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福化毒丹
主治:《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五福化毒丹主治小儿蕴积热毒,多生疮疖,口舌生疮,烦躁不安。
-
红丝瘤
概述:红丝瘤为病名。是指以头上及胸乳间肿块,小如李核,大如馒头,漫肿不甚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出《外科正宗》卷二。即血管瘤。病因病机:多因母体蕴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症状:初生婴儿头部、胸乳间生局限性肿块,色紫微硬,漫肿略疼,或大或小。治疗:治宜用针刺破瘤体,后服五福化毒丹,外贴黄连膏。
-
囟肿
指囟门肿起。病因病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有囟肿者,由脾胃不和,冷热不调,或怒啼饮乳,或喘急咳嗽,致阴阳气逆,上冲而囟肿也。分型治疗:因热而肿者,宜清热解毒,以青黛冷水调敷于局部,兼服大连翘饮,或五福化毒丹;因冷而肿者,宜温化阳气,用肾气丸,兼服益黄散。
-
胎瘤
概述:胎瘤(neonatalfetalmass)为病名。是指以头上及胸乳间肿块,小如李核,大如馒头,漫肿不甚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即血管瘤。病因病机:多因母体蕴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症状:初生婴儿头部、胸乳间生局限性肿块,色紫微硬,漫肿略疼,或大或小。治疗:治宜用针刺破瘤体,后服五福化毒丹,外贴黄连膏。
-
龙石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石散:处方:朱砂(研飞)二两半,寒水石(烧通赤)二斤,生脑子(研)二钱半。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龙石散:处方:龙骨、赤石脂、海螵蛸、白芷、黄丹、血竭、朱砂各等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儿疮疹攻口齿,先用化毒丹,次用此药擦之。
-
五福丸
《普济方》卷三七○:组成:生蚯蚓1条(研烂),五福化毒丹1丸。主治:小儿急惊风。用法用量:上同研如泥,煎薄荷汤少许,调化旋灌。
-
囟门高突
概述:囟门高突为病证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有囟肿者,由脾胃不和,冷热不调,或怒啼饮乳,或喘急咳嗽,致阴阳气逆,上冲而囟肿也。《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囟填,由乳食不时,饥饱不节,或热或寒,乘于脾胃,致脏腑不调,其气上冲所为也。”因热上冲者,宜疏风清热解毒,用大连翘饮;
-
难乳
难乳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不及,咽而入腹,则令儿心腹痞满,短气促急,故口不能吮乳。”前者治宜清热,用五福化毒丹;后者治宜除秽,用四磨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