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廷贤
学术贡献:龚廷贤一生编述较多,有《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种杏仙方》《云林神彀》《鲁府禁方》等书。虽无针灸专著,但针灸系列疗法贯穿于其每一部医学著作中,其中《寿世保元》《古今医鉴》等书的凡例中皆强调“针灸之法,虽有劫病之功,但取其素所试验者,附于治末,以济方药之所不及,其未奏效者,姑阙之。”
-
鲁府禁方
《鲁府禁方》为医学方书。又名《鲁府秘方》。刊于1594年。本书系作者在明宗室鲁王府任职时所录之验方汇编,并由鲁王府刊行,故以为名。书中列叙110余种疾病的证状和治疗方剂。书末百病、百药等篇杂有宣扬封建伦理的论述。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题作龚廷贤编,刘应泰校正。
-
龚信
简介:龚信为明代医家。字瑞芝,号西园。金溪(今属江西)人。精岐黄术,曾任太医院医官。学术贡献:著《古今医鉴》十六卷(原作八卷),由其子龚廷贤续编而成,刊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古今医鉴》全文在线阅读
-
小儿推拿秘旨
《小儿推拿秘旨》为推拿专著,又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活婴全书》。作者在总结前人有关小儿推拿疗法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经验心得编成本书,是现有记述小儿推拿疗法较早的一种著作。卷上首叙蒸变、惊风、诸疳、吐泻四病,其次为儿科诊法、推拿手法、穴位及图,其他外治法;
-
小儿按摩
小儿按摩即小儿推拿,见陈氏《小儿按摩经》。见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称小儿按摩。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如三关、六府、五经等穴位,分阴阳、开璇玑等术式。小儿推拿常用于防治感冒,发热,呕吐,腹泻,食滞,疳积,遗尿,脱肛,惊厥等病证。
-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药学著作。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本书对明·龚廷贤所撰《药性歌诀四百味》(又名《药性歌》)的原文(四言歌诀)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删去了不切实用的内容,增入了语译注解,同时对不常见的难字,加注汉语拼音,便于读者学习。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传统医德
在中国医学史上,几乎所有医学著作都不同程度地论述医德,如《黄帝内经》中的“疏五过论”与“征四失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医家十要》、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张璐的《张氏医通·医门十戒》等。阿拉伯的《迈蒙尼提斯祷文》也是很有影响的传统医德专著。
-
洪正立
洪正立清初医家。字参岐。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以医术知名。行医于河南临汝一带。曾将龚廷贤所纂《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又称《医衡》)六卷,重加编录。
-
隔巴豆黄连灸
隔巴豆黄连灸为间接灸法之一。在我国宋代已开始应用。后来也有采取单用巴豆一味的,如明·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提及“腹中有积及大便秘结,心腹诸痛,或肠鸣泄泻,以巴豆肉捣为饼,填脐中,灸三壮,可至百壮,以效为度”。除此以外,在《针灸资生经》《医学纲目》《针灸大成》及《针灸集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
古今医鉴
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主要内容:《古今医鉴》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妇科分经闭、崩漏、带下、产育、产后等门;儿科分惊风、诸疳等门;搜集文献上自《内经》、《难经》,下迄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诸家学说,结合己见论述病证。现存版本:现存多种明清刻本。
-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指专用于防治小儿病证的特定推拿方法。见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方便易行,无副作用,可避免打针服药之痛苦,特别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治小儿常见的腹泻、疳积、便秘、惊厥、遗尿、脱水、发热、喘咳等内科疾患,还适用于小儿外科、伤科等症。
-
云林神彀
《云林神彀》为综合性医书,四卷,明·龚廷贤撰,刊于1591年。内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多编成歌诀,论述较简略。但选方颇多,包括一部分内府秘方。现存多种明、清刻本。
-
种杏仙方
《种杏仙方》为医方著作。明·龚廷贤撰。刊于1581年。作者收录简便验方,各方多系一、二味药组成。所用皆日常易致之物,按不同病症分为中风、中湿、脾胃等各类方剂。所收方剂大多为简便而经验有效之方。但也杂有少数具有迷信内容的治疗方剂。现存明刊本。
-
寿世保元
概述:《寿世保元》为中医综合性著作。明·龚廷贤撰。约成书于17世纪初期。主要内容:卷1介绍有关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10分述各科病证的辨证论治,搜集了较多的方药和治法,取材广泛,选方大多切于实用,并附医案。现存版本:本书自问世以来流行甚广,刊本达数十种之多。建国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