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经历
丘经历为宋代医生(为宋代针灸家)。山东益都人。曾以针刺治愈患牙槽风而日久颔穿脓血不止的病者。据《癸辛杂识》载:刘郎中患牙槽风,久之颔穿流脓,医皆不效。经历以针刺委中及女膝,是夕脓血止,旬日颔骨蜕去,别生新者。出人意外。
-
泄脓血
泄脓血证名。即便脓血,又称圊脓血。《中藏经》卷上:“小肠实则伤热,热则口生疮,虚则生寒,寒则泄脓血。”泄脓血有因寒因热之别。详便脓血条。
-
车脂膏
处方:车辖脂。功能主治:聤耳出脓血,百虫入耳。用法用量:塞耳中,脓血出尽愈。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
-
艾姜汤
处方艾叶1握,黑豆100粒。功能主治大便下脓血。用法用量新水1大盏,煎至6分,入生姜汁3大匙,稍热服。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
八味荡滞饮
《产科发蒙》卷二处方七味荡滞,饮加大黄6分。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腹痛,日夜无度。
-
霜连散
《松崖说疫》卷二:方名:霜连散组成:百草霜、川连各等分。主治:挟热下痢脓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黄酒送下,每日3次。制备方法:上为末。
-
耳脓独龙丹
处方:生川乌(去皮脐)。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耳中脓血常流不息。用法用量:吹入耳中。数次即愈。摘录:《吉人集验方》
-
柿皮散
《普济方》卷二一二:方名:柿皮散组成:柿木皮(大柿亦可用,晒干更焙)。主治:脓血不止,上充下脱。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魂舍
魂舍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脐旁两边相去各1寸。主治绕脐腹痛、肠鸣泻痢脓血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刺肿摇针
刺肿摇针为针刺方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篇》言:“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指刺脓肿病时,摇大针孔,以出脓血的刺法。
-
胎毒蕴热证
胎毒蕴热证为证候名。指婴儿因在母体时染受邪热毒气所致,以皮肤赤烂、脱皮,或口疮、目赤烂,或大便腥臭夹脓血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内涤汤
《医林纂要》卷九:组成:薏苡根1两,天花粉1钱,甘草(炙)2钱。主治:痘疮收靥,忽泻脓血,中有痂皮者,腹中有痘也。用法用量:水煎服。
-
大写刺
大写刺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大写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写”通“泻”,排泄之意。是指用铍针切开排脓的方法。因其泻除脓血,故名大泻刺。
-
休息痢·发作期
休息痢·发作期(attackingstageofintermittentdysentery)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兼倦怠怕冷,嗜卧,食少,舌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等为常见症的休息痢。
-
大肠癌·瘀毒内结证
大肠癌·瘀毒内结证(largeintestinecancerwithsyndromeofinternalbindingofstaticbloodandpoison)是指瘀毒内阻于大肠,以腹部拒按,或腹内结块,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色紫暗,量多,烦热口渴,面色晦暗,或有肌肤甲错,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为常见症的大肠癌证候。
-
小儿疫毒痢·疫毒内闭证
小儿疫毒痢·疫毒内闭证(infantilefulminantdysenterywithsyndromeofinternalblockadeofpestilenttoxin)是指疫毒侵袭,内闭心神,以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宁,甚则反复惊厥,神志不清,或痢下脓血,舌质红,苔黄或灰糙,脉数为常见症的小儿疫毒痢证候。
-
肛门狭窄·大肠湿热证
定义:肛门狭窄·大肠湿热证(analstenosi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inlargeintestine)是指大肠湿热,以排便不畅,便溏且频,有黏液或脓血,低热,肛门潮湿,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肛门狭窄证候。关于肛管狭窄:肛管狭窄(analstenosis)是指以肛管狭小,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喉针
喉针为治喉用针。《外科正宗》:“喉针,长六寸,细柄扁头、锋尖,刺喉脓血者皆善。”似九针中之铍针。
-
箅漏
箅漏病名。指肛门周围生有窦道者。《医学入门》卷六:“……肛门左右别生一窍,流出脓血,名为箅漏。”属肛漏之一。
-
三秽液毒
三秽液毒为古痘疮的病因学名称。出自《小儿痘疹方论》。三秽液毒所指的病因有三:1.五脏六腑秽液之毒,发为水泡疮;2.皮膜筋肉秽液之毒,发为浓水泡疮;3.气血骨髓秽液之毒,发为脓血水泡疮,三毒既出,则发为疹痘疮。
-
黄芩子
《*辞典》:黄芩子:出处:《别录》拼音名:Hu nɡQ nZǐ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果实。功能主治:《别录》:主肠澼脓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摘录:《*辞典》
-
少阴便脓血证
少阴便脓血证(Shaoyindiseasewithpurulentbloodystoolsyndrome)是指少阴病,阳虚不固,统摄无权,以下利便脓血,面色淡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等为常见症的少阴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