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泄
若因邪恋正虚,则宜扶正祛邪兼顾。《寿世保元·泄泻》:“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用甘缓汤。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热滑者,中气下脱而热邪稽留,宜用固肠丸、诃子散等方。
-
砂炒骨碎补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等。对化学成分的影响:(1)骨碎补的砂烫品及烘制品中的柚皮苷含量均高于生品,清炒品也比生品略高,说明经炮制后,药物质变酥脆,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
制骨碎补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等。对化学成分的影响:(1)骨碎补的砂烫品及烘制品中的柚皮苷含量均高于生品,清炒品也比生品略高,说明经炮制后,药物质变酥脆,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
南烛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烛子:拼音名:N nZh Zǐ别名:南烛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Thunb.,以干燥果实入药。用于身体虚弱,脾虚久泄,梦遗滑精,赤白带下。性味:酸;肝经功能主治:补肝肾;久泄梦遗;余尝以南烛子治久痢久泻,辄效,以治饭后瞌睡,亦效,可知止泄除睡不独枝叶为然也。
-
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为病机,又称中气下陷、气虚下陷。多由脾虚、中气不足发展而来,也可由于久泄久痢或过度劳损所致。症见头晕目眩、语音低怯、气短乏力、自汗食少、腹胀、脘腹重坠、便意频数,或久泄脱肛,或子宫或其他脏器下垂等。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针灸常用百会、气海、足三里、脾俞等穴。
-
脾气虚
概述:脾气虚为病机,出《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又称脾气不足、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症。多由脾虚、中气不足发展而来,也可由于久泄久痢或过度劳损所致。针灸常用百会、气海、足三里、脾俞等穴。脾气虚之脾不统血证:脾不统血指脾气虚弱不能摄血,而致的血不循经。
-
糯米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糯米的营养价值1.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
小儿健脾贴膏
鉴别:取本品10贴,除去胶布,加硅藻土适量,研匀,置烧瓶中,加水适量与玻璃珠数粒,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加入石油醚(60~另取丁香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规格:每贴0.4克用法用量:穴位贴敷,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久泄者加贴脾俞穴,一日1次。
-
人参豆蔻散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治久泻不止。治妇人久泄不止。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八《妇人良方》卷八引石道人方之人参豆蔻散:组成:人参1两,肉豆蔻1两,干姜1两,厚朴1两,甘草1两,陈橘皮1两,川芎半两,桂心半两,诃子半两,北茴香半两。主治:冷证泻痢。
-
扁豆粥
《食鉴本草》处方白扁豆15克人参5~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弱或小儿吐泻交作。用法用量上2味,以水3升,先煮扁豆茎令熟,下人参,煎至2升,去滓取汁,煮粟米1合为粥,与乳母食,临乳儿时,先挼去少许冷乳汁,然后乳儿,母常食此粥佳。《圣济总录》卷一九○:方名:扁豆粥组成:扁豆茎(切,焙)1升,人参2两。
-
豆蔻理中丸
处方:人参1两,白术2两,干姜5分,甘草(炙)5分,肉豆蔻7钱(面裹煨)。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产后元气虚弱,脐腹疼痛,泄泻不止;又治男子脾胃虚弱,久泄不止。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
-
固下丸
《赤水玄珠》卷八:固下丸:处方:苍术肉果(煨)破故纸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赤水玄珠》卷八《会约》卷十四:固下丸:处方:当归2两,鹿角霜4两,茯神1两5钱,龙骨(煅)1两5钱,阿胶(蛤粉炒)1两5钱,川芎7钱,杜仲(盐水炒)2两,香附(醋炒)8钱,甘草(炙)1两,补骨脂(盐水炒)6钱。
-
固中丸
处方:苍术1两,肉豆蔻(煨)1两。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久泄。用法用量:每服50丸。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三
-
化痞散
处方:三仙9钱,使君子仁3钱,山药3钱,扁豆3钱,白术3钱,党参3钱,茯苓3钱,芜荑3钱,芡实3钱,鸡内金3钱,黄连2钱,清半夏2钱,陈皮2钱,厚朴2钱,胡黄连2钱,朱砂2钱。功能主治:健胃整肠驱虫。主胃肠不调,消化不良,痞满胀痛,腹大青筋,肌瘦发热,腹大颈细,虫积食积,腹痛恶心,寐而惊啼或成疳疾。
-
芜荑
3、久泄,气多粪少。每日空心于饭前服三十丸,久服能安神保健。4、婴孩惊风后失声。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木通汤送下。6、腹中鳖瘕(平时好酒,血入于酒,则为酒鳖;虚劳痼冷,败血杂痰,则为血鳖。用芜荑炒过煎汤服,同时服暖胃、益血、理中的药物乃可治。若服雷丸、锡灰之类,是不会见效的。
-
小山稔
拼音名:XiǎoShānRěn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华南蒲桃的全株。聚伞花序顶生,或近顶生;花瓣4,分离,倒卵圆形长约2.5mm;雄蕊多数,长3-4mm,花药丁字着生,纵裂,先端常有腺体;子房下位,花柱长3-4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常绿林中。功能主治:涩肠止泻。久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
七宝妙灵丹
功效:舒气宽中,健胃消胀,化痢固肠。主治:胸闷胃胀,胃弱吞酸,呕吐恶心,痢疾久泄。用法用量:每服2分,重者4分,温开水送下,生姜汤亦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混合均匀,用六神曲粉1两,和水为小丸,如粟米大,用方内朱砂为衣,装瓶,每瓶重2分。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
养元散
《古今医鉴》卷五:方名:养元散组成:糯米1升(水浸1宿,滤干燥,慢火炒令极熟),干山药少许,胡椒少许。《摄生众妙方》卷五:方名:养元散组成:糯米1升,莲肉(去心)3两,怀庆山药3两,大鸡头实3两。功效:实脾,养胃气。每日清晨用半盏,再入砂糖2匙,滚汤调服。附注:养元粉(《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小儿脱肛
概述:小儿脱肛(infantileproctoptosis)为病证名。症状:小儿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以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而致脱肛。针灸:取百会、足三里、长强、承山等穴。
-
洪脉
洪脉为脉象之一。《脉诀汇辨》:“洪脉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洪脉多主热邪亢盛。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见此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热病伤阴,阴虚于内,阳盛于外,则脉亦洪,但应指有力。
-
小儿健脾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o’erJianpiWan标准编号:WS3-B-3755-98处方:人参30g白术(麸炒)9g茯苓9g甘草(蜜炙)30g陈皮60g法半夏30g白扁豆(去皮)60g山药60g莲子(去心)60g南山楂60g桔梗30g砂仁30g六神曲(麸炒)60g麦芽(炒)60g玉竹60g制法: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性状:本品为浅黄色的大蜜丸;
-
薯蓣鸡子黄粥
《衷中参西》上册:方名:薯蓣鸡子黄粥组成:生山药1斤(轧细过罗)。主治:肠滑不固之久泄泻。临床应用:泄泻:一人年近五旬,泄泻半载不愈,羸弱已甚。遣人来询方,言屡次延医服药,皆分毫无效,授以薯蓣粥方。遂俾用鸡子数枚煮熟,取其黄捏碎,调粥中服之,两次而愈。盖鸡子黄,有固涩大肠之功,且较鸡子白易消化也。
-
痔疮
痔疮的治疗:刺灸法: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止血处方:次髎长强会阳承山二白方义:次髎、会阳、承山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别又自腨至腘,别入于肛,故取三穴用泻法清泄肛肠湿热,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随证配穴:气虚下陷—灸百会、神阙,肛门肿痛—秩边、飞扬,便秘—支沟、天枢。3穴,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20~
-
温脾止泄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温脾止泄丹组成:人参(去芦)3钱,于术(土炒)3钱,茯苓4钱,山药4钱,泽泻4钱,木香2钱,肉桂(去粗皮)2钱,川附子3钱,熟地8钱,甘草3钱,黄连1钱,青皮(炒)2钱,炮姜1钱。功效:温脾散寒,止泄消胀。主治:小儿脾气虚寒,腹痛胀满,久泄不止。
-
木鳖丸
《中国医学大辞典。补遗》引《验方》:组成:土木鳖半个,母丁香4粒,麝香1分。主治:久泄不止,及痢疾。用法用量:每用1丸,纳入脐中,外贴膏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口津调为丸,如黄豆大。
-
胡萝卜玉米渣粥
处方:玉米渣100克胡萝卜3~5克制法: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后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再煮待萝卜熟后即可。功能主治:消食化滞,健脾止痢。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久泄久痢。用法用量:空腹服,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金樱花
《*辞典》:金樱花: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JīnYīnɡHu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花朵。性味:酸,平。②《纲目》:酸涩,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止冷热痢,杀寸白、蛔虫等。②《现代实用中药》:治遗精、遗尿,小便频数,久泄泻,慢性衰弱性虚汗出,及妇人子宫内膜炎分泌带下。
-
四君合四神加减方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组成:党参1钱,于术1钱(土炒),补骨脂1钱半(炒),茯苓1钱,肉蔻8分(煨,去油),吴萸4分(炒),醋柴胡2分,五味子6分(炙)。四君子汤补气健脾,自后天入手,纠正消化功能失调、食少乏力、便溏者则可。但对久泄病及于肾者,似嫌力所不及,加四神自肾兼治,可以同时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
滋阴降火清肺养脾丸
主治:久痰喘嗽,胸膈痞闷,饮食少进,面黄肌瘦,或咯吐唾衄过血者,及已成未成劳疾,发热盗汗。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用药禁忌:久泄者不宜服。
-
黄米
黄米的食用量每次约50克黄米的营养价值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2.身体燥热者禁食。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黄米的食用建议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
-
黄米面
黄米面的食用量每次约50克黄米面的营养价值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黄米面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于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2.身体燥热者禁食。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治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
-
脾虚气陷证
脾虚气陷证为证候名。又称“中气下陷证”。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神疲乏力,头晕食少,腹胀便溏,或脘腹坠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或脱肛,或阴挺,或小便浑浊,或崩漏、胎漏,舌淡苔白,脉缓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中气下陷证
脾虚气陷证为证候名。又称“中气下陷证”。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神疲乏力,头晕食少,腹胀便溏,或脘腹坠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或脱肛,或阴挺,或小便浑浊,或崩漏、胎漏,舌淡苔白,脉缓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药兜疗法
药兜疗法为治法。指用一定处方的药物研末,装入布袋缝好,缚于腹部或病变部位,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如遗精、妇女经带疾患、久泄久痢、小儿疳积等的方法。
-
福幼理中丸
处方:人参(去芦)2两,炒枣仁1两,枸杞子1两,熟地2两,干姜1两,白术(麸炒)1两,生黄耆1两,当归5钱,山萸肉(酒制)5钱,故纸(盐炒)1两,核桃仁5钱,生白芍1两,肉桂(去粗皮)5钱。功能主治:扶气健脾,温中祛寒。主脾虚气弱,呕吐久泄,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不振,食欲缺乏。注意:忌食寒凉、生冷、油腻。
-
滑泄
概述:滑泄(lingeringdiarrhea)为病证名。是指泄久气陷下脱,以久泄不止,日夜无度,兼饮食减少,手足厥冷或肿胀,形寒气短,消瘦,或发虚热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又称滑泻。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
-
痢疾奇效丹
处方:石榴皮40两,椿根皮(炒)20两,乌梅炭10两,谷芽(炒)36两,槟榔16两。制法:上共研细粉,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细粉4两为衣,闯亮。功能主治:分解利湿,止泄化痢。腹痛,大便带血,久泄不止,腰腿酸痛。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陈仓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陈仓米:拼音名:Ch nCānɡMǐ别名:老米来源:禾本科陈仓米OryzasativaL.,为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
-
鸡枞
概述鸡枞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鸡的子实体。根据鸡枞的颜色和形态特点,分为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许多类型。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枞的食用量每次约30克鸡枞的营养价值1.鸡枞能健脾和胃,令人食欲大增。鸡枞的食疗功效中医认为鸡纵性甘味寒,有健脾益气,开胃提神,止痛消肿之功效,是治疗痔疮的极理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