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呼吸
深呼吸又称加强呼吸,这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深吸气时,除加强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强度之外,其它辅助吸气肌肉,如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也参加收缩,使胸骨及第1肋骨,向上向外提起以扩展胸廓上部。当进行强烈快速的深呼吸时,躯干还有许多其它肌肉参加活动,消耗体力也更大。
-
小儿喉痉挛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小儿喉痉挛是喉肌痉挛性疾病,多发于先天禀赋不足,发育不良,营养欠佳的儿童,另外肠道寄生虫,腺样体肥大,消化道疾病,受惊均可引起。常于夜间突发呼吸困难和吸气性喉鸣,伴手足乱动,冷汗淋漓,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唇紫绀,似有窒息的危险,但深呼吸后症状可消失。
-
气功疗法
内养功适应症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胃下垂、便秘、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恢复期、身体虚弱等。②正确掌握呼吸运动。入静的方法,最常用而易掌握的是意守丹田,或默念字句,进行缓慢均匀的腹式呼吸运动。4.练功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纠正姿势,按功种要求,给予指导,保护。深呼吸锻炼避免憋气。
-
胸部肌群
胸部肌群是胸部所有的骨骼肌。胸大肌在胸前部最浅层,呈三角形,起于锁骨内侧以及胸骨和肋软骨,肌纤维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上段的前面,有内收和内旋肱骨的作用,还可以参加深呼吸的吸气动作。前锯肌以肌齿起于上部肋骨的外面,肌纤维向后内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肋间肌位于肋间隙,有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
过度换气诱发试验
操作名称过度换气诱发试验禁忌症颅脑外伤急性期、颅内压增高、冠心病、急性脑血管病、呼吸困难、重症高血压等患者属禁忌。方法及内容嘱受检者连续深呼吸3min,频率一般为20-50次/min,换气量要达到正常的5-6倍。检查前要告诉受检者,换气中可能产生一些不适感,如头晕、心悸、手麻等,很快会自行消失。
-
太息
太息为症状名,又称叹气。指呼气为主的深呼吸,出声长叹的表现。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叹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宣引起。
-
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6.注意手术或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神经及骨突出处受压。8.一般手术后,除有可能发生休克、内出血,以及高热或伴有心脏病、腹膜炎、颅脑损伤和病情危重或极度衰弱者外,应尽量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护理上应做到:(1)麻醉清醒后即开始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患者咳嗽、排痰、翻身及活动四肢,防止肺部并发症。
-
顺位排痰法
操作名称顺位排痰法适应症用于肺脓肿及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方法及内容1、根据肺部病变的部位、安置患者于相应肺段支气管引流的体位,使支气管内的痰液,借重力作用,经大气管而咯出。注意事项1、体质十分虚弱、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大咯血者慎用。2、如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可用蒸气吸入,2-3/d;
-
心包囊肿
概述:心包囊肿有单房或多房,由囊状薄壁的间皮细胞组成。诊断:胸部X线检查在心膈角处有明显阴影,深呼吸和体位改变可见阴影形态和大小都有明显改变。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有胸闷、胸痛、气急、咳嗽、心悸和吞咽困难等。超声检查可确定囊内液体,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
闭合总量
操作名称闭合总量(CC)方法及内容闭合容积是指从肺总量位一次呼气过程中,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量。一口气氮测定法(singlebreathnitrogentest,SBN2)1.受检者坐位,口含与三通阀相连的接口器,夹鼻夹,深呼吸室内空气数次后,缓慢深呼气至残气容积。
-
胸膜摩擦音
胸膜摩擦音的定义:胸膜摩擦音是指胸部听诊所闻之两层粗糙胸膜摩擦的声音。其性质颇似以手掩耳用指腹摩擦手背听到的声音。深呼吸以及在听诊器体件上加压,声音可更清楚;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是前下侧胸壁。常见胸膜摩擦音的疾病:胸膜摩擦音见于急性纤维性胸膜炎、胸膜肿瘤结节等。
-
强壮功
强壮功,气功功法名。呼吸方法以鼻为主,有静呼吸法(自然呼吸法)、深呼吸法、逆呼吸法(即吸气时腹壁收缩,呼气时腹壁扩张)等。同时意守下腹部(意守部位有气海、膻中、印堂,但以气海为多),借以集中精神,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目的。强壮功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关节炎等病证有较好疗效。
-
行气玉佩铭
《行气玉佩铭》为气功铭文。原拓片见《三代吉金文存》卷二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字记述,共四十五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逆则死。”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
-
气鼓法
气鼓法为正骨手法。适用于胸肋骨个别骨折及错位的整复。患者仰卧,背部垫高,令患者用力咳嗽或深呼吸,同时令助手下压腹部,医者下压突出的骨端,借“鼓气”的力将陷内的骨端或错位骨端鼓出,借以达到整复的目的。
-
呵欠
呵欠为症状名,又称欠、欠伸、呼欠。见《医碥·欠嚏》、《黄帝内经灵枢·口问》。指自觉困倦时不自觉地张口深呼吸的表现。自觉困乏而伸腰呼气,常发生在过度疲劳时。如经常呵欠,称数欠,为肾精亏虚、肾气不充、精不养神的表现。《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肾主欠。”治宜益精补肾。
-
垫法
垫法推拿手法名。在仰卧时,将掌背或拳背向上垫于腰背及骶部八髎穴处,并同时进行下肢屈伸活动或进行深呼吸,可对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进行刺激。以疏经通络及改善和调节脏腑的功能,常用于消化不良、便秘、腰腿痛等症。
-
蔽心骨伤
蔽心骨伤病名。指胸骨受伤者。见《医宗金鉴》卷八八。蔽心骨即剑突。该病多因跌打、压撞所致。症见局部肿胀疼痛,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腰伛不起,甚则翻身困难。治宜活血化瘀,可内服复元活血汤、八厘散等,外用艾醋汤洗,敷万灵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