复有实,故每以至虚之病又见盛势,大实之病又有羸状。”治宜攻补兼施,先辨虚实孰多孰少,邪正孰缓孰急,而定以攻为主,还是以补为主,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本证有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