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歇
歇又称歇经。见郑栋庵《女科经验方传灯》。指室女初潮后,复又闭经,但其面色不改,饮食如常,身无病状者,名曰歇。不属病态,不久经能自来。
-
生牛膝漱口煎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外台》卷二十二:组成:牛膝3两,生蘘荷根3两,黄柏1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口疮不歇,湿热随虚阳渐渍于上,蕴为火毒,入伤有形之血,以故愈而复发。牛膝生用、去恶血,逐火毒,性专下行,能使口疮热毒下降;蘘荷乃芭蕉中之一种色白者,为杀虫神药,取其辛散,故口疮亦得用之;
-
玉翳浮瞒
玉翳浮瞒为病证名。《银海精微》:“玉翳者,风充入脑,积热肝膈,发歇疼痛,失于调治,日久积累,血凝不散,结成白翳,遮满瞳睛,如玉色相似,立名玉翳遮瞒如此之状,有进有退,有红有泪,发歇未定。治法:用阴三阳二药次点一次。眼泪带药汪汪流出。如此之状甚,翳膜必能渐渐收卷…”即玉翳遮睛。
-
数动一代
数动一代脉学术语。指①脉搏跳动数次歇止一次。《灵枢·根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②数脉而有歇止。《素问·脉要精微论》:“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
-
歇火
歇火为灸法术语。歇:停止;火:指艾火。停止艾灸,谓之歇火。《类经图翼》:“凡灸头与四肢……宜时为歇火,或隔日再报”。
-
疳热流注
疳热流注病证名。指小儿疳疾,潮热生疮,发歇无已。治宜清热消疳,用猪肚黄连丸。
-
枣叶饮子
《圣惠》卷八十四:方名:枣叶饮子组成:枣叶1握(切),麻黄1两(去根节),葱白1握(切),香豉1分。主治:小儿时气5日以后,热气不歇。用法用量:以童便1大盏,煎至5分,去滓,3-4岁儿温服2合,1日3-4次。
-
歇至脉
歇至脉脉象名。指脉来有歇止,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别,参促脉、结脉、代脉条。
-
肾满漏疾
肾满漏疾病名。阴茎持续勃起,精流不止之证。《世医得效方》卷十:“玉茎硬不痿,精流无歇时,时如针状,捏之则脆,乃为肾满漏疾。韭子、破故子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
-
黄花蛇散
处方:黄花蛇1条(酒浸1宿,去皮骨,炙令黄色)。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风毒疬子。用法用量: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下1钱。服尽即歇10日,看未消减,即更作服之,如已损即止。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
香栀平肝饮
《辨证录》卷十:方名:香栀平肝饮组成:炒栀子3钱,茯苓5钱,白芍5钱,白术5钱,陈皮1钱,甘草1钱,香附2钱。主治:肝气旺克脾土,而肠中自鸣,终日不已,嗳气吞酸,无有休歇。用法用量:水煎服。
-
歇经
歇经简称歇。吴道源《女科切要》:“有室女经水既通,而至期复又不来者,必须视其有症无症,验其似疾非疾。若面色不改,饮食如常,身无内热,名曰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