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针
《喉风论》:“内针长六寸,其锋遍以竹杆套之,外露锋二分,其利如刃。凡口内红肿至牙床者以此破之。针灸术语·内针:内针出自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内(nà纳)内针,即进针。内针指将针刺入体内,因称。内,古同纳,入也。《难经·七十一难》:“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
-
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名称:髓内针内固定术别名:髓内针固定术分类:骨科/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及骨折畸形愈合手术/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8.4501概述: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或拔出重插,加用钢丝固定[图6⑴⑵];
-
股骨转子间骨折
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病死率较高,保守治疗中肢体活动长期受限,骨折合并症较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招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成功取决于稳定的骨连接,牢固把持骨折远近端固定能力,又取决于骨折类型、固定器械设计,固定器械正确使用、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
-
转子间骨折
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病死率较高,保守治疗中肢体活动长期受限,骨折合并症较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招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成功取决于稳定的骨连接,牢固把持骨折远近端固定能力,又取决于骨折类型、固定器械设计,固定器械正确使用、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
-
加压髓内针
包括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多段骨折,中下1/3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5.安装辅助架及骨皮质钻孔将辅助架横杆的一端插入加压器,在辅助架横孔的引导下,用直径4mm,长15cm的钻头钻通骨折远段外侧骨皮质,并使其骨孔与髓内针横孔相通,然后再钻透对侧皮质(图3.2.2.3-13)。钻头留在原位,起稳定骨折端的作用。
-
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
手术名称: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别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分类:骨科/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9.3613概述: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髓内针,其长度可测量健侧胫骨结节至内踝的距离。导针应居于髓腔中心。
-
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
手术名称: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别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分类:骨科/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9.3613概述: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髓内针,其长度可测量健侧胫骨结节至内踝的距离。导针应居于髓腔中心。
-
股骨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名称: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别名: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分类:骨科/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9.3512概述:股骨干骨折指除粗隆下及髁部包括髁上部分以外的股骨干部的骨折,亦即大粗隆下6cm与膝关节上8~5.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转移瘤,体质虚弱,闭合法髓内针固定,损伤小,更适合。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名称: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别名: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分类:骨科/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9.3512概述:股骨干骨折指除粗隆下及髁部包括髁上部分以外的股骨干部的骨折,亦即大粗隆下6cm与膝关节上8~5.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转移瘤,体质虚弱,闭合法髓内针固定,损伤小,更适合。
-
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肱骨干中1/3骨折切开复位接骨板或自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OpenReductionandPlateFixationofFractureofMiddleThirdofHumerus):(1)切口起自三角肌止点前缘,沿肱二头肌外缘向下,止于骨干中下1/3交界处(图3.4.3.1-6),手术入路解剖见下图(图3.4.3.1-7)。交锁髓内针近、远端都用4.0mm全纹螺丝钉锁定。拔去导针。
-
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肱骨干中1/3骨折切开复位接骨板或自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OpenReductionandPlateFixationofFractureofMiddleThirdofHumerus):(1)切口起自三角肌止点前缘,沿肱二头肌外缘向下,止于骨干中下1/3交界处(图3.4.3.1-6),手术入路解剖见下图(图3.4.3.1-7)。交锁髓内针近、远端都用4.0mm全纹螺丝钉锁定。拔去导针。
-
股骨转子下骨折
Ⅱ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预防关键于第1准确插入髓针进针点,由于骨折近端屈曲、外展、外旋,很难准确选择梨状窝入点,和股骨解剖轴上开髓,必须在C型臂观察正侧位两个平面证实。主要是臀肌步态和大腿前侧疼痛。对应用带锁髓内针固定的不稳定型骨折,有人主张,在连续骨痂出现后,应将髓内螺钉取出,以恢复骨骼的负重。
-
前臂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名称: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术别名: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2.桡骨切开复位与固定:①切口与显露:在前臂背面的桡侧中1/3处做长约6cm的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分离桡侧腕短伸肌和指总伸肌,可显露旋后肌及桡神经深支(图12.41.12.2-6)。
-
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
手术名称: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术别名: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2.桡骨切开复位与固定:①切口与显露:在前臂背面的桡侧中1/3处做长约6cm的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分离桡侧腕短伸肌和指总伸肌,可显露旋后肌及桡神经深支(图12.41.12.2-6)。
-
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术
手术名称: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术别名: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2.桡骨切开复位与固定:①切口与显露:在前臂背面的桡侧中1/3处做长约6cm的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分离桡侧腕短伸肌和指总伸肌,可显露旋后肌及桡神经深支(图12.41.12.2-6)。
-
弧形髓内针(Ender针)内固定术
手术图解⑴打入器⑵拔出器⑶弯针器⑷骨孔扩大器⑸弧形髓内针图1弧形髓内针及其打拔器械⑴切口⑵凿开骨槽⑶进针图44-37弧形髓内针固定术适应证1.股骨颈基底部骨折、股骨转子部骨折,股骨转子下骨折;2.针向近端移位或向远端滑出多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针未能完全堵塞髓腔,及/或负重过早所致。
-
髓内针固定、植骨术和电刺激治疗
手术名称:髓内针固定、植骨术和电刺激治疗分类:骨科/先天性畸形手术/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8.0705概述:髓内针固定、植骨术和电刺激治疗用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治疗。将骨生长电刺激器插入假关节处的皮质槽中,以植入的碎骨片将它与髓内针隔开。术中注意要点:1.植骨块要够多,充填要够紧。
-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盖氏骨折占0.35%,为第50位。清除骨折端积血,在桡骨茎突处桡侧腕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做一长约2cm的小切口,切开皮肤后避开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桡背侧切开骨膜并稍做剥离。5cm的切口,切开深筋膜后,在尺侧腕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腱之间分离,分别向两侧牵开,即可觅见断裂的背侧韧带和关节囊。
-
盖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盖氏骨折占0.35%,为第50位。清除骨折端积血,在桡骨茎突处桡侧腕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做一长约2cm的小切口,切开皮肤后避开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桡背侧切开骨膜并稍做剥离。5cm的切口,切开深筋膜后,在尺侧腕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腱之间分离,分别向两侧牵开,即可觅见断裂的背侧韧带和关节囊。
-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盖氏骨折占0.35%,为第50位。清除骨折端积血,在桡骨茎突处桡侧腕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做一长约2cm的小切口,切开皮肤后避开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桡背侧切开骨膜并稍做剥离。5cm的切口,切开深筋膜后,在尺侧腕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腱之间分离,分别向两侧牵开,即可觅见断裂的背侧韧带和关节囊。
-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孟氏骨折占0.63%,为第38位。如撕裂严重或已撕脱,则切除整个环状韧带,将桡骨小头复位后切取肱三头肌腱中1/3腱膜条或在前臂背侧切取10cm×1cm深筋膜条,切断其远端,但不切断其近端,使其成为带蒂筋腱膜或筋膜条,将此筋膜条绕过桡骨颈的后内侧,再在颈的前方绕至后外侧,筋膜的光滑面面对桡骨颈,以重建环状韧带。
-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孟氏骨折占0.63%,为第38位。如撕裂严重或已撕脱,则切除整个环状韧带,将桡骨小头复位后切取肱三头肌腱中1/3腱膜条或在前臂背侧切取10cm×1cm深筋膜条,切断其远端,但不切断其近端,使其成为带蒂筋腱膜或筋膜条,将此筋膜条绕过桡骨颈的后内侧,再在颈的前方绕至后外侧,筋膜的光滑面面对桡骨颈,以重建环状韧带。
-
尺骨干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孟氏骨折占0.63%,为第38位。如撕裂严重或已撕脱,则切除整个环状韧带,将桡骨小头复位后切取肱三头肌腱中1/3腱膜条或在前臂背侧切取10cm×1cm深筋膜条,切断其远端,但不切断其近端,使其成为带蒂筋腱膜或筋膜条,将此筋膜条绕过桡骨颈的后内侧,再在颈的前方绕至后外侧,筋膜的光滑面面对桡骨颈,以重建环状韧带。
-
monteggia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孟氏骨折占0.63%,为第38位。如撕裂严重或已撕脱,则切除整个环状韧带,将桡骨小头复位后切取肱三头肌腱中1/3腱膜条或在前臂背侧切取10cm×1cm深筋膜条,切断其远端,但不切断其近端,使其成为带蒂筋腱膜或筋膜条,将此筋膜条绕过桡骨颈的后内侧,再在颈的前方绕至后外侧,筋膜的光滑面面对桡骨颈,以重建环状韧带。
-
孟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孟氏骨折占0.63%,为第38位。如撕裂严重或已撕脱,则切除整个环状韧带,将桡骨小头复位后切取肱三头肌腱中1/3腱膜条或在前臂背侧切取10cm×1cm深筋膜条,切断其远端,但不切断其近端,使其成为带蒂筋腱膜或筋膜条,将此筋膜条绕过桡骨颈的后内侧,再在颈的前方绕至后外侧,筋膜的光滑面面对桡骨颈,以重建环状韧带。
-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植骨块可取自体骨和直系亲属骨,牢牢嵌入骨块,该植骨块应与正常胫骨长轴一致,并以胫骨撑开少许为好,植骨块与原胫骨之间植入松质骨块,以促进愈合,术后长腿石膏固定,密切随访(图2)。或因不认识此病,贸然作截骨手术,形成不愈合,继续发展而两断端吸收,骨端硬化,远端进一步萎缩变细,呈笔尖状(图4)。
-
尺、桡骨干骨折闭合穿针术
手术名称:尺、桡骨干骨折闭合穿针术别名: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分类:小儿外科/上肢骨折与脱位的手术/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术ICD编码:79.12概述:尺、桡骨干骨折闭合穿针术用于尺、桡骨干骨折的治疗。14岁病儿。麻醉和体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放于C型臂透视管球上。
-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
手术名称:尺、桡骨干骨折闭合穿针术别名: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分类:小儿外科/上肢骨折与脱位的手术/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术ICD编码:79.12概述:尺、桡骨干骨折闭合穿针术用于尺、桡骨干骨折的治疗。14岁病儿。麻醉和体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放于C型臂透视管球上。
-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因固定术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因固定术适应证股骨干骨折多数可以用持续牵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结果。术前准备1.同切开复位术和内固定术。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伤侧臀下垫高15°。术中注意事项同髓内针固定术和加压钢板。术后处理1.用髓内针或加压钢板内固定者,术后可不用外固定,只需抬高伤肢。
-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2019版)
基本信息:《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2019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
呼吸补泻
呼吸补泻(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byrespiration)为针刺补泻法之一。是指配合患者的呼吸以进行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补法要当呼气时进针,当吸气时退针。针气相顺为补;
-
Van Nes旋转成形术
手术名称:下肢旋转成形术别名:VanNes旋转成形术;早期手术能保留较好的足踝部的活动度,且截骨容易愈合。2.足踝部畸形严重、踝关节活动障碍者。自股骨远端打入1枚髓内针,自近端穿出再反向打进胫骨,在这过程中,外旋胫骨使腓总神经松弛,并使股、腘动、静脉从内收肌裂孔向前方移位(图3.19.6.4.1-3)。
-
γ钉固定术
髓内钉和与之交叉的加压钉均呈空心,可经导针放入(图3.5.4.1-1)。麻醉和体位: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调整好C形臂X线透视机位置。下肢外展,中立位牵引,透视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于其前1/3与后2/3交点处进针。3.如骨折不稳、股骨远端粉碎、分离,或髓内针与髓腔直径相差大,则行远端锁钉。
-
下肢旋转成形术
手术名称:下肢旋转成形术别名:VanNes旋转成形术;早期手术能保留较好的足踝部的活动度,且截骨容易愈合。2.足踝部畸形严重、踝关节活动障碍者。自股骨远端打入1枚髓内针,自近端穿出再反向打进胫骨,在这过程中,外旋胫骨使腓总神经松弛,并使股、腘动、静脉从内收肌裂孔向前方移位(图3.19.6.4.1-3)。
-
股骨干闭合缩短术
手术名称:股骨干闭合缩短术别名:股骨干闭合短缩术分类:骨科/其它骨与关节疾患手术/下肢缩短的手术治疗/骨段截除术ICD编码:78.2505概述:股骨干闭合缩短术用于下肢缩短。在胫骨可截除2~麻醉和体位:选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术侧在上。如未应用交锁髓内针,为防止截骨端分离和旋转畸形,应行管形石膏固定。
-
股骨干闭合短缩术
手术名称:股骨干闭合缩短术别名:股骨干闭合短缩术分类:骨科/其它骨与关节疾患手术/下肢缩短的手术治疗/骨段截除术ICD编码:78.2505概述:股骨干闭合缩短术用于下肢缩短。在胫骨可截除2~麻醉和体位:选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术侧在上。如未应用交锁髓内针,为防止截骨端分离和旋转畸形,应行管形石膏固定。
-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6月3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印发。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X光检查;
-
Gamma钉固定术
髓内钉和与之交叉的加压钉均呈空心,可经导针放入(图3.5.4.1-1)。麻醉和体位: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调整好C形臂X线透视机位置。下肢外展,中立位牵引,透视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于其前1/3与后2/3交点处进针。3.如骨折不稳、股骨远端粉碎、分离,或髓内针与髓腔直径相差大,则行远端锁钉。
-
骨断端加压外固定与骨延长术
在上肢可选用加压钢板内固定,股骨以髓内针固定较理想,而胫骨用骨外固定、加压钢板或髓内针均可达到牢固的固定,同时在骨折端及其邻近处植入松质骨。2.5mm骨圆针。麻醉和体位: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2.5mm的钢针,加压将骨断端牢固固定。并发症:1.伤口感染对曾有过化脓感染者,术后应给予足够量的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
-
胫骨干骨缺损植骨术
2.如手术区瘢痕广泛且深,则必须在植骨术之前或植骨术同时,切除瘢痕组织和用皮瓣覆盖,以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运。3.植骨与固定:用长方形皮质骨块桥式架植于上、下骨段已凿去薄层的皮质骨面,再用4~2.植骨吸收:一般多和存在感染和固定不稳固有关,除注意消除感染因素外,尚应加强伤肢固定的稳定性。
-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2011年县医院版)
: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3.除外病理性骨折。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X光检查。
-
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名称: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别名:尺桡骨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类:骨科/上肢骨折的手术/尺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9.3204概述:尺桡骨干骨折常见。本节介绍中1/3同一平面双骨折,使用接骨板固定的手术步骤。术中注意要点:1.桡神经深支穿过旋后肌行走于背侧,支配前臂伸肌。
-
尺桡骨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名称: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别名:尺桡骨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类:骨科/上肢骨折的手术/尺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9.3204概述:尺桡骨干骨折常见。本节介绍中1/3同一平面双骨折,使用接骨板固定的手术步骤。术中注意要点:1.桡神经深支穿过旋后肌行走于背侧,支配前臂伸肌。
-
孟氏骨折
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较高平面横型或短斜型骨折,桡骨头向后外方脱位,骨折断端向背侧,桡侧成角。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不成功孟氏骨折,或骨折已复位而桡骨头脱位不能还纳者,应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并了解环状韧带损伤情况并加修补,髓内针或钢板螺钉固定尺骨。
-
跖骨骨折
骨折后足背肿胀明显,皮下有瘀血斑,有局限性压痛及骨擦音等。3.X线检查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
-
胫骨骨干缺损植骨术
2.如手术区瘢痕广泛且深,则必须在植骨术之前或植骨术同时,切除瘢痕组织和用皮瓣覆盖,以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运。3.植骨与固定:用长方形皮质骨块桥式架植于上、下骨段已凿去薄层的皮质骨面,再用4~2.植骨吸收:一般多和存在感染和固定不稳固有关,除注意消除感染因素外,尚应加强伤肢固定的稳定性。
-
桡、尺骨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尺骨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图解⑴克氏针髓内固定⑵尺骨中、上1/3横折,应用髓内针固定⑶尺骨不稳定骨折,应用加压钢板固定⑷桡骨应保持外凸弧形,宜用加压钢板固定图1右桡、尺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应证尺、桡骨除提供前臂长度外,还构成肱桡关节、肱尺关节、腕关节及上、下尺、桡关节。
-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是切开患处的皮肤及肌肉等软组织以暴露骨骼,在直视下进行整复骨折、脱位的手术。凡开放性骨折、脱位,关节内或邻近关节的骨折、徒手闭合整复不易成功者,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复杂性骨折、脱位、陈旧性骨折严重畸形愈合或骨不连者,陈旧性脱位、徒手整复不成功者,均可考虑施行开放复位。
-
虚经
虚经指气血虚弱的经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
-
心肺之部
心肺之部为针刺的分部,指皮肉浅层。《难经·七十难》:“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因肺主皮毛,心主血脉,穴位浅层为皮肤血脉,内与心肺相应。与深层的“肾肝之部”相对。意见与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肾主骨的说法相通。《针灸大成》:“刺阳部者,从其浅也,系属心肺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