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医经著作。本书与《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都是张志聪和他的学生们集体撰写的。对于《内经》一书的原文作了较详细的注释。对经义有较多发挥。是近代流行较广的一种《内经》全注本。现有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心为噫
心为噫指五脏气逆证中,心气上逆的症状,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噫,即嗳气。《类经》十五卷认为:“盖由火土之郁,而气有不得伸舒,故为此证。”《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则认为:“因胃气上逆于心,故为噫。”临床多见于心阳虚衰而心血瘀阻,母病及子,脾胃失运,故胃气上逆而噫气。
-
小痹
小痹为病名。指邪在孙络,随脉往来的一种痹病,因邪入未深,故称小痹。《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张志聪注:“小痹者,谓邪始入于皮肤,未伤筋骨。脉,谓孙络脉也。”
-
暴厥耳聋
暴厥耳聋病名。系指卒然发生厥证而耳聋的病证。清·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通评虚实论》:“厥气上逆,上窍不通也,偏寒闭结,厥气下逆,下窍不通也。此内气暴薄,而为外窍之不通也。”治疗时应结合全身情况处方用药。
-
脊脉
脊脉指足少阴肾脉。因其脉自股后贯脊,故称为脊脉。(一云指督脉。参《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素问·玉机真脏论》:“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