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为病机。指湿热蕴结大肠,阻滞气机,损伤肠络,传导失常的病理变化。可导致大肠湿热证。常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症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结肠炎、痢疾。治宜清热燥湿。
-
肛管狭窄
定义:肛管狭窄(analstenosis)是指以肛管狭小,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热结肠燥:肛门狭窄·热结肠燥证(analstenosiswithpatternofintestinedrynessduetoheataccumulation)是指热结肠燥,以大便秘结,干硬难解,口干,舌质红,舌苔黄少津,脉数为常见症的肛门狭窄证候。
-
通舒口爽胶囊
通舒口爽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通舒口爽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彝医:中医:清热除湿,化浊通便。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息肉痔·大肠湿热证
定义:息肉痔·大肠湿热证(rectalpolyp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inlargeintestine)是指大肠湿热,以大便不爽,小腹胀痛,便内有鲜血或黏液,气味臭秽,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息肉痔证候。湿热内蕴,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湿热为患,日久伤及正气,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加之湿热下趋,则大便时肿物脱出;
-
肛门狭窄·大肠湿热证
定义:肛门狭窄·大肠湿热证(analstenosi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inlargeintestine)是指大肠湿热,以排便不畅,便溏且频,有黏液或脓血,低热,肛门潮湿,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肛门狭窄证候。关于肛管狭窄:肛管狭窄(analstenosis)是指以肛管狭小,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小儿肛痒
小儿肛痒为病证名,指小儿肛门瘙痒。瘙痒以夜间尤甚并有啼哭不眠等症,见于蛲虫病等,治宜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四味肥儿丸加蚕砂、鹤虱、白鲜皮之类。亦可用苦楝皮、使君子、生槟榔等煎剂,外用雷丸,百部作汤熏洗或蛲虫膏(《实用儿科学》方内含龙胆紫及百部)等外搽。
-
复方黄芩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fangHuangqinPian标准编号:WS3-B-3447-98处方:黄芩虎杖穿心莲十大功劳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另取穿心莲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大肠湿热泄泻、热淋涩痛,痈肿疮疡。
-
金菊五花茶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njuWuhuachaChongji标准编号:WS3-B-1962-95处方:金银花15g木棉花135g葛花30g野菊花15g槐花60g甘草5g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4(热测),放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拌,静置24小时。65℃)的清膏。
-
泻痢宁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eliningPian处方:黄芩175g地锦草350g秦皮175g地榆175g制法:以上四味,黄芩提取黄芩素,地锦草、秦皮、地榆加水煎煮二次,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加水40mI,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用于大肠湿热,血热毒盛,泻泄腹痛,下痢后重,肠炎菌痢见上述证候者。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
化(匿虫)丸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直指小儿》卷三:化(匿虫)丸:别名:化虫丸处方:芜荑、芦荟、青黛(干)、川芎、白芷梢、胡黄连、川黄连、虾蟆灰各等分。主治:狐惑疮。因大肠湿热生虫,蚀透肛内,见久嗽不已,饥则胸中大痛,上唇生白点,肠头作痒。制备方法:上为末,用乌梅肥者7个,艾汤浸,去核,捣烂为丸。
-
缓攻汤
处方:白芍1两,枳壳5分,大黄1钱,槟榔5分。功能主治:大肠湿热痢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黄连红曲汤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黄连红曲汤:处方:黄芩3克,黄连(姜汁炒)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橘红3克,红曲3克,麸炒枳壳3克,建莲(去皮)3克,生麻(炒)0.6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痢。主大肠湿热。(妊娠痢疾)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主治:子痢。
-
金菊五花茶颗粒
金菊五花茶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金菊五花茶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肝明目。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痔血以及肝热目赤,风热咽痛,口舌溃烂。6.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平痔胶囊
平痔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平痔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大肠湿热蕴结所致内痔少量出血,外痔肿痛。5.脾虚大便溏者慎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藤果痔疮栓
复方藤果痔疮栓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藤果痔疮栓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小儿功劳止泻颗粒
小儿功劳止泻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小儿功劳止泻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禁忌:糖尿病患儿禁服。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泻停胶囊
泻停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泻停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清热燥湿,止泻。3.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时应去医院就诊。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酸藤消痔胶囊
复方酸藤消痔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酸藤消痔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3.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青蒿搽剂
复方青蒿搽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青蒿搽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彝医:中医:清热解毒,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1.0毫升,一日2~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青蒿喷雾剂
复方青蒿喷雾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青蒿喷雾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彝医:中医:清热解毒,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治痔脏连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方名:治痔脏连丸组成:川黄连8两,公猪大肠2尺。主治:大肠湿热,大便下血,日久不止,多食易饥,新久诸痔,痛痒皆作,肛门坠肿,以及脏毒。用法用量:每服2-4钱,温酒或米饮汤或开水送下,久服除根。制备方法:将黄连研细,装入肠内,两头用线扎紧,加酒,以猛火煮烂为丸。
-
中医科-辨证常规
1.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运用八纲辨证加以初步分析概括,分清表里、虚实、寒热、阴阳。运用上述方法,综合分析疾病主证的所在部位、病因、病理及机体的反应情况等,最后得出概括以上各项并能指示治疗方向的病、证或型,即为中医的辨证结论。如痢疾(大肠湿热型)、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肝胃不和型)等。
-
白滑黑黄舌
白滑黑黄舌指舌上白苔或左或右,余见黄黑的舌象。见于寒热错杂证。例如素有脾肾阳虚,四肢不温,脉沉细,又有大肠湿热下利、腹痛。宜清热利湿兼温肾健脾(见《四诊抉微》)。
-
阴络伤则血内溢
阴络伤则血内溢为病机。阴络,指下部的、属里的络脉。大便下血的证候,一般多由于大肠湿热下注,伤及血络,或脾虚不摄,血不循经所致。《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
便肠垢
大便排出垢腻腐败物质。为大肠湿热之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大肠有寒者,多鹜溏;《医学入门》卷五:“肠垢即热泻,鸭溏即寒泻。”《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由热痢蕴积,肠间虚滑,所以因下痢而便肠垢也。”
-
圆叶野扁豆
别名:罗网藤、假绿豆来源:豆科圆叶野扁豆Dunbariarotundifolia(Lour.)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东。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急性肝炎,肺热,大肠湿热。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逐邪杀蛇汤
《石室秘录》卷四:方名:逐邪杀蛇汤组成:当归5钱,白芍5钱,枳壳1钱,槟榔1钱,莱菔子3钱,地榆5钱,大黄1钱。主治:大肠湿热之极,肉长于直肠之间,粪门内拖出一条,似蛇非蛇,或进或出,伸缩如意,便粪之时又安然无碍。先用木耳1两,煎汤洗之,洗后将冰片1分,研末而扫,扫尽往往即缩进而愈。
-
牙疔风
牙疔风为病名。《喉科心法》:“不分上下内外,生于牙缝之间,初起寒热交作,牙齿疼痛,疮形如粟,红紫坚硬,若麻木漫肿腮颊,神昏者凶,由胃经火毒而成。《医宗金鉴》卷六十五:“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外吹清咽利喉散。
-
牙疔
牙疔为病名。多因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结聚而成。症见牙龈肿起如粟,色红,疼痛连及腮颊。《医宗金鉴》卷六十五:“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止痛。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外吹清咽利喉散。
-
香连片
萸黄连用70%乙醇于75~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