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泽
曲泽穴位于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仰掌,微屈肘取穴。曲泽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热病、肘臂挛痛。一般直刺0.5~注意:曲泽针刺时须避开肱动脉和肱静脉,以防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刺络放血者除外。治疗高血压:针刺高血压患者曲泽后,大多数患者血管舒张,血压不同程度地降低。
-
手厥阴心包经
胸中支脉:②沿胸内出胁部,③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④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⑤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⑥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
-
天湿
概述:天湿为经穴别名,“湿”,“温”之误,即天温,是天泉穴别名。或于曲泽穴上7寸取穴。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入肱二头肌,在肌皮神经的外侧深进喙肱肌,以上两肌由肌皮神经支配。天湿穴的功效与作用:天泉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脉的功效。《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
天温
别名天温。天温穴主治病证:天泉穴主要用于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
天泉
别名天温。快速取穴: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天泉穴。天泉配期门,有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胀满。动物实验表明,先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过快,再针刺“天泉”、“曲泽”、“内关”等,可明显减弱肾上腺素所致的心率加快作用,并促使心率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
郄门
曲泽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郄门穴的取法: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郄门有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郄门穴针刺以治疗急性血证和心胸痛为主。
-
身八邪
概述:身八邪为经外奇穴名。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如咳嗽上气、胸满喘逆、头项强痛、自汗盗汗、肺痿痨瘵、骨蒸潮热、吐血唾血、腰脊疼痛、喉痹、眩晕、黄疸、呕吐、癫狂、瘈疭、瘿气、疠风。本穴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
-
手厥阴经络现象
典型手厥阴经络现象:王某男26岁1981年初诊心包经皮脂腺囊肿病期八年,圆形囊肿性皮损,从腋窝至内关穴沿心包经呈带状播散。3.对102名冠心患者针刺内关穴后,有53人出现了感传,感传线大多可达曲泽穴,少数可达天泉穴或心前区。在另55名无感传的受试者,同位素仅在注射穴周围均匀弥散,无循经迁徙的迹象。
-
合穴
《类经》注:“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即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阴陵泉(脾)、少海(心)、小海(小肠)、委中(膀胱)、阴谷(肾)、曲泽(心包)、天井(三焦)、阳陵泉(胆)、曲泉(肝)。五输穴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
五俞穴
五俞穴即五输穴。这是以水之源流,比喻脉气流行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经穴多在腕踝关节附近,“主喘咳寒热”。
-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
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本经脉的病候,主要表现为掌心发热,臂肘挛急,腋肿,胸胁满闷,心悸,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
凉血
凉血为清热法之一。是一种清血分热邪的治法。适用于热性病热入血分,而出现出血、神昏谵语、舌色紫绛等症。针灸治疗常以曲泽、委中为主,点刺出血。
-
凉血散血
凉血散血为清法之一。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迫血妄行,而见吐血、便血或发斑等症。针灸常以点刺曲泽、委中两穴出血为主,酌配血海、中冲、少冲、曲池等穴。针用泻法。
-
扯痧疗法
概述:扯痧疗法是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扯起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人迎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上,将食指、中指拳曲,夹著结喉两边等处皮上,用力揪扯一二十下,则痧气发现,皮上露出黑紫颜色。”以防止血源性传播。
-
心主手厥阴之脉
心主手厥阴之脉为早期经脉名。手厥阴心包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
-
清心
清心又称清心涤热或清富。是治疗热性病邪入心包的方法。针灸常选用人中、大椎、合谷、曲泽、十宣或十二井穴、大陵、劳宫等穴,针用泻法,并可点刺出血。清心又称清心涤热或清宫。热入心包,症见神昏谵语、高热、烦躁不安、舌质绛、脉细数等,可用清宫汤使心包热邪向外透达而解。
-
心主手厥阴心包之脉
心主手厥阴心包之脉为早期经脉名。手厥阴心包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
-
手厥阴
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本经脉的病候,主要表现为掌心发热,臂肘挛急,腋肿,胸胁满闷,心悸,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指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单侧共9穴。
-
清营
清营又称清营泄热。热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口渴不甚、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质红绛、脉细数。针灸临床上常选用点刺曲泽出血,配泻三阴交、血海、神门、委中等穴。是清除热性病在营分的治法。热邪入于营分,症见高热夜甚、心烦不眠、时有谵语、舌绛而干、脉细数、口渴不甚等。代表方剂为清营汤。
-
心包经
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简称。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针灸甲乙经》卷二及《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王注补)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赤,目黄、喜笑无常等。
-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指用具有清热邪、解热毒作用的方药治疗里热炽盛证、火毒、热毒证及痈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方有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针灸常选用合谷、曲池、大椎、委中、曲泽、三阴交等穴为主,针用泻法,可点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