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功学
气功学是研究气功的源流、原理、功法和应用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以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气功态时体内外效应及其本质和规律为主要内容,以阐明气功科学原理为目的。以气功在医疗、保健、延年、益智、体育、文化、艺术,仿生技术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
-
方壶外史
收录气功学专著主要有:《无口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参同契口义》、《崔公入药镜测疏》、《吕纯阳百字碑测疏》、《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测疏》、《邱长养青天歌测疏》、《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七破论》等。
-
天仙正理直论
《天仙正理直论》为气功学著作。书不分卷,成书于明天启壬戌(1622)年,至崇祯十二年(1639)增注,遂有六万言。全书从总论《道原浅说篇》冠首,下述直论九章,即:《先天后天两炁直》、《药物直论》、《鼎器直论》、《火候经》、《炼己直论》、《筑基直论》、《炼药直论》、《伏气直论》、《胎息直论》等。
-
太清调气经
《太清调气经》为气功学专著。撰者不详,约为唐代人作品。本书专述调气、行气、服气、胎息等以呼吸锻炼为主的功法,除委气法、闭气法外,还介绍了调气、练气的经验。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为气功学专著。原题华佗授广陵吴普,当系后人托名者。全书分五禽、服气吐纳、养生真诀、服气诀等五个部分。内容有五禽戏、六字气诀、存想闭气等。据考,五禽戏法同《养性延命录》,服气存想法同《备急千金要方》。
-
太清导引养生经
《太清导引养生经》为气功学专著。《通志·艺文略》著录,北宋初《云笈七签》已收载,当为宋以前作品。全书以论述行气及导引动功为主,介绍了许多功法,如赤松子导引法,赤松子坐引法,宁先生导引法,王子齐八神导引法,虾蟆、龟鳖、雁、龙行气法,噏月精法,彭祖谷仙卧引法,导引服思法等,可供研究古代气功功法时参考。
-
中和集
《中和集》为气功学专著。故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如谓“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顿法即“最上一乘”,一直了性,自然了命,此仅限于夙有根基者。此外,书中对内丹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官、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沐浴等,均有颇为明晰的解释,值得研究内丹术参考。
-
西山群仙会真记
《西山群仙会真记》为气功学著作。唐·施肩吾撰,李竦编。书中主张以养形为先,次以补益精、气、神为基础,形全气壮,再炼内丹以长生。此外还发展了内气运行理论,把身之元气名为河东。这种内气过下关、中关、上关,自上田、中田、下田的过程称为大河,后来即名之为周天。
-
因是子静坐法续编
《因是子静坐法续编》为气功学著作。作者蒋维乔。全书分六章,内容包括:“静坐前后之调和功夫、正修止观功夫、善根发现、觉知魔事、治病、证果等,纯属佛宗天台宗止观法门。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蒋氏1917年至北京专心学佛之后,抛弃了昔年之原静坐法,改习佛家止观法的缘故。
-
伍柳仙宗
《伍柳仙宗》为气功学丛书。这四部著作主要将前人及自己的经验加以整理提高,并尽量少用比喻隐语,在当时既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内丹术著作,也是内丹术发展到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故后世评价甚高。
-
庄周气诀解
《庄周气诀解》为气功学专著。托名解述庄周气诀,可能为唐人所传。本书以论述咽气为主,兼及存想。认为通过握固、闭气、吞液,可使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胎结丹田,绵绵长存,行之不倦,神充体溢。
-
气功仿生工程
气功仿生工程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模拟、记录气功师所发放的外气(能量和信息),以制成系列用于医疗和气功科研的仪器的工程。1980年间,顾涵森等制成“SM-01型生命信息模拟仪”,具有远红外辐射、静电、磁场、微电流和高频电磁波五种信息,用于治疗高血压、腰腿痛等;
-
大丹直指
《大丹直指》为气功学专著,元代邱处机述,二卷。此书用图、诀等阐述内丹理论及行功方法,其说接近《钟离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认为人须“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气烹炼,使气周流于一身”,才能真正收到效果。七、五气朝元,炼神入顶;
-
武术气功
现代气功学按练功目的不同,把与武术相结合的一类功法叫武术气功,也叫硬气功。武术气功的特点是以提高搏击能力为出发点,在进行精、气、神的锻炼时,都以求内壮、强内劲、提高耐受力为目的,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即其强调功法与技巧相结合的武术训练宗旨。少林拳系可视为武术气功的代表。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佛教著作。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佛教天台宗创始者陈隋间僧人智觊撰(一说由其弟子灌顶整理成书)。分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等10章。论述佛家修禅和觉悟的原则、方法、作用、意义。所述修禅法多与传统气功相通,且下手容易、弊端较少,故较有影响。
-
医疗气功
现代气功学把有医疗作用的气功功法,统称为医疗气功,也叫医疗功。只要锻炼得法,大多数静功和动功功法对常见的慢性疾患如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原发性高血压、神经衰弱等,都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有修养的气功师的布气(发放外气)疗法,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因是子静坐法
《因是子静坐法》为气功学著作。作者蒋维乔,撰于1914年。以小周天为中心,叙述包括姿势、呼吸、腹内震动在内的练功方法。“三调”有一定基础后,应进一步学习“止观”,止观法门有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和空观、假观、中观之分。在锻炼调息上,又分一数、二随、三止,四现、五还、六净六步,称六妙法门。
-
蒋维乔
蒋维乔(1873-1958年)清末至民国时期气功学家。肄业于南菁书院,与丁福保、曹颖甫等同学。早年因体弱多病,患肺结核咯血证,经气功锻炼而愈,因此潜心研究以呼吸疗法以防治疾病,创用静坐法气功保健强身获得效果。著有《因是子静坐法正续编》、《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国的习静养生法》、《废止朝食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