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骨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eguWan标准编号:WS3-B-0138-89处方:甜瓜子100g土鳖虫100g地龙(广地龙)100g桂枝(炒)100g郁金100g骨碎补100g续断100g自然铜(煅醋淬)100g马钱子粉100g制法:以上九味,除马钱子粉外,甜瓜子等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马钱子粉配研,过筛,混匀。薄壁组织团块,内含无色透明糊化淀粉粒。
-
五伤接骨膏
《博济》卷五:方名:五伤接骨膏别名:五伤接骨丸、没药丸组成:没药1两(好者,生用),乳香1分(好者,生用),川椒1两(拣择去子,生用),芍药1两(拣择,生用),川芎1两(好者,生用),川当归1两(拣择净,洗过,细切,炒令干),自然铜1两半(火烧令赤,候冷杵研令细,水飞过,纸上衬,于灰上吸干,取1两)。
-
大楗骨伤
大楗骨伤为病名,大楗骨即股骨,大楗骨伤是指因跌打、压轧所伤。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肱骨外上髁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肋骨折
局部疼痛,甚至不能直立挺胸,呼吸短促,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骨折处可有凹陷、突起及骨声;严重者可出现气胸、血胸及内损脏器,伴见咯血、呼吸困难、昏厥等。肋骨折的治疗:治宜手法复位,给予固定,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后期恢复时,可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用五加皮汤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
-
胸骨伤
治宜手法复位,及伤处固定,可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后期恢复时,可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并用五加皮汤外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如合并气、血胸及内脏损伤者,应及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治疗。
-
髃骨伤
指肩胛骨因外伤而损折者。见《医宗金鉴》卷八八。症见伤处肿胀疼痛,甚者臂肘亦肿,或肱骨头离位突出。对于有移位骨折者则应施行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治可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接骨丸、正骨紫金丹;后期恢复时服补筋丸。外治用海桐皮汤外洗患处,并配合进行功能锻炼。
-
天柱骨折
天柱骨折为病名。天柱骨即颈椎,即颈椎骨折。又名旋台骨折,颈骨折,玉柱骨折。症见颈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伤部以下有麻木及知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内服复元活血汤加减或七厘散,待症状好转,改服接骨丸、正骨紫金丹;4周肢体功能恢复后,内服补肾壮筋丹、舒筋活血汤;
-
腰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膝盖损断
膝盖损断病名。指髌骨因外伤而损折者。出《证治准绳·外科》卷六。症见局部肿胀、压痛、瘀血、膝关节活动受限、断损处压痛,可触到凹陷并可闻及骨声。可配以药物内服,初期宜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痛减轻后改服接骨丸,或正骨紫金丹;断端愈合后,服补筋丸,去抱膝,用损伤洗方外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
-
井栏骨折断
井栏骨折断为病名,即锁骨骨折。出《陈氏秘传》。多因跌坠、撞击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可有骨擦音,头倾斜于患侧,下颌偏向健侧,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折端移位者,治宜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接骨丸、正骨紫金丹;后期服补筋丸,用海桐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
-
肩井骨伤
肩井骨(即锁骨)骨折伤。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功能障碍。治宜手法整复,局部固定,《伤科补要》:“用手法先按胸骨,将肩端向内合之,揉摩断骨令其复位,用带挂肩于项,勿使摇动。”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痛消减可改服接骨紫金丹,接骨丸。局部可用损伤洗方或海桐皮汤外洗,或外敷定痛散贴万灵膏。
-
背脊骨折
背脊骨折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证见外伤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折部压痛明显、后突畸形等,严重者可合并脊髓损伤,甚至出现截瘫。药物治疗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或七厘散;后期继则视骨折愈合情况及全身状况,可补肾活络,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等。外用五加皮汤洗,配合腰背肌锻炼。
-
指骨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颈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胸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掌骨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竹节骨折伤
竹节骨折伤为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竹节骨即指骨。指骨骨折伤之名。多因跌打、压撞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屈伸活动障碍,折端移位者,畸形明显。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或云南白药,肿消痛减后改服接骨丸或正骨紫金丹,用海桐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
-
趾骨伤
指脚趾骨之伤折者。见《疡科选粹》卷八。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可见有畸形或闻及骨声,功能活动受限。治宜在麻醉条件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恢复初期应以活血祛瘀消肿为主,可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展筋丸、小活络丹,并可用五加皮汤外洗,亦须适时配合功能锻炼。
-
内外踝伤
内外踝伤为病名。其证局部肿胀、疼痛,压之痛感剧烈,活动受限,甚则足内翻或外翻畸形。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健步虎潜丸,并配合功能锻炼。若有踝关节脱臼,甚或骨折者,证治参见骨关节骨折、脱臼之病处治。可手法复位至功能位置,作夹缚固定,局部外用热熨、消肿止痛剂即可。
-
玉柱骨折
玉柱骨折为病名。即天柱骨折。即颈椎骨折。见《伤科补要》卷二。天柱骨即颈椎骨。症见颈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伤部以下有麻木及知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内服复元活血汤加减或七厘散,待症状好转,改服接骨丸、正骨紫金丹;4周肢体功能恢复后,内服补肾壮筋丹、舒筋活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