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又称肝气犯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以脘胁胀痛,吞酸嘈杂,舌红苔黄为主症,属热;寒邪内犯肝胃,以巅顶痛,吐涎沫,舌淡苔白滑为主症。参见肝气犯脾:肝气犯脾是指五行学说中也称“肝木乘脾土”。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目眩晕、脾气急躁、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厌食、大便泄泻、脉弦等。治宜健脾疏肝或调和肝胃。
-
木克土
木克土指五行学说的一种相克关系。参见肝气犯脾:肝气犯脾指五行学说中也称“肝木乘脾土”。由于肝气横逆,疏泄太过,影响脾胃,以致消化机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目眩晕、脾气急躁、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厌食、大便泄泻、脉弦等。若主要表现为嗳气、吞酸、呕吐等犯胃症状者,则称肝气犯胃。治宜健脾疏肝或调和肝胃。
-
猴头健胃灵胶囊
猴头健胃灵胶囊药典标准:品名:猴头健胃灵胶囊HoutouJianweilingJiaonang处方:猴头菌培养物160g、海螵蛸80g、醋延胡索40g、酒白芍40g、醋香附40g、甘草40g、制法:以上六味,取猴头菌培养物8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入剩余的猴头菌培养物,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
-
元胡胃舒胶囊
元胡胃舒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元胡胃舒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舒肝和胃,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痞满,纳差,反酸,恶心,呕吐。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参柴颗粒
参柴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参柴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疏肝和胃。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胁胀痛,呕吐泛酸,烦躁口苦,神疲纳差;慢性浅表性胃炎见有上述症状者。4.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金莲胃舒片
金莲胃舒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金莲胃舒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舒肝和胃。用于肝胃不和兼胃热证所致的胃痛,返酸。8片,一日3次。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胃逆康胶囊
胃逆康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胃逆康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郁热证引起的胸脘胁痛,嗳气呃逆,吐酸嘈杂,脘胀纳呆,口干口苦;4.脾虚便溏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舒肝快胃丸
舒肝快胃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舒肝快胃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化滞消胀。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两肋胀痛,胃脘刺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恶心嘈杂。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延胡胃安胶囊
延胡胃安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延胡胃安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彝医:中医:疏肝和胃,制酸止痛。2.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救必应胃痛片
救必应胃痛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救必应胃痛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痛;2.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舒肝和胃汤
《中医原著选读》引关幼波方:方名:舒肝和胃汤组成:旋覆花3钱,生赭石3钱,藿香3钱,佩兰3钱,焦白术3钱,酒芩3钱,白芍4钱,当归3钱,草蔻2钱,香附3钱。功效:舒肝和胃,养血柔肝。症见恶心欲吐,呃逆嗳气,食后胃脘胀闷,有时胃痛,两胁窜痛,厌油,大便时干时稀,脉弦滑,舌苔白或黄。
-
舒郁九宝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舒郁九宝丹组成:白芍6两,豆蔻仁3两,香附(炙)8两,当归8两,白术(炒)4两,木香3两,橘皮3两,扁豆8两,丁香8钱,沉香3两,厚朴(炙)3两,茯苓8两,青皮(炒)3两,甘草2两,砂仁3两,神曲(炒)4两。功效:舒郁宽胸,和胃消胀。主治:气郁不舒,肝胃不和,胸中满闷,恶心腹胀。
-
鲜佛手露
《中药成方配本》:方名:鲜佛手露组成:鲜佛手1斤。功效:宽胸利气。主治:肝胃不和,胸闷气滞。用法用量:每用4两,隔水温服。制备方法:用蒸气蒸溜法,每斤吊成露4斤。
-
赵荣莱
赵荣莱,中共党员,浙江诸暨市人,1929年4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1966年结业于北京市西医学习中医班。对胃肠功能性疾病“注意调畅气机,调养情志”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所观察到的“精神和行为异常为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之一,由精神异常所引发的以消化道乃至全身器官功能改变则是该病的发生机制之一”完全符合。
-
中医科-辨证常规
1.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运用八纲辨证加以初步分析概括,分清表里、虚实、寒热、阴阳。运用上述方法,综合分析疾病主证的所在部位、病因、病理及机体的反应情况等,最后得出概括以上各项并能指示治疗方向的病、证或型,即为中医的辨证结论。如痢疾(大肠湿热型)、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肝胃不和型)等。
-
兜肚法
兜肚法是将一定处方的药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缚兜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病的民间疗法。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载有用四香散兜肚治疗遗精、白浊、妇女月经不调等病。腹泻止泻散(《中国民间疗法》)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g,五味子、白芍各20g,乌药6Og。
-
清化和胃汤
组成:川黄连3g,吴茱萸2g,陈皮6g,姜半夏10g,茯苓12g,甘草4g,枳壳10g,炒竹茹6g,浙贝母10g,乌贼骨12g,神曲12g,蒲公英12g。属中医学“吐酸”、“胃痛”、“噎膈”等病范畴,临床发现属肝胃不和、痰热内蕴致胃气上逆者颇多。左金丸清肝和胃,是治疗肝经火郁所致吞酸、吐酸的首选方。
-
嗳气·肝胃不和证
嗳气·肝胃不和证(belchingwithsyndromeofdisharmonybetweenliverandstomach)是指肝胃不和,升降失常,以嗳气时作,胸胁满闷不舒,嗳后稍减,或腹胀,不思饮食,或精神抑郁而不畅,常因精神刺激诱发或加重,苔薄腻,脉弦等为常见症的嗳气证候。
-
小儿惊吐
小儿惊吐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又名夹惊吐、惊膈吐。指小儿因受惊,引起肝胃不和而呕吐。吐出清水稀涎,面色发青,烦躁不安,发热不高,不思乳食等症,甚至可伴有手足轻微抽搐。治宜平肝和胃,用温胆汤加钩藤、葛根,煎汤少量频服。
-
柴芍六君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aishaoLiujunWan标准编号:WS3-B-1805-94处方:党参100g柴胡75g白芍75g法半夏75g陈皮(制)75g茯苓100g白术(麸炒)100g甘草(蜜炙)50g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褐色的水丸,味苦、微甘。用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虚溏泄,呕吐吞酸,腹胀腹痛。
-
复方胃宁片
鉴别:(1)取本品5片,除去糖衣,研细,置试管中,加稀盐酸10ml,即产生泡沸现象。用于肝胃不和,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复方胃宁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胃宁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制酸。3.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
和胃平肝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eweiPingganWan标准编号WS3-B-1156-92处方沉香309g佛手150g木香240g檀香30g砂仁240g豆蔻仁180g枳壳(麸炒)300g厚朴(姜炙)240g川楝子450g延胡索(醋炙)300g陈皮40g片姜黄300g白芍360g茯苓300g制法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主治:两胁胀满,胃脘刺痛,呕逆嘈杂,嗳气吞酸。
-
白糖米醋蛋
处方:鸡蛋1个白糖30克米醋60克制法:先将米醋煮沸,加入白糖使其溶解,打入鸡蛋。待蛋半熟即成。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滋阴补虚。适用于妊娠呕吐或肝胃不和者。用法用量:每日2次。摘录:《家庭饮食疗法》
-
加味和胃止痉汤
处方:生瓦楞30g,刀豆子30g,赤芍30g,白芍30g,当归12g,木瓜12g,藕节12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包煎),杏仁10g,橘红10g,红花10g,香附10g,玫瑰花10g,砂仁4.5g,生姜4.5g。功能主治:平肝和胃,活血化痰。主气滞血瘀,痰血凝结,肝胃不和所引起的脘痛呛噎,嗳气泛酸,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
肝胃气痛片
肝胃气痛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肝胃气痛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胃制酸。2.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3.脾胃虚寒易泄泻者慎服。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两和镇痛饮
处方: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疏肝和胃,行滞镇痛。主肝胃不和。(胃溃疡)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陈枢燮方
-
燕麦
概述燕麦Oats(Avenasativa),就是我国的莜麦,俗称油麦、玉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3.燕麦粥有通大便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大便干,容易导致脑血管意外,燕麦能解便秘这忧;适宜体虚自汗、多汗、易汗、盗汗者食用;具用益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
-
燕麦片
概述燕麦就是我国的莜麦,俗称油麦、玉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3.燕麦粥有通大便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大便干,容易导致脑血管意外,燕麦能解便秘这忧;适宜体虚自汗、多汗、易汗、盗汗者食用;适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者食用。具用益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
-
崩露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处方香附(醋制)6钱,野党参(去芦)6钱,焦枳壳4钱,陈皮6钱,当归6钱,棕板炭8钱,生地8钱,莲房炭6钱,生白芍6钱,贯众炭6钱,茜草4钱,丹皮炭6钱,血余炭4钱,甘草3钱,焦栀子4钱,杏仁皮炭5钱,焦广木香3钱。主气郁不舒,肝胃不和,血崩血漏,淋漓不断,过期不止。注意忌烦恼气怒。
-
疏肝和胃饮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实6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0克,煅瓦楞10克。功能主治:疏肝和胃,制酸止痛。主肝胃不和。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谭日强方
-
安中
概述:安中为治疗学术语。指调理安和脾胃气机的治法。分类:分和胃、调和肝胃等法。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嗳气吐酸、厌食、舌淡苔白等证候,用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等药。治疗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的方法。常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吴茱萸、黄连、半夏、香附、煅瓦楞子等药。因肝邪犯胃者,重点在于泄肝;
-
宽胸舒气化滞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KuanxiongShuqiHuazhiWan标准编号:WS3-B-0613-91处方:沉香?6g木香6g青皮(醋炙)12g陈皮12g牵牛子(炒)120g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性状:本品为浅黄色的大蜜丸;用于肝胃不和,气郁结滞引起,两胁胀满,呃逆积滞,胃脘刺痛,积聚痞块,大便秘结。规格:每丸重6g贮藏:密封?
-
木香顺气散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医学统旨》方之木香顺气散:组成:木香、香附、槟榔、青皮(醋炒)、陈皮、厚朴(姜汁炒)、苍术(米泔浸炒)、枳壳(麸炒)、砂仁各一钱,炙甘草五分。主治气滞腹痛。功能主治:《普济方》卷一七一引《医学切问》方之木香顺气散主治奔豚痃癖,心气腹满,两胁刺痛,牵引腰背,屈伸不利。
-
肝气犯胃
参见:肝气犯脾为证候名。五行学说中也称“肝木乘脾土”。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目眩晕、脾气急躁、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厌食、大便泄泻、脉弦等。若主要表现为嗳气、吞酸、呕吐等犯胃症状者,则称肝气犯胃。治宜健脾疏肝或调和肝胃。症见胸胁胀满,善太息,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嘈杂或呕恶,苔薄黄,脉弦等。
-
生姜乌梅饮
处方:乌梅肉生姜各10克红糖适量制法: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功能主治:和胃止呕,生津止渴。适用于肝胃不和之妊娠呕吐。用法用量: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摘录:《经验方》
-
调和肝胃
调和肝胃为和法之一。症见胁肋胀痛、胃脘胀闷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吞酸、呕吐或吐出酸水。针灸常选用中脘、足三里、内关、期门、太冲等穴。平补平泻。治疗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的方法。常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吴茱萸、黄连、半夏、香附、煅瓦楞子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