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屏风散
临床上以自汗恶风、面色 白、舌淡脉虚为证治要点。臣药白术也有抑菌作用,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及炎症的影响:君药黄芪及其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甲和其他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有广泛影响,以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为主。
-
代偿性多汗症
4.中医治疗辨证用药,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生地10g、生栀子10g、生枳壳10g、泽泻10g灯心10g、竹叶10g、茵陈10g、姜黄10g、车前草10g)。相关药品:地西泮、苯巴比妥、巴比妥、氯丙嗪、谷维素、阿托品、颠茄、溴丙胺太林、黄芩、玉屏风散
-
代偿性多汗
4.中医治疗辨证用药,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生地10g、生栀子10g、生枳壳10g、泽泻10g灯心10g、竹叶10g、茵陈10g、姜黄10g、车前草10g)。相关药品:地西泮、苯巴比妥、巴比妥、氯丙嗪、谷维素、阿托品、颠茄、溴丙胺太林、黄芩、玉屏风散
-
瘾疹·卫表不固证
定义:瘾疹·卫表不固证(hiddenrashwithpatternofunconsolidationofdefensiveexterior)是指卫表不固,以风团较小,少数呈大片状,平素多汗,易感冒,每于汗出或风、冷刺激后发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又称风 、 ,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
玉屏风口服液
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2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
肺虚自汗
肺虚自汗证名。因肺气虚而表不固所致自汗证。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症见自汗、咳嗽、气喘、乏力等。治宜补肺以固其表,用黄芪六一汤、玉屏风散、生脉散等方。参见自汗条。
-
大病后虚汗
大病后虚汗为病证名,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见《证治要诀·盗汗自汗》。病后多汗,有因表虚卫气不固者,治宜益气固表,可用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有因气血俱虚者,治宜补益气血,可用八珍散、十全大补汤;或补气为主,兼以补阴,方用摄阳汤。
-
头身喜汗
头身喜汗为病证名。指头身经常容易出汗,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厚衣温卧,脏腑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治疗可在清脏腑热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若卫虚而表气不固者,可用玉屏风散实卫固表。
-
补气固表
补气固表为补法之一,用有补气作用的穴位治疗卫气不周、肌表虚疏的方法。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容易感冒。针灸治疗一般用补合谷、肺俞等穴。《黄帝内经灵枢·本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可用黄芪、党参、白术、人参等药。方用玉屏风散等。
-
病后多汗
病后多汗证名。病后体虚多汗之证。见《证治要诀·盗汗自汗》。因表虚卫气不固者,治宜益气固表,用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因气血俱虚者,治宜补益气血,用八珍散、十全大补汤;或补气为主,兼以补阴,主用摄阳汤。
-
表虚证
指风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之气不和所致的表证,以恶风,自汗,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虚者,或为多汗,或为肉战,或为怯寒。”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治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牡蛎散之属。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之分。
-
产后自汗
概述:产后自汗为病证名。产妇在饮食时或睡眠中汗出较多,一般2~病因病机:多因体质素弱,复因产时气血耗伤,以致肺气更虚,卫阳不固,腠理疏泄,气阴两虚所致。症状:症见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时或恶风微热,面色 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头晕,心悸,倦怠乏力。方用玉屏风散加大枣、生姜。
-
敛汗固表
敛汗固表为收涩法之一。针灸治疗常补复溜、泻阴郄。治疗表虚或气阴两虚而多汗的方法。如症见自汗、面色(白光)白、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脉大无力,属体虚卫外不固,宜用牡蛎散、玉屏风散;如症见盗汗、午后潮热、面赤、口干、心烦、唇燥、舌质红、脉细数,属阴虚火扰所致,宜用当归六黄汤或六味地黄汤加牡蛎、浮小麦等。
-
益气
益气为治法。用具有补气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虚证的治法。气虚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声低懒言、呼吸少气、面色 白、自汗怕风、大便滑泄,脉弱或虚大。一般补中气、助健运用四君子汤;补卫气、固表敛汗用玉屏风散。以关元、气海、足三里、百会、脾俞等穴,补中气,升举下陷;以气海、合谷、大椎等穴,补卫气,固表敛汗。
-
气虚自汗
治宜益气固表,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证治汇补》卷三:“阳虚自汗,必恶寒;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肝热自汗,口苦多眠;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症均有自汗。
-
固卫御风汤
处方:炙黄耆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芍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7枚。主冷激性荨麻疹。用法用量:日久发作不休者,加乌梅、五味子。各家论述:本方为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组成。黄耆、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痹证论治七要点
痹证论治七要点为谢海洲教授诊治痹证的经验总结,具体内容为:(1)祛邪不忘扶正。久病宜补肝肾,强筋状骨,药用熟地、山萸肉,补骨脂,鹿角胶、川断、狗脊等,妇人产后用玉屏风散加养血药,或用八珍汤加少量祛风除湿之品。用乌头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伍鹿角胶、补骨脂、巴戟天、狗脊等,同时要阴中求阳,适当加养阴药。
-
收阳温粉
《杏苑》卷三:组成:白术、藁本、川芎、香白芷各等分。主治:发汗太过,遂漏不止,其人发狂。用法用量:每药末1两加细米粉1两5钱,和匀,用夹生绢袋盛,周身扑之。另以玉屏风散,水煎热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扶正解表
扶正解表为治法。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病证,如气虚外感证、阳虚外感证、阴虚外感证、血虚外感证等,代表方如玉屏风散、参苏饮、葱白七味饮、加减葳蕤汤。临床运用时,应根据正邪盛衰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或攻补兼施。而祛邪扶正是针对邪实而正稍虚的病情,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则。
-
泄风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泄风》:“腠理为渗泄之门,风若中之,外不得入,内不得出,风搏汗泄,故名泄风。”证见多汗,皮上湿如水渍,口干,不能劳事,身痛而寒。治宜益气固表止汗,用玉屏风散等方。《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参见漏风、首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