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声本草
《四声本草》为药学著作。见《宋史·艺文志》。四卷。唐·肖炳撰。据《补注神农本草》称此书“取本草药名,每上一字,以四声相从,以便讨阅”。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证类本草》等书中。
-
华荠芋
概述:华荠芋为中药名,出自《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四声本草》记载的石香薷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祛暑,解表,行气,化湿。1.治夏月感冒,中暑呕吐、泄泻,胃痛,小儿夏季热初期。龙脑有发汗、兴奋、镇痉作用;香荆芥酚有抗菌、抗真菌、解除胃肠痉挛、增强胰蛋白酶活性作用,但浓度高因有刺激性,可引起呕吐。
-
白苣
《*辞典》:白苣:出处:《千金 食治》拼音名:B iJ 别名:生菜(《千金 食治》),石苣(《纲目》),千层剥(《植物名实图考》)。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莴苣条。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功能主治:治热毒,疮肿,口渴。注意:《四声本草》: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肠痛。
-
钓樟根皮
原形态:大叶钓樟,又名:豫(《山海经》),钓樟(《别录》),乌樟(陶弘景),枕木(《史记正义》),丁丁黄、小叶甘檀、野樟树、光狗棍。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溪边、路旁的灌木丛中。化学成份:根含无根藤碱、新木姜子碱。③《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脚气,水肿,煎服,皮煎汤洗疮痍,风瘙,疥痹。
-
打官司草
概述:打官司草为中药名,出自《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四声本草》记载的车前草之别名。性味:甘,寒。1.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目赤肿痛,高血压病,气管炎,百日咳。化学成分:车前全草含车前草苷A、B、C、D、E、F,大车前苷,车前苷,车前黄铜苷,及桃叶珊瑚苷等。
-
釜脐墨
出处:《四声本草》拼音名:FǔQ M 别名:月下灰(《补缺肘后方》),釜下墨(《千金方》),釜月中墨(《四声本草》),铛墨(《开宝本草》),釜底墨(《本草图经》),锅底墨(《普济方》),锅脐墨(《简便单方》),铛底煤(《品汇精要》),釜煤、釜炲(《纲目》),锅底灰(《本草再新》)。性味:辛苦,温。
-
乳腐
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RǔFǔ别名:乳饼(《本草蒙筌》)。又造乳线法:以牛乳盆盛晒至四边清水出,煎热以酸浆点成。性味:①《嘉佑本草》:微寒。功能主治:①孟诜: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②《四声本草》:治赤白痢。附方:治血痢,不问远近:乳腐一两。切,以浆水一中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之。
-
车轮菜
别名:蟾蜍草、牛舌草、田菠草、打官司草、虾蟆衣、车 菜、猪耳草来源及产地: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asiaticaL.或平车前P.depressaWilld.的全草。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降压,祛痰止咳。1.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目赤肿痛,高血压病,气管炎,百日咳。
-
石香薷
概述:石香薷为中药名,出自《四声本草》。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华荠芋MoslachinensisMaxim.的全草。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祛暑,解表,行气,化湿。1.治夏月感冒,中暑呕吐、泄泻,胃痛,小儿夏季热初期。香荆芥酚有抗菌、抗真菌、解除胃肠痉挛、增强胰蛋白酶活性作用,但浓度高因有刺激性,可引起呕吐。
-
北庭砂
概述:北庭砂为中药名,出自《四声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硇砂之别名。前者药材称紫硇砂或红硇砂;性味归经:咸、苦、辛,温,有毒。入肝、脾、胃经。1.治噎膈反胃,癥瘕积块,痰饮咳嗽,妇女经闭。2.治痈肿,疔疮、瘜肉、疣赘,研末或制成药膏敷贴;细粉点眼。白硇砂主要含氯化铵,尚含钙、镁、硫酸盐等。
-
田菠菜
概述:田菠菜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四声本草》记载的车前草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降压,祛痰止咳。1.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目赤肿痛,高血压病,气管炎,百日咳。化学成分:车前全草含车前草苷A、B、C、D、E、F,大车前苷,车前苷,车前黄铜苷,及桃叶珊瑚苷等。
-
萧炳
萧炳唐药学家。号兰陵处士。兰陵(今属山东)人。取本草药名第一字,按四声(平上去入)相从,编成《四声本草》五卷,已佚。部分佚文见《证类本草》。
-
车前草
概述:车前草为中药名,出自《四声本草》。拉丁名:HerbaPlantagin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plantain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蟾蜍草、牛舌草、田菠草、打官司草、虾蟆衣、车 菜、猪耳草来源及产地: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asiaticaL.或平车前P.depressaWilld.的全草。
-
牛舌草
《中医大辞典》·牛舌草:牛舌草为中药名,出自陆玑《诗疏》,为《四声本草》记载的车前草之别名。性味:甘,寒。1.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目赤肿痛,高血压病,气管炎,百日咳。化学成分:车前全草含车前草苷A、B、C、D、E、F,大车前苷,车前苷,车前黄铜苷,及桃叶珊瑚苷等。
-
梓叶
《*辞典》:梓叶:出处:《本经》拼音名:ZǐY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药理作用:冷浸液、温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有抑制作用。采集后6个月的水提取液较新鲜叶的作用更强,丙酮提取液作用又强于用其他溶媒的提取液。但无抗真菌作用。②《四声本草》:(煎)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