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杧果核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M nɡGuǒH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果核,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晒干。击碎后,内果皮纤维状,内表面平滑,淡黄色,木质化。其脂肪酸组成是:硬脂酸34%、油酸50%,以及棕榈酸、花生酸和少量肉豆蔻酸。性味:酸涩,平。附方:①治疝气及小儿食滞:杧果核、龙眼核、柚子核、桃核、黄皮核。
-
三物备急丸
现代常用于食物中毒,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属寒实内结者。推陈致新,并能监制巴豆辛热之毒,为佐使。如未愈,更与3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大黄致泻作用的机制主要有如下环节:①大黄结合型蒽苷,特别是番泻苷在大肠被细菌水解为苷元,刺激肠黏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从而促进肠蠕动。
-
消食剂
常用消导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常用方剂药物配伍功用主治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山楂为君,神曲、莱菔子为臣大黄为君,枳实为臣消食导滞清热祛湿化积食积停滞湿热食积内阻健脾消食剂:健脾消食剂,具有消食健脾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内停之证。健脾丸健脾消食,兼有和胃止泻作用,主治脾虚食滞腹泄之证;
-
排气饮
处方:陈皮4.5克木香2.1~3克藿香4.5克香附6克枳壳4.5克泽泻6克乌药6克厚朴3克功能主治:行气散滞。治气逆,食滞腹胀,疼痛,癫狂。用法用量:以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热服。寒滞,加焦干姜,吴茱萸,肉桂之属;气逆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之属;呕吐而痛,加半夏、丁香之属;小腹疼痛,加小茴香;
-
清热导滞
清热导滞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消食导滞作用的方药,治疗食滞胃热证、食滞肠胃证的治法。
-
消导
消导为消食化滞的简称。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而黄、脉滑者。消导法是治疗食积痞块的方法。如食滞脾虚者,宜消食健脾,方如枳术丸、健脾丸等。此法多为攻补兼施,常用方如枳实消痞丸、木香槟榔丸等。常用药如上类消导药及厚朴、槟榔、大黄、三棱、莪术等。
-
小儿感冒
病因病机:由外感时邪病毒所致。小儿感冒·风热袭表证:小儿感冒·风热袭表证(infantilecommoncoldwithsyndromeofwind-heatinvadingsuperficies)是指风热犯表,肺卫不利,以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红,或目赤流泪,烦热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小儿感冒证候。
-
消导法
概述:消导法为治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而黄、脉滑者。如食滞脾虚者,宜消食健脾,方如枳术丸、健脾丸等。此法多为攻补兼施,常用方如枳实消痞丸、木香槟榔丸等。常用药如上类消导药及厚朴、槟榔、大黄、三棱、莪术等。
-
山楂炭
山楂的功效及主治: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能,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2)枸橼酸含量:山楂加热后,枸橼酸含量变化较大,炒山楂比生山楂下降了17.47%,焦山楂下降了57.22%;
-
炒山楂
炒山楂表面颜色加深,味酸微甜。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炒炭等。山楂的功效及主治: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能,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
湿热痢
湿热痢的病因病机:湿热痢因感受暑湿、疫毒之邪,食入不洁、生冷之物,外邪、食滞交阻肠腑,气机不利,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湿热相搏,气血阻滞,脏腑脉络受损,而致下痢脓血。若恶寒头痛、身热有表邪者,荆防败毒汤解表;如表证已减,痢犹未止,可加香连丸以调气清热。取合谷、天枢、上巨虚、曲池、内庭穴。
-
焦山楂
清代增加了炒炭(《外科证治全生集》)、姜汁拌炒黑(《本草述钩元》)、姜汁炒(《温热暑疫全书》)、童便浸(《本经逢原》)等炮制方法。气微清香,味酸微甜。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2)枸橼酸含量:山楂加热后,枸橼酸含量变化较大,炒山楂比生山楂下降了17.47%,焦山楂下降了57.22%;
-
焦楂
清代增加了炒炭(《外科证治全生集》)、姜汁拌炒黑(《本草述钩元》)、姜汁炒(《温热暑疫全书》)、童便浸(《本经逢原》)等炮制方法。气微清香,味酸微甜。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2)枸橼酸含量:山楂加热后,枸橼酸含量变化较大,炒山楂比生山楂下降了17.47%,焦山楂下降了57.22%;
-
消导药
英文翻译digestantmedicinal解释:amedicinalthataidsdigestiontoeliminateaccumulatedundigestedfood中文解释凡能消化饮食导行积滞的药物均称消导药,由消导药组成的方剂叫消导方。本法适用于伤食,食滞证,证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或泄泻,或下痢等。同时,也适用于痰食气血积聚或痞块症瘕等证。
-
来苏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临产坐草过劳,胃虚元气困乏,挟食滞而胸腹疼痛,无力送胎以分娩焉,黄耆补胃气之困乏,阿胶补阴血之虚衰,白芍敛阴和血脉,木香调气醒脾胃,神曲以消其食,麦芽以化其滞,糯米养脾益胃,炙草益胃缓中,稍佐生姜以温胃气也。及诸气疾,五劳七伤,山岚瘴疟,寒热往来。
-
南酸枣
3.广枣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静脉注射TFC20或10mg/kg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给药后10分钟已具有显着作用,3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小时后作用逐渐减弱。TFC一方面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结果表明,TFC可明显增加正常和Cy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
-
山楂羹
概述:山楂羹以山楂、茯苓、山药、白糖为主要原料,具有健脾止泻,消食开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者。做法:将山楂洗净,去核取肉。可以消食导滞,尤其对肉类食物或油腻太过所致的食滞有良效。茯苓性子,味甘而淡,是健脾利水、养心安神的良药,在此羹中主要取其健脾的作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产后发热
出《医学纲目》。辨证分型: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postpartumfeverwithsyndromeofpathogenictoxin)是指产后邪毒乘虚而入,毒蕴胞宫,正邪交争,以产后高热寒战,持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色紫暗,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产后发热证候。
-
小儿伤积
小儿伤积为病证名。其症不欲乳,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嗳腐吐酸,大便失调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若“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可知乳积食滞和脾胃虚,乃是小儿乳积和食滞病机两个主要方面。治乳积,用消乳丸以消导;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