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僻
僻不正,歪斜。《灵枢·经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有热则筋纵弛缓,不胜收故僻。”
-
口形六态
指以口部外形的六种变化,作为辨证的参考。噤·口形六态:噤(口闭不开),主病实。僻·口形六态:僻(左右斜,口角缓急),主肝经风痰。撮·口形六态:撮(上下唇紧聚),主邪正交争,正虚邪盛。振·口形六态:振(寒栗鼓急,上下振摇),主阳气虚。动·口形六态:动(开合频繁)主胃气将绝。
-
僻邪
僻邪同“邪僻”。指致病因素。《灵枢·本神》:“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素问·六节脏象论》:“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
报灸
报灸为灸法用语。意指重复施灸。《针灸资生经》卷三:“灸疮既干,则又报灸之。”指再次施灸。报灸指分次重复施灸的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凡阴阳濡风口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
-
郑兼山
郑兼山(1640-1689年)清代医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业医,七世祖海官,太医承事。称“僻山郑氏”,子孙世以“山”为号。少习儒,因失怙恃而缀学,随祖父钦谕习医。后业医,手不释卷,研习《素问》、《难经》、《金匮》诸医典,遂悟医理。遇疑难症,治之则愈。著有《论证琐言》、《先天水火广嗣诸论》。
-
燔发散
处方:白石脂1分,发(烧)2分,甘草(炙)2分。功能主治:肠僻下脓血。用法用量:每服2刀圭,米汁和下日2次。摘录:《准绳·幼科》卷七《准绳 幼科》卷七:方名:燔发散组成:白石脂1分,发(烧)2分,甘草(炙)2分。制备方法:上为末。
-
禁疮
禁疮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指痘疹初出,或一二点,见于隐僻辏节、四肢之间。古人认为此疮一出,则其痘疮不得宣发成浆,故称禁疮。分胃禁、火禁、水禁、风禁、寒禁。详见各条。
-
筋弛纵缓
筋弛纵缓病证名。证见筋弛缓,收缩无力。“弛”同“驰”。《灵枢·经筋》:“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
缓火
缓火是指把原定灸量分次给予,以减少每次灸量,延长整个灸疗日程,称为缓火。火:艾火。《备急千金要方》:“凡阳明濡风口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此风气濡微细入,故宜缓火,温气推排渐抽以除耳。”
-
熊戏
系模仿熊的动作的一种导引功法。《庄子》中有“熊经鸟伸”的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导引图》中也绘有类似导引练功图。后为五禽戏之一。《云笈七签·导引按摩》:“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此后功法流派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