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苦味药
苦味药中苦寒药以生物碱和甙类成分为主,苦寒药如大黄含蒽式,可刺激大肠粘膜而致泻有泻实通便功效;黄连、黄柏的主要成分小蘖碱,有较好的抗菌、抗炎、抗毒作用。
-
苦
苦(bitter)为五味之一。指能燥,能泄,能坚的药味。苦为火味,入通于心,故为心所主之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苦入心。”苦味药物多入心经,有清心泻火作用,如黄连、莲子心等。同时,苦味药亦有燥湿及坚阴作用,如黄柏之类。故《内经》有“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之说。
-
辛开苦泄
辛开苦泄中药学术语。指辛味药与苦味药配合具有开散泄降的作用。如外感表邪兼有里热,可用桑菊饮加黄芩、大青叶等,桑菊饮辛凉解表,黄芩、大青叶苦寒泄热。又如寒热互结之痞证,用半夏泻心汤,干姜、半夏辛开而温,可散脾气之寒;黄芩、黄连苦泄而寒,可降胃气之热,一开一泄,一寒一热,共奏散痞之效。
-
开泄
开泄即辛开苦泄。1.用辛味药发散表邪,用苦味药清泄里热。如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咽痛,舌苔黄白,脉浮数等,可用桑菊饮加黄芩、大青叶等,以辛凉透解,兼清泄里热。2.因痰湿热阻滞而出现痞闷胀满,苔黄白腻等,用小陷胸汤加枳实生姜之属,以行气散结,兼苦寒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