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轮
肉轮为人体部位名,又名土轮,是眼的五轮之一,指上下眼睑。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土轮。即眼睑。《银海精微》:“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睑。”故眼睑疾患多与脾胃有关。《证治准绳·杂病》:“肉轮者,目睥是也,中央戊己、辰戍丑未之土,脾主肉,故曰肉轮。”
-
寒热错杂证
寒热错杂证为证候名。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证候。即寒证的表现与热证的表现同时互见,或上下寒热交错,或表里寒热交错等的证候。如《伤寒论》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方函口诀》:“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又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详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条。
-
结合膜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变化与皮肤色痣相似。6个月上下眼睑尚闭合时已开始形成。症状体征:有的痣位于上下眼睑结合膜,当闭眼时痣合并为一完整圆形,说明此痣在胚胎第2~
-
手踝骨
手踝骨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手腕背侧,桡骨结节之高点处。主治手指挛急,上下齿痛等。一般艾炷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
按部配穴
按部配穴是配穴方法之一,是结合身体部位进行配穴的一种配穴形式。可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和远端治疗作用。具体可分为局部、上下、前后、左右和三部配穴法。
-
广明
广明指属阳的部位,以身之前后而言,则前为广明;以身之上下而言,则上半身为广明。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
-
虚实更作
虚实更作正虚与邪盛的病理变化交替出现。《素问·疟论》:“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
-
吐弄舌
吐弄舌为症状名。舌体伸长而弛缓,称吐舌;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称弄舌。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
大椎四花
大椎四花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背部,以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点为基点,其左右上下各旁开0.6寸处,计4穴。主治百日咳。—般针0.3~0.5寸;可灸。
-
尽根牙
尽根牙又名臼齿。俗称大牙。方凹如臼,长于牙槽两旁,上下各三。主要具有磨碎食物作用。在上左者属胆,下左属肝,上右属大肠,下右属肺,该部位有病时,可作为辨证施治的参考。
-
睑停瘀血
睑停瘀血病证名。系指血凝于胞睑之间的病证。《银海精微》论述本病原因为:“肝气凝滞,脾胃停积湿也,或因天行赤眼之后……不能调养”。治疗时应翻开上下胞睑,劆洗瘀血至尽。内服退赤散等。
-
瞳子
瞳子黑睛中央的圆孔,又称瞳孔。《灵枢·寒热》:“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灵枢·大惑论》:“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
-
升降法
升降法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指对肢体关节进行上下屈伸活动的一类手法。有滑利关节,舒展筋脉,解除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
-
门牙
门牙为人体结构名,又称门齿、前板牙。居于牙列中间的切齿,上下各有四个。主要具有切断食物及发音的辅助作用。是望诊牙齿的润泽或枯槁的主要部位。
-
泪窍
泪窍(tearorificelacrimalpunctum)见《血证论》卷二。又称泪堂(《银海精微》),今称泪点。指上下睑弦内鼻侧端排泄泪液的小孔窍。是泪液排泄通道的起点。即泪小管的开口。《银海精微》:“大眦有窍,名为泪堂”
-
雄雀粪散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方名:雄雀粪散组成:雄雀粪21粒(炒)。主治:饮食伤饱,取凉过度,霍乱胀闷欲死,上下不通。用法用量:用暖酒半盏调服;未效再服。制备方法:上研细。
-
至阳六之灸
至阳六之灸为经外奇穴名。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至阳穴)旁开0.5寸处。左右计2穴;此二穴上下0.3寸处各有1穴,合计6穴。主治胃病。一般每次灸3~5壮,每日1次,连灸一至数日。
-
经六
经六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高点两侧各开0.5寸处2穴,此2穴上下各0.5寸处又4穴,计6穴。主治肺结核、喘息、支气管炎、虚弱。一般灸15壮。
-
三员
员,是记数的量词,指三个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气有定矣,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
捋顺法
捋顺法为推拿手法名。指以手掌着力于肢体,作上下方向来回运动,从肢体远端推向近端(捋)或从肢体近端推向远端(顺)的手法。
-
虚烂喉风
虚烂喉风病名。系指虚火上炎而致咽喉疼痛溃烂的一类疾病。《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本源不足,虚火上炎,生于喉关之内,上下红色、白斑痛烂,不肿……”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
蛟蛕
蛟蛕一作蛟蚘。蛔虫之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憹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也者,是蛟蛕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蛔虫也。”参见蛔虫病条。
-
蠲痹饮子
处方:赤芍、当归、黄耆、甘草、片子姜黄、羌活。功能主治:周痹。在血脉中上下游行,周身俱痛。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二
-
暴痫
暴痫病证名。骤然发作的痫证。《千金要方》卷五:“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
-
眯目
眯目①病证名。系指异物入眼,存留在角膜、结膜之上而产生的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眯目者,是飞飏诸物、尘埃之类,入于眼中,粘睛不出。”其证法宜及时取出异物。②系指上下眼睑微合之状。
-
扁囊胚
扁囊胚是有腔囊胚的一种变型,即均层有腔囊胚沿卵轴方向所压缩成的形状、相当于动物半球和植物半球分别形成盘状,此时扁平的囊胚腔由于处于上下之间而被夹成一定的形状(如海鞘的一种,石勃卒Cyn-thia)。
-
门齿
门齿即门牙,又称前板牙。居于牙列中间的切齿,上下各有四个。主要具有切断食物及发音的辅助作用。是望诊牙齿的润泽或枯槁的主要部位。
-
火丹散
处方:大黄1两,寒水石1两,青黛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火丹,不问上下。用法用量:水调搽。摘录:《仙拈集》卷三
-
泪点
泪点即泪堂。泪窍(tearorificelacrimalpunctum)见《血证论》卷二。指上下睑弦内鼻侧端排泄泪液的小孔窍。是泪液排泄通道的起点。即泪小管的开口。《银海精微》:“大眦有窍,名为泪堂”
-
齘
齘(xiè,音泄)指上下牙齿相磨切。《灵枢·热病》:“九日热而痉者死,腰折,瘈疭,齿噤齘也。”
-
土轮
土轮为人体部位名,眼科五轮之一。茹十眉《五官病》:“胞睑属脾,为土轮。”土轮即肉轮。肉轮出自《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土轮,即眼睑。《银海精微》:“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睑。”故眼睑疾患多与脾胃有关。
-
散下
散下针灸学术语。指左右上下随意进行的针刺方法。与“直下”相对。《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
上下分消
上下分消为治法。指用具有催吐、祛痰与通利二便两种作用趋向的方药,使邪从上、下两条途径排出的治法。
-
上下兼养丹
《石室秘录》卷三:方名:上下兼养丹组成:熟地1两,杜仲5钱,麦冬5钱,北五味2钱。主治:肾气虚而腰痛、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唇上下好
唇上下好口唇位置居常适中、不偏不高不低。《灵枢·本脏》:“唇上下好者脾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