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哮
《医学正传》卷二:“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医宗必读》卷九:“哮音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二:“哮即痰鸣气喘之常发者,膈内有壅塞之气,肺中有胶固之痰,肺络又有风寒之感,三者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有冷哮、热哮之分,详见冷哮、热哮条。
-
咳哮宁
处方:旋复花25公斤,紫菀25公斤,杏仁30公斤,野菊花30公斤,鹅不食草12.5公斤,细辛12.5公斤,五倍子12.5公斤,黄芩35公斤,花椒5公斤,明矾10公斤,麦冬20公斤,猪牙皂角7.5公斤,甘草粉7.5公斤。制法:上药共制成180000片。功能主治:止咳解哮,平喘祛痰。摘录:《古今名方》引天津市第三中药厂方
-
水哮
《医学入门·哮》:“水哮者,因幼时被水停蓄于肺为痰。”《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有水哮,宜水哮方。”症见咳喘哮吼,唾清稀痰沫,胸胁疼痛或见形肿呕吐等。治宜祛水饮、肃肺气为主,如小青龙汤、金沸草散、导水丸等均可选用。
-
立除冷哮散
处方:胡椒49粒。制法:入活癞虾蟆腹中,盐泥裹,煅存性。功能主治:散寒定哮。主冷哮痰喘,遇冷即发者。用法用量:分5-7服,用小青龙汤送下。注意:若有伏热者忌用。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咸哮咳
咸哮咳病名。《不居集》卷十五:“咸哮咳,因食咸物所伤,以致哮嗽不止。用白面二钱,砂糖二钱,通搜和,用糖饼灰汁捻作饼子,放在炉内煠热,划出加轻粉四分,另炒熟,将饼切作四片,掺轻粉在内,令患人吃尽,吐出病根即愈。”参见咳嗽条。
-
医旨绪余
《医旨绪余》医论著作。明·孙一奎撰于万历年间。本书汇集作者学医体会与见解,并择要节录部分《内经》原文。内容杂论脉象、诊法、病机、药性及医案等共60篇,多有超人见解。其中有关咳、喘、哮等病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张仲景等医家及其著述的评价等,内容颇多可取。现有两种明刻《赤水玄珠》本。
-
喘鸣
喘鸣证名。呼吸急促,喉中有痰鸣声。又名痰喘、哮。《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喘鸣而见孤阳浮越者,多属危证。详哮证、齁喘等条。
-
立止哮喘烟
处方:曼陀罗花1两5,火消1钱,川贝1两,法夏8钱,泽兰6钱,冬花5钱。制法:上为细末,用老姜1片,捣烂取汁,将药末合匀,以有盖茶钟1只,盛贮封固,隔水蒸1时久,取出,以熟烟丝10两和匀,放通风处吹至7-8成干(不可过干,恐其易碎)时,贮于香烟罐中备用。功能主治:哮喘。摘录:《外科十三方考》
-
哮吼丸
处方:杏仁9克马兜铃9克蝉衣6克桑皮7.5克白果肉7.5克白矾15克白信0.9克制法:上药为末,红枣肉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哮吼。用法用量:食后用冷茶送下,男7丸,女6丸。服后立刻吐痰而哮平。摘录:《青囊秘传》
-
哮鸣
哮鸣为症状名。指呼吸急促困难,喉中发出哮鸣如哨鸣声的表现,哮必兼喘。
-
宣肺扶土方
《医门补要》卷下:方名:宣肺扶土方组成:杏仁、南沙参、玉竹、太子参、茯苓、苏子、橘红、半夏。主治:劳嗽。用法用量:冰糖为引,水煎服。临床应用:劳嗽:一人体虚,劳动而哮作,脉细弱,以宣肺扶土方,即平。
-
鱼腥哮
鱼腥哮病名。因食用鱼腥而致发哮者。类似齁喘。《医说》卷四:“因食盐虾过多,遂得齁喘之疾。”证见喘急,喉中有痰鸣声,喘鸣迫急,但坐不得卧等。治宜温肺化饮以平喘,用小青龙汤、越婢汤等方。参见齁喘条。
-
黑马蹄香散
处方:马蹄香(焙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哮(口勾)、久嗽。用法用量:每服2-3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刻吐出痰涎为效。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
-
哮拔
哮拔病证名。小儿哮喘证型之一。见《幼科金针》。又名咸哮、盐哮、醋哮。指食过多咸酸食物引发哮吼。肺乃轻清之脏,恶咸酸热毒,如饮食酸咸太过,易致痰湿结聚,一遇风寒,气郁痰壅而发哮喘。治宜分辨属冷属热,于处方中加入饴糖或砂糖等甘味药。
-
香苏二陈汤
《医醇剩义》卷三:方名:香苏二陈汤组成:沉香6分,苏子2钱,橘红1钱,半夏1钱5分,茯苓2钱,枳壳1钱,厚朴1钱,杏仁3钱,郁金2钱,苡仁(炒)4钱。功效:化痰平喘。主治:哮症因于湿痰上泛,窒滞中都者。用法用量:上以生姜汁2小匙,冲服。
-
白面饼
处方:白面2钱,砂糖2钱。功能主治:咸哮,食咸味即发者。用法用量:用饴糖饼化汁,捻作饼子,炉内煠炒,撩出,加轻粉4钱,令病人吃后吐出病根即愈。3涌3补,屡建奇功。摘录:《证治宝鉴》卷五
-
都气加桂汤
处方:熟地8钱,茯苓4钱,泽泻4钱,怀山药4钱,丹皮2钱,山萸肉2钱,五味子9粒,肉桂4分。功能主治:纳肾气。主喘哮之欲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
清金丹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方名:清金丹别名:清金丸组成:萝菔子(淘净,蒸令熟,晒干,为末)1两,猪牙皂角(火烧过,以碗覆地上,作灰末)3钱。一方劫喘,用姜汁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噙化咽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拌匀,用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萝卜子大。附注:清金丸(《鸡鸣录》)。
-
虚哮汤
《仙拈集》卷一引《汇编》:方名:虚哮汤组成:麦冬3两,桔梗3钱,甘草2钱。主治:热哮,伤热伤暑而发,并盐哮、酒哮。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愈。不必加去痰之药,加则不效矣。
-
盐哮
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属虚哮范畴,详虚哮条。亦有偏实者,《医碥》卷二:“食味酸咸太过,幼时多食盐醋,往往成此疾,俗谓之盐哮。渗透气管,痰入结聚,一遇风寒,气郁痰壅即发。”治宜利肺调气豁痰。亦可用吐法,如《原病集》治盐哮,喉中痰声不绝,以人参芦煎汤,饮之探吐。
-
实哮
实哮证名。因寒邪、郁热、暑热、水饮、胶痰等实邪所致的哮吼。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因所感病邪与证状的不同,可相应采用散寒宣肺、涤痰化饮、清热降气等法。详见冷哮、热哮、水哮、痰哮等条。
-
灸哮
灸哮经外穴名。《针灸聚英·杂病歌》:“哮…环颈垂下至鸠尾,尖上截断牵脊背,线头尽处是穴端,灸至七壮真为贵。”《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哮。在背部,以绳环颈下垂至胸骨剑突尖,环转向背,绳之中点平喉结,绳端着脊骨中处是穴。主治哮喘,咳嗽,及支气管炎等。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醋呛哮
醋呛哮病名。亦称醋哮。指醋呛入气管而致的哮吼。《鸡鸣录》:“醋哮,醋抢喉管,哮嗽不止。”《医略六书·杂病证治》:“醋呛哮,甘草二两,中半劈开,猪胆汁五枚,浸五日炙末,蜜丸,临卧茶清吞二、三钱。”
-
落地还阳
落地还阳此药为兰科植物扇唇舌喙兰(Hemipiliaflabellata)的全草或裂唇舌喙兰H.henryi的块茎。扇唇舌晓兰为陆生兰。花中等大,萼片绿色,花瓣紫红色,阔卵状披针形,唇瓣扇形,紫红色。裂唇舌哮兰形态与扇唇舌喙兰相似,不同之处是:叶卵形,长4—Io厘米,宽3—7厘米。用于肾虚腰痛、腰肌损伤、五劳七伤、腰腿疼痛等;
-
砒霜顶
《串雅内编》卷三:方名:砒霜顶组成:精猪肉30两(切作骰子块),白信1两(研细末)。用法用量:每服大人20粒,小儿4-5粒,食前茶汤送下,量虚实服之。制备方法:将白信末拌在肉上,令匀,用纸筋黄泥包之,令干。白炭火于无人处煅,俟青烟出尽,研细,以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用药禁忌:药宜制三年后方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