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疮
寒性凝滞,气血瘀滞则继而出现皮色红肿紫暗;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邪入侵之象。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为寒盛阳衰之象。舌红,苔黄,脉弦数。3.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保护,鞋袜不宜过紧。此外,自主神经紊乱、肢端血运不良、鞋袜过紧、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为本病诱因。
-
非冻结性冷伤
概述:冻疮在我国一般发生于冬季和早春,在长江流域比北方多见。有糜烂或溃疡者可用含抗菌药和皮质甾的软膏,也可用冻疮膏。战壕足、浸渍足除了局部处理,宜用某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环。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水泡去表皮后创面发红、有渗液;
-
樱桃水
《*辞典》:樱桃水: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YīnɡT oShuǐ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新鲜果实,经加工取得之液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①轻度冻疮(皮肤红肿、痛痒、未破溃者):可用酒精浸液局部涂擦,每日数次,亦可取浸泡的樱桃(剖去核)肉贴患处或涂擦之。如疮面有脓液,应先用酒精浸液洗去脓汁而后敷药。
-
治冻灵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idongling标准编号:WS3-B-2920-98处方:蟹壳粉(煅)樟脑制法:以上二味,蟹壳粉加入经熔化滤过的凡士林900g中,搅拌,至60℃加入樟脑;(2)取本品1g,加氯仿10ml溶解,滤过,滤渣用氯仿、乙醇分别洗涤至无凡士林,取残渣少许,加盐酸数滴,即产生气泡。4.用于已破溃冻疮,敷后可能有疼痛感。
-
非冻结性损伤
概述:(一)冻疮冻疮是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发生的,非冻结性局部组织损伤。(二)战壕足战时长时间站立于潮湿寒冷的战壕内引起的一种足部损伤。反应后期,足部水肿消退,但对寒冷非常敏感,而且易于出汗,活动时水肿又可出现,且疼痛,影响持久站立,严重者有时可遗留足部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
冻疮未溃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ongchangWeikuiGao标准编号:WS3-B-1343-93处方:干辣椒480g樟脑140g2.1%颠茄流浸膏40ml制法:以上三味,干辣椒照流浸膏剂与?检查:含膏量照橡胶膏剂含膏量测定法(附录18页)测定,用乙醚作溶剂。其他符合橡胶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8页)。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用于未溃冻疮。
-
冻疮消酊
鉴别:(1)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5ml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溶解,转入小试管中,加二硝基苯肼试液2~注意:禁内服。广州市药品检验所起草冻疮消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冻疮消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止痒止痛,消肿。
-
雀脑
《*辞典》:雀脑:出处:《别录》拼音名:Qu Nǎo来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脑髓。归经:《滇南本草》:入肾。附方:①治聤耳:雀脑以棉裹少许,塞耳中。(《圣济总录》)②治小儿冻疮:雀儿脑髓涂之。(《子母秘录》)③治冻疮:腊月雀脑子,烧灰研细,小油调,涂冻疮口上。(《儒门事亲》)摘录:《*辞典》
-
肌醇烟酸酯软膏
药品标准:正式名:肌醇烟酸酯软膏汉语拼音:JichunYansuanzhiRuangao标准号:WS-141(X-104)-96拉丁文或英文:UNGUENTUMINOSITOLINICOTINATIS主要活性成分:含肌醇烟酸酯性状:乳白色或微黄色软膏。药理作用:本品能选择性地使病变部位和受寒冷刺激敏感部位的血管扩张,解除血管痉挛,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
肢端血管角化瘤
疾病别名Mibeli血管角化瘤冻疮样痣疣状毛细血管扩张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肢端血管角化瘤又称Mibeli血管角化瘤,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女性多见。症状体征通常见于儿童期和青春期,女性多见,可伴有肢端紫绀症,或常有冻伤及冻疮史。
-
胡麻花
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花。功能主治:治秃发,冻疮。③《纲目》:润大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附方:①生眉毛:七月(采)乌麻花阴干,末之,以生乌麻油渍之,二日一涂。(《千金方》)②治冻疮:白芝麻花,须于三伏时采收,浸于烧酒瓶中,勿令泄气,迨至冬天,冻疮将发时,取以涂擦患处。
-
兔脑
《*辞典》:兔脑:出处:《别录》拼音名:T Nǎo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脑。功能主治:治胎产不利,冻疮,火伤,皮肤皲裂。附方:治产妇产育艰难,或横或逆:兔脑髓一个(去皮膜、研如泥),母丁香一钱(细末),乳香二钱五分(另研),麝香一钱(另研)。(《证治准绳》催生丹,即兔脑丸)摘录:《*辞典》
-
油桐叶
治痈肿,丹毒,臁疮,冻疮,疥癣,烫伤,痢疾。③《重庆草药》:煅灰撒布,治冻疮皮破出黄水。(《北京中医》3(6):20,1954)临床应用:治疗痢疾、肠炎:取干品加水,文火煎煮两次,药液合并浓缩成浸膏状,加入地锦粉(过80目筛)拌匀,做成颗粒,干燥后加入硬脂酸镁压片,每片重0.5克(含油桐叶生药约2克)。
-
雉脑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雉条。功能主治:《纲目》:涂冻疮。附方:治冻面、冻耳并诸冻疮久不瘥,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黄水及血出不止:雄雉脑一枚(捣烂),黄蜡与脑等分,清油比蜡减半。上三味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如面油逐旋涂摩。(《圣济总录》雉脑膏)摘录:《*辞典》
-
桂枝加当归汤
《中医外科学讲义》:桂枝加当归汤:处方:桂枝赤芍甘草生姜大枣当归功能主治:养血和营,温经通络。治脱疽、冻疮等由于营血不足,寒湿凝滞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科学讲义》《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桂枝加当归汤组成:桂枝9g,赤芍9g,当归12g,甘草4g,生姜4g,红枣6g。
-
小腿红绀症
疾病别名小腿红绀病疾病代码ICD:L99.8*疾病分类风湿免疫科疾病概述小腿红绀症是肢端发绀症的一个异型,由于长期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小腿发绀,肿胀。病理生理若有肢端发绀倾向,则皮肤变化发生于皮下脂肪层厚的部位和由于时髦而暴露于寒冷的部位。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穿短裙或肥胖的女孩和青年妇女,寒冷地区和季节多发。
-
冻耳
冻耳病名。系指冬时耳之冻疮。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多因肌肤素虚软之人,于冬季触冒风寒,为寒风冷气所袭,使耳部冻伤者。证见初发两耳红赤痒痛,或刺痒难忍,久则溃烂成疮。因寒冷之气候所伤,故称之为冻耳。治参冻疮条。
-
冻疮膏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冻疮。成分:硼酸5g,樟脑3g,甘油5g,凡士林加至100g.《药奁启秘》:组成:麻油3两,松香1钱,黄占1两5钱。主治:冬令严寒,皮肤燥裂,死血冻疮。用法用量:烊化搅匀。制备方法:将瓦楞子煅透,为末,水飞乳细,加冰片,共乳成细末,以山羊油熬化,调和成膏,用瓶或膏盒装之,每盒约重2钱。
-
冻疮破烂膏
处方:大黄8两,麻油1斤,黄丹8两。制法:煎成膏。功能主治:冻疮。用法用量:摊贴。摘录:《惠直堂方》卷四
-
冻疮药水
处方:樟脑1两,红花1两,酒精1磅。制法:先将红花用酒精浸,滤去红花,加樟脑于酒精内使其溶开,用1两装玻璃瓶装之,密封瓶口。功能主治:冻疮痒痛,硬结未溃。用法用量: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净,以少许涂患处,涂时应多加揉擦,使局部皮肤发暖,1日数次。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
平瘀散
《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良方》:组成:黄柏皮、九节黄连各等分。主治:冻疮,白秃。用法用量:冻疮以姜苔煎汤,候温洗令净,轻绢拭干,乌鸡子清调敷;白秃用甘草汤洗,麻油调敷。制备方法:上为末。
-
草乌洗剂
处方:川乌9g,草乌9g,当归9g,透骨草12g,红花6g。功能主治:冻疮。用法用量:水煎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定痛黄柏散
别名:定痛散处方:黄柏4两(去粗皮,涂蜜慢火炙令黄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冻疮,焮赤黄汁出,及愈后瘢痕疼痛。用法用量:定痛散(《普济方》卷三○○)。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
腊享膏
处方:猪油2两半,猯油2两半,香油2合半,海松子油1合,松子3两7钱半,黄蜡3两7钱半。功能主治:冻疮。用法用量:上各炼,去滓,和合成膏。先以药水洗,后涂之。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八《东医宝鉴 杂病篇》卷八:方名:腊享膏组成:猪油2两半,猯油2两半,香油2合半,海松子油1合,松子3两7钱半,黄蜡3两7钱半。
-
六和膏
处方:海螵蛸10g,煅龙骨10g,象皮6g,血竭6g,木香6g,没药6g,轻粉6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冻疮。用法用量:撒布患处。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樟辣酊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樟辣酊组成:纯樟脑10g,新鲜红辣(洗净,切碎)5~10g。主治:冻疮。用法用量:外涂。制备方法:先将樟脑溶于酒精内,再将红辣泡入酒精内,历5-7日,最后加甘油。
-
双眼龙叶
概述:双眼龙叶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巴豆叶之别名。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L.的叶。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1.治疟疾。2.治带状疱疹,跌打损伤,蛇咬伤,鲜叶捣烂敷(蛇伤敷伤口周围);药理作用:本品的盐水浸出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
热敷疗法
热敷疗法为治法。指将发热的物体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特定部位,产生温热效果,以防治胃肠疾患、腰腿痛、痛经、冻疮、乳痈等的方法。
-
小儿脚瘃
小儿脚瘃(zhú逐)为病名。瘃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夫小儿脚瘃者,是小儿肉嫩,外风冷中于足掌中涌泉穴也。是儿脚上皮肉间,气血与风邪相感,使肉硬气血不通,阳气不达,致使然也。”
-
樟脑醑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瘙痒性皮肤病、冻疮或局部发赤。用量用法:外用:擦涂。注:见“樟脑”。
-
文蛤膏
《仙拈集》卷四:组成:五倍子(焙干)、猪油。主治:冻疮。用法用量:填入裂缝内。冻耳,姜汁煎涂;冻脚,茄根煎洗;冻拆,油胭脂烘热敷之。制备方法:五倍子为末,调成膏。
-
尿囊素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为咪唑类抗溃疡药,具有促进细胞增生,修复上皮组织等的作用。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外用可治疗局部化脓性创伤。尿囊素对皮肤有安抚麻醉作用,含1%本品的复方尿囊素脂(商品称搽灵防治皲裂冻疮膏)局部涂搽,每日2~3次,2周为1疗程,对手足皲裂和冻疮有良效。规格:片剂:30mg。
-
肤康宁霜
药品说明书:别名:肤康宁霜;肝素钠软膏适应症:用于冻疮、皲裂、黄褐斑、痤疮、各种皮肤溃疡。用量用法:外用:涂敷于溃疡面的患部皮肤上,每日2~5次揉搓。已有溃疡者应涂于其周围。
-
黄米
黄米的食用量每次约50克黄米的营养价值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2.身体燥热者禁食。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黄米的食用建议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
-
黄米面
黄米面的食用量每次约50克黄米面的营养价值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黄米面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于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2.身体燥热者禁食。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治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
-
罂子桐
罂子桐释名虎子桐、荏桐、油桐。气味(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主治1、痈肿初起。用桐油灯,放入竹筒内,烟熏患处,出黄水即消。3、脚肚癞疮。用桐油、人乳,等分敷搽,数次即愈。4、酒要不得赤鼻。用桐油调黄丹、雄黄涂搽。5、冻疮裂痛。收存瓶中。行色温水洗患处令软,然后搽药。6、解砒石毒。
-
海普林软膏
药品说明书:成分:含低分子肝素钠,透明质酸钠,皮肤角质软化剂,促透皮吸收剂等。适应症:用于浅表性血栓静脉炎、皮肤皲裂、静脉曲张、血肿、冻疮、湿疹溃疡、粉刺、局部水肿、血肿及湿疹、多型红斑、静脉曲张导至的静脉炎。规格:20g/支。
-
肝素钠软膏
药品说明书:别名:肤康宁霜;肝素钠软膏适应症:用于冻疮、皲裂、黄褐斑、痤疮、各种皮肤溃疡。用量用法:外用:涂敷于溃疡面的患部皮肤上,每日2~5次揉搓。已有溃疡者应涂于其周围。
-
蒜梗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Su nGěnɡ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花茎。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疮肿湿毒。(《年希尧集验良方》)②治坐板疮:蒜梗烧灰为末,先洗净去靥,将药末搽上。(黄贩翁《医抄》)③熏痔疮:蒜梗阴干,以火盆置微火,将梗投入,移火盆于木捅中,令患者坐熏之,四围以衣被塞紧,勿走泄烟。
-
细叶刺针草
别名:小花刺针草、小花鬼针草、小刺叉、一包针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细叶刺针草BidensparvifloraWilld.的全草。夏秋采割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阑尾炎,痔疮,跌打损伤,冻疮,毒蛇咬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椰子油
《*辞典》:椰子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YēZiY u来源:为棕榈种植物椰子的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4.5%,豆甾醇及岩藻甾醇31.5%,α-菠菜甾醇及甾醇6%,β-谷甾醇58%。
-
野鸡脑
拼音名:YěJīNǎo别名:雉鸡脑、山鸡脑来源: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L.,以脑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冻疮。用法用量:搅匀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皮金膏
《验方新编》卷十七:组成:广东羊皮金纸。主治:跌扑擦伤;或鞋靴底垫伤脚板;或刀伤破烂红肿,光皮潮湿;或疮疖将愈,新肉易破;或冻疮肿烂。痢久后阴部擦痛。用法用量:以金面贴伤处。3日必愈。
-
苡仁煎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生苡仁9g,陈皮9g,猪苓9g,半夏4g。主治:冻疮。用法用量:水煎,代茶饮。
-
松香合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松香合剂组成:肉桂50g,松香粉100g,樟脑25g,95%酒精500ml。主治:冻疮。用法用量:外用。制备方法:先将肉桂浸于酒精内,历3-5日后,再加其余2味药。用药禁忌:溃烂者不用。
-
桃红洗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桃红洗剂组成:桃仁90g,桂枝90g,红花30g,川芎30g。主治:冻疮。用法用量:水煎,熏洗。
-
车膏涂方
处方:车膏。功能主治:手足冻疮肿烂。用法用量:上1味,熬令热,涂疮上,又以羊脂和蜜,熬匀涂敷。每日2-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
红灵酒
处方:生当归2两,红花1两,花椒1两,肉桂2两,樟脑5钱,细辛5钱,干姜1两。制法:上药用95%酒精2市斤浸7天。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止痛。主冻疮未溃,脱疽腐烂者。用法用量:用时以棉花球蘸药频擦。脱疽则涂擦患处以上的皮肤,每日2-3次,每次擦20分钟。摘录:《中医外科学讲义》
-
雉脑膏
处方:雄雉脑1枚(捣烂),黄蜡与脑等量,清油减半。制法: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贮。功能主治:冻面、冻耳及诸冻疮久不愈,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出黄水,及血出不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
蔺花散
《鸡峰》卷十二:蔺花散:处方:马蔺花半两,川楝子半两,海柑子核(柑皮肉不中食,只核可用)半两,荔枝核半两,附子(炮,切片,羊肾1对,细切,同焙,不用肾)半两,沉香半两,木香1分,熏陆香1分,甘草1分,麝香1分。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炒生姜、盐茴香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