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公炮炙论
概述:《雷公炮炙论》为中药炮制著作,三卷。南北朝刘宋雷斅撰,胡洽重订。原书早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雷公炮炙药性赋解》、《本草纲目》等书中。1932年张骥根据上述各书重予补辑,得药180余种,分原叙及上、中、下三卷予以论述,并加入其他古本草书中有关炮炙经验,末有附卷,另记70余种药物的炮炙方法。
-
炒苍耳子
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炒苍耳子的炮制方法: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苍耳子《中国药典》记载虽为有毒,但其生品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均不大,未能测出LD50,其最大耐受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277倍以上。
-
蒲黄炭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归肝、心包经。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如治崩中漏下的蒲黄丸(《圣济总录》);蒲黄的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
-
炒蒲黄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归肝、心包经。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如治崩中漏下的蒲黄丸(《圣济总录》);蒲黄的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
-
张骥
张骥近代医学家(?-1951年)。字先识,四川双流人,攻儒业,并于民国初年入京应试而入选。1924年后,转而矢志攻医,并于成都设药肆悬壶并售药。毕生勤于著述,其医著有《雷公炮炙论》、《内经方集注》、《医古微》、《史记·扁鹊仓公传补注》、《难经缵义》、《三世脉法》、《五色诊奇脏》,刊行于世。
-
瓜蒌皮
概述:瓜蒌皮为中药名,出自《御药院方》,即《雷公炮炙论》记载的栝蒌皮的别名。拉丁名:PericarpiumTrichosanth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snakegourdpeel(《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栝楼壳、瓜蒌皮。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白垩
"性味苦,温。"②《别录》:"(治)阴肿痛,漏下无子,止泄利。"④《日华子本草》:"治泻痢,痔瘘,泄精,女子子宫冷,男子水脏冷,鼻洪吐血。(《妇人良方》白垩散)②治水泻米谷不化,昼夜不止:白垩一两(火煅过),干姜(炮)一两,楮叶二两(生研细)。(《圣济总录》白垩丸)③治衄血不止:白土末五钱,井华水调服。
-
碧桃干
《*辞典》:碧桃干: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B T oGān别名:桃枭(《本经》),鬼髑髅(《雷公炮炙论》),桃奴、枭景(《别录》),干桃(《圣惠方》),气桃(《草木便方》),阴桃子(《分类草药性》),桃干(《现代实用中药》),瘪桃干(《中药志》)。(《圣惠方》)⑤治妊娠下血不止:桃枭烧存性,研,水服。
-
赤车使者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车使者:拼音名:Ch ChēSh Zhě别名:鹿角七、细水麻叶、石边采、小白沙来源:为荨麻科楼梯草属植物大伞楼梯草ElatostemaumbellatumBlumevar.majusMaxim.[E.involucratumFranch.etSav.],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平。瘦果卵形,长约0.8mm,有小疣点。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活血行瘀,解毒止痛。
-
赤车使者根
出处:《药性论》拼音名:Ch ChēSh ZhěGēn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赤车使者的根茎。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赤车使者根),并粗捣,用童子小便,拌了蒸干,更晒,每修事五两,用小儿溺一溢为度。性味:①《药性论》:有小毒。功能主治:①《药性论》:治恶风冷气。②《唐本草》:主风冷邪庄,症瘕,五藏积气。
-
栝楼皮
《*辞典》:栝楼皮:出处:《雷公炮炙论》拼音名:GuāL uP 别名:栝楼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瓜壳(《四川中药志》)。治咽喉疼痛,大便燥结及乳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御药院方》发声散)③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或浓痰,肺痈:瓜蒌皮二至四钱,大青叶三钱,冬瓜子四钱,生苡仁五钱,前胡一钱五分。
-
漏篮子
《*辞典》:漏篮子:出处:《纲目》拼音名:L uL nZi别名:木鳖子(《雷公炮炙论》),虎掌(《日华子本草》),漏篮(《彰明附子记》)。附方:治一切恶痢杂下,及脾泄等症:漏篮子一个大者,阿胶半两,木香半两,黄连半两,罂粟壳半两,乳香少许(别研)。(《卫生宝鉴》百岁丸)摘录:《*辞典》
-
芒消
2.陶弘景:按《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消石名芒消尔。斜消光,消光角:Ng∧C≈31°。(检查钠盐)(3)取本品水溶液,加殷化钡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软坚去实热。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黄引之,直入大肠,润燥软坚泻热,子母俱安。
-
山石榴
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山石榴:山石榴为中药名,出自《奇效良方》。性味归经:酸、涩,平。治滑精,遗精,遗尿,尿频,咳喘,自汗,盗汗,慢性腹泻,崩漏,带下,慢性肾炎,高血压病,子宫脱垂,脱肛。化学成分:本品含金樱子鞣质A~1.治细菌性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胃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便血,衄血,月经过多。
-
水栀
《*辞典》:水栀: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ShuǐZhī别名:伏尸栀子(《雷公炮炙论》),水栀子(《八闽通志,),黄箕子、黄枝(《福建民间草药》),马牙栀、建栀、黄栀子(《药材学》)。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果实。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花冠裂片广倒披针形;生境分布: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
银线草根
出处:《安徽药材》拼音名:Y nXi nCǎoGēn别名:土细辛(《广西中药志》),四叶细辛(《湖南药物志》),天王七、拐拐细辛、四叶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治吐血,跌打损伤。③《陕西中草药》:祛湿散寒,理气活血,散瘀解毒。(②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⑤治胃气痛:银线草根三、四分(炒过),研末,吞服。
-
皂荚子
《*辞典》:皂荚子:出处:《雷公炮炙论》拼音名:Z oJi Zǐ别名:皂角子(《千金方》),皂子、皂儿(《博济方》),皂角核(《妇人良方》)。功能主治: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⑤《医林纂要》:杀疳虫。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
大壁虎
概述:大壁虎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性味归经:咸,微温,有小毒。治虚劳,喘咳,肺痿,咯血,阳痿,淋沥,消渴,经闭。又含胆甾醇、多种氨基酸、多肽。药理作用:醇提取物具有雌、雄激素样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
-
当门子
概述:当门子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麝香之处方名。性味归经:辛,温。1.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痹痛麻木。药理作用:人工或天然麝香酮有抗炎作用,并能增强β-肾上腺素能药物的作用,对动物能升高血压,兴奋呼吸,麝香酮对小鼠有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
-
小泽兰
别名:红梗草、甘露秧、虎兰、小泽兰、奶孩儿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LycopuslucidusTurcz.或毛叶地瓜儿苗L.lucidusTurcz.var.hirtusRegel的茎叶。入肝、脾经。1.治经闭,痛经,腹中包块,产后瘀血腹痛,身面浮肿,跌打损伤。化学成分:地瓜儿苗的全草含泽兰糖(Lycopose)、水苏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等。
-
小锦枝
概述:小锦枝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别名:小锦枝、细水麻叶、半边伞来源及产地:荨麻科植物赤车使者Elatostemaumbellatum(Sieb.etZucc.)Bl.var.majusMaxim.的全草。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活血行瘀,解毒止痛。2.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疖,毒蛇咬伤,烧烫伤捣烂外敷。
-
马茄子
概述:马茄子为中药名,出自《陕西中草药》,为《雷公炮炙论》记载的蕤仁之别名。别名:蕤核、马茄子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PrinsepiaunifloraBatal.的果核。主产陕西、山西、甘肃。性味归经:甘,平。入肝、心经。功能主治:疏风散热,养肝明目,补心安神。治目赤肿痛,眦烂,羞明,流泪,角膜云翳,失眠。
-
炮炙
炮炙又称、修治、修事。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如代赭石、磁石、牡蛎、鳖甲等,采用煅制,使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助于煎出有效成分。常山用醋制,催吐的作用加强,用酒制可减弱其催吐的作用。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
-
水锦花
概述:水锦花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开宝重定本草》记载的密蒙花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凉。治目赤肿痛,多眵,多泪,目翳,羞明,风弦烂眼,肝虚目暗。化学成分:花穗含刺槐素、刺槐苷、密蒙萜苷、桃叶珊瑚苷、洋丁香酚苷等。药理作用:刺槐素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减轻小鼠甲醛性炎症及松弛大鼠离体肠平滑肌。
-
石榴壳
概述:石榴壳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即《雷公炮炙论》记载的石榴皮的别名。性味归经:酸、涩,温,有小毒。入胃、大肠经。1.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久泻,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蛔虫病,绦虫病。止血炒炭用。化学成分:本品含异槲皮苷、鞣质、石榴皮苦素(Granatin)、甘露醇、熊果酸、苹果酸等。
-
仙蟾
概述:仙蟾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雷公炮炙论》记载的蛤蚧之别名。别名:仙蟾、大壁虎。性味归经:咸,微温,有小毒。入肺、肾经。主治虚劳,喘咳,肺痿,咯血,阳痿,淋沥,消渴,经闭。又含胆甾醇、多种氨基酸、多肽。药理作用:醇提取物具有雌、雄激素样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
-
仙灵脾
概述:仙灵脾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淫羊藿之别名。性味归经:辛、甘,温。入肝、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祛风除湿。主治阳痿,早泄,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健忘,慢性支气管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麻木。亦治更年期高血压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神经衰弱,小儿麻痹症。
-
灰涤菜
概述:灰涤菜为中药名,为《雷公炮炙论》记载的灰藋之别名。别名:灰涤菜、金锁夭。来源及产地:藜科植物小藜ChenopodiumserotinumL.的全草。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台湾、广东、云南等地。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去湿,解毒。主治疗疮肿毒,疥癣风瘙,毒虫咬伤。
-
光珀
概述:光珀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雷公炮炙论》记载的琥珀之处方名。别名:血珀、光珀。性味归经:甘、淡,平。入心、肝、小肠经。功能主治:功在镇惊安神,利水通淋,活血化瘀。1.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小便不利,血淋茎痛,尿血,闭经,癥瘕,产后瘀滞腹痛。在体外对某些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
刚子
概述:刚子为方剂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巴豆之别名。入胃、大肠经。1.治寒积停滞,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痰饮,水肿,腹水,癫痫,痴狂。化学成分:巴豆油中含巴豆醇二酯十余种,去氧巴豆醇三酯多种,以及巴豆酸(Tiglicacid)、巴豆油酸(Crotonicacid)、亚油酸、花生酸等的甘油酯。
-
竹木
概述:竹木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萆薢之别名。别名:百枝、竹木、白菝葜、硬饭团、山田薯。来源及产地:薯蓣科植物粉萆薢DioscoreahypoglaucaPalib.或绵萆薢D.SeptemlobaThunb福州薯蓣D.futschauensisVnine的根茎。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不利,淋浊,白带,乳糜尿。
-
延胡
概述:延胡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本草拾遗》记载的延胡索之简称。别名:元胡、延胡、元胡索、玄胡索。主治胃痛,胸胁痛,腹痛,暴腰痛,疝痛,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癥瘕,跌打损伤。还含左旋四氢小檗碱、狮足草碱、二氢血根碱等。药理作用: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对小鼠、大鼠、兔均有镇痛作用。
-
血珀
概述:血珀为中药名,出自《大明一统志》,为《雷公炮炙论》记载的琥珀之处方名。1.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小便不利,血淋茎痛,尿血,闭经,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药理作用:聚酯化合物的分解产物琥珀酸对小鼠有镇静、抗惊厥作用,缓解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对实验性血栓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眼镜蛇毒中毒小鼠有保护作用。
-
炮制
又称修治、修事。炮制的目的: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如代赭石、磁石、牡蛎、鳖甲等,采用煅制,使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助于煎出有效成分。如生半夏用生姜制过,巴豆去油等。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
-
炒薏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
麸炒薏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拌水蒸透(《本草纲目拾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盛的三仁汤(《温病条辨》)。
-
炒槟榔
有炒(《太平圣惠方》)、炮(《博济方》)、烧灰存性(《旅舍备要方》)、面裹煨、吴茱萸炒(《小儿卫生总微方论》)、火煅(《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多种炮制方法。归胃、大肠经。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炒槟榔与焦槟榔功用相似,长于消食导滞。
-
蛇皮
注解:蛇皮为蛇蜕的处方名,出自《雷公炮炙论》。酒蛇蜕微显黄色,略有酒气。蛇蜕炭呈黑褐色。蛇蜕味咸、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疗肿,皮肤瘙痒。煅炭后便于粉碎和制剂,具解毒消肿作用,以外用为主,亦有内服者。用于痈肿疔毒,瘰疬恶疮。
-
雷斅
雷斅为南北朝刘宋中药学家。撰《雷公炮炙论》。履籍欠详,以其所著之《炮炙论》而留名于世。该书又称《雷公炮炙论》、《炮炙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炮炙专著,奠定我国炮炙学之基础。
-
前胡
功效与主治:前胡具有疏风清热,降气化痰的功效,治风热感冒,肺热咳喘痰多,胸膈痞闷,呕逆。紫花前胡煎剂口服对麻醉猫有祛痰作用,前胡苷元并有某些抗菌作用。木射线宽2~(2)取本品粉末0.5g,加三氯甲烷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
-
白矾
功能主治:祛痰,燥湿,止血,止泻,杀虫止痒。1.治癫痫,喉痹,痰涎壅盛,黄疸,消化性溃疡,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久痢,久泻,白带。蝎子螫伤。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0.05mol/L)相当于23.72mg的含水硫酸铝钾[KAI(SO4)2·l2H20]。用于湿疹湿疮,脱肛,痔疮,聘耳流脓,阴痒带下,鼻衄齿衄,鼻癔肉。
-
蛤蚧
性味归经:蛤蚧味咸,性微温,有小毒;入肺、肾经。蛤蚧的功效与主治:蛤蚧具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咳,助阳的功效,治虚劳,喘咳,肺痿,咯血,阳痿,淋沥,消渴,经闭。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本品为不规则的片状小块,表面灰黑色或银灰色,有棕黄色的斑点及鳞甲脱落的痕迹。
-
海狗肾
《*辞典》:海狗肾: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HǎiGǒuSh n别名:腽肭脐(《药性论》)。③《开宝本草》:味咸,无毒。归经:入肝、肾经。②《本草拾遗》:主心腹痛,宿血积块,痃癖羸瘦。③《海药本草》:主五劳七伤,阴痿少力,肾气衰弱,虚损,背膊劳闷,面黑精冷。④《日华子本草》:补中,益肾气,暖腰膝;
-
榉树皮
《*辞典》:榉树皮:出处:《别录》拼音名:JǔSh P 来源:为榆科植物大叶榉树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②陶弘景:夏日作饮,去热。④《日华子本草》:下水气,止热痢,安胎,主妊娠腹痛。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服,量大小与服之。(《古今录验方》犀角榉皮煎)③治痛身水肿:榉树皮煮汁日饮。
-
蒟酱
《*辞典》:蒟酱:出处:《唐本草》拼音名:JǔJi 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中草药》),芦子(《云南中草药选》)。性味:①《唐本草》:味辛,温,无毒。治心腹冷痛,吐泻,虫痛,咳逆上气。
-
露蜂房
药理作用:露蜂房的醇、醚及丙酮浸出物皆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尤以丙酮浸出物为最强。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⑥《本草述》:治积痰久嗽,风惊颤掉,神昏错乱。(《简要济众方》)④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露蜂房、乱发、蛇皮。
-
醍醐
脂肪是醍醐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饱和脂肪酸:丁酸、己酸、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不饱和的油酸(以上都是偶数C的脂肪酸)。③《唐本草》:性冷。功能主治:养营,滋阴,润燥,止渴。治虚劳肺痿,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③《日华子本草》:止惊悸,心热,头疼,明目,敷脑顶心。
-
天雄
《*辞典》:天雄:出处:《本经》拼音名:TiānXi nɡ别名:白幕(《本经》)。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
熊脂
《*辞典》:熊脂:出处:《本经》拼音名:Xi nɡ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治风痹不仁,筋脉挛急,虚损羸瘦,头癣,白秃,臁疮。(《洞天奥旨》熊脂膏)各家论述:《本草经疏》:熊脂,其主风痹不仁筋急者,盖风为阳邪,熊(脂)气温,能通行经络;
-
干燥
概述:干燥:1.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关于炮制:炮制又称炮炙、修治、修事。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如生半夏用生姜制过,巴豆去油等。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物料处理方法·干燥:干燥是通过气化而使湿物料中的水分除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