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颚
小颚,下颚maxilla系节肢动物的口肢中位于大颚之后的附肢。为口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纲之下颚有1对位于上颚之后侧方;咀嚼式的种类,其下颚由与头部本体构成关节的轴节[(ca-rdo,德Angeiglied)有时轴节还可分为亚轴节(su-bcardo)和前轴节(alacardo)]和构成主体的茎节(stipes,德stammglied)及下颚须构成。
-
下颚
小颚,下颚maxilla系节肢动物的口肢中位于大颚之后的附肢。为口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纲之下颚有1对位于上颚之后侧方;咀嚼式的种类,其下颚由与头部本体构成关节的轴节[(ca-rdo,德Angeiglied)有时轴节还可分为亚轴节(su-bcardo)和前轴节(alacardo)]和构成主体的茎节(stipes,德stammglied)及下颚须构成。
-
腺介幼虫
从背甲的腹端的开口部生出这种胸肢,并拨水游泳,腺介幼虫在进行短期的游泳生活后,靠固着盘的粘腺(cement腺)的分泌物,固着于岩石等物体上,头部向下倒立,脱去背甲,从左右的外套膜分泌背板、峰板、循板等壳板,完全包住身体,完成了变态。腺介幼虫因口器退化,不能摄食。
-
触角腺
触角腺系甲壳纲软甲亚纲中之端足目、糠虾目、燐虾目、十足目的排泄器官,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在系统上也与环节动物的体节器相同。始于薄壁之体腔囊,经具括约肌的漏斗和复杂曲折的输尿管、排泄管,开口于上述部位,输尿管有时互相交叉,在管壁的连接处产生连络口,形成网状的迷路。
-
螯肢
螯肢是属于有螯亚门(Chelicerata)头部第一对附肢,相当于其他节肢动物的大颚,第二对是足须相当于小颚(第一小颚),但这些也有认为是相当于各种甲壳类的第二触角及大颚。螯肢由2—3节构成,多数成为适于捕捉的钳状构造,有的还在末端钩尖内面具毒腺开口。
-
蚕蛋白酶
此酶形成于蛹的小颚外叶的腺细胞中,在羽化前分泌出来,并以干燥的、较纯的酶粉形式附着在小颚外叶表面,在为其他腺体分泌的液体溶解后触及茧,发挥蚕蛋白酶的作用。该酶对基质的特异性及其他特性类似胰蛋白酶,但是,就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来说,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没有胰蛋白酶大。
-
头部附肢
头部附肢是构成节肢动物头部体节的附肢。包括触角(1对、2对或无)、大颚和小颚(1对或2对)。大颚和小颚特称为口肢,构成口器。
-
须
在环节动物毛足类的口器上有由口节及连接口节的侧足形成的丝状突起也称为触须(cirr-us).参与触觉活动.昆虫的小颚须、下唇须;在哺乳类中如食肉类和齧齿类口旁长着稀疏的长须,有感觉功能.这是角质的,与毛有同样结构.鲸须则由角质的纤维和包裹这些纤维的板状角质组成.是介于爪和毛的中间结构;
-
对虾壳
3.黝吉对虾,体形和中国对虾亦较相似,但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额角侧沟浅,向后越浅,向后越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蛋白水解后得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色氨酸、酪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等多种氨基酸。性味:味甘;
-
海虾
伊势虾肌肉水提出物中,含以下各种物质(每公斤新鲜肌肉所含克数):6-羟基嘌呤0.16,精氨酸5.2,组氨酸0.013,赖氨酸0.35,甜菜碱2.4,丙氨酸0.35,脯氨酸0.1,牛黄酸少量,乳酸0.2,酪氨酸也存在。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与海虾相克的食物虾忌与某些水果同吃。
-
下唇
下唇是节肢动物口器的主要组成部分。(1)在昆虫系存在于小颚的后方。是头部最后方的附属肢,原来曾是左右1对的,以后发展在中央线上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是由与头部直接关节的后颏(postmentum)。中唇舌(glossa)和下唇须。(2)甲壳类的下唇构成与上唇相对的前后壁,它只是头部腹面皮肤的突起,而不是头部附肢。
-
鱼虱子
《*辞典》:鱼虱子: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 ShīZi别名:鱼鳖、鱼寄生来源:为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的全体。2节,胸肢共有7对。性味:咸,寒,无毒。附方:①治噎膈气逆,胸前胀痛:鱼虱子、茴香虫。②治胸胃疼痛:鱼虱子、狗宝末、地苦胆、地龙、蝼蛄、犀角末、酒军、青藤香、苡仁、佛手片、鱼脑石。
-
石蜐
《*辞典》:石蜐:出处:《纲目》拼音名:Sh Ji 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原形态:为大型的有柄蔓足类。体分头状部和柄部;头状部宽3厘米,高2厘米,呈淡黄绿色,由8块大的主要壳板及基部24片小型壳板所成,每壳的表面都有明显的生长线;触角退化;
-
刺形感觉小体
刺形感觉小体是毛状感觉小体的一种变形,指表皮壁特别肥厚的构造。起着味觉或触觉感受器的作用。前一种毛的尖端有小孔,从受器细胞伸出的绒毛的变形突起一直伸至顶端;分布于双翅目的唇瓣和跗节的,对气味有感觉;另外分布于蝗虫小颚须的,在食草选择上有作用。
-
唇足类
唇足类系节肢动物门大颚亚门之一纲。躯于部的体节(最后的2-3节除外)中各有步足1对,各体节的背板、侧板、腹板有明显区别。在头部有由10余个至400个小节构成的1对长触角,以及数个单眼或1对复眼。口器由大颚、第一、二小颚和毒颚(toxi-cognath)组成,毒颚具第一节的附肢变态而成的毒爪。
-
倍足类
倍足类亦称马陆类。由于躯干部的背板与侧板融合形成大形环甲,故左右步足基部几乎接近于腹面正中线。头部有1对棒状触角。大颚、小颚在基部融合成特有的颚唇(gna-thochilarium),有1对由数个乃至数十个单眼集合而成的聚眼。每1体节还有两对神经节,表明在发生过程中2体节融合为一。但这只是通称,并非系统上的分类。
-
马陆类
倍足类亦称马陆类。由于躯干部的背板与侧板融合形成大形环甲,故左右步足基部几乎接近于腹面正中线。头部有1对棒状触角。大颚、小颚在基部融合成特有的颚唇(gna-thochilarium),有1对由数个乃至数十个单眼集合而成的聚眼。每1体节还有两对神经节,表明在发生过程中2体节融合为一。但这只是通称,并非系统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